今年以來,一系列國際性、行業性活動落地成都。成都全市對外開放發展大會餘音未落,2025成都國際友城合作與發展大會、第二十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氛圍正濃,第二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2025「投資成都」全球招商大會接踵而至……如同頂流明星演唱會帶來更多的遊客,國際性會議活動則吸引行業企業巨頭齊聚成都。
7月9日,中國移動產業投資生態合作大會在成都舉辦,這也是繼百度、華為、京東方、吉利、中創新航等行業頭部企業後,又一行業領軍企業帶着生態夥伴來到成都,共謀產業合作發展。
頭部企業為何帶着生態鏈夥伴,到成都來開一場產業投資合作大會?哪些因素吸引頭部企業爭相布局?對城市而言,又意味着什麼?
▲成都高新區
01
生態夥伴
中國移動是國內最大的通信和信息服務供應商,也是成都重要的合作夥伴,早在1999年就成立了中國移動(成都)分公司,在25年時間裏,一座創新之城與一家網信巨頭企業共同成長、同頻奮鬥,攜手開闢了新的產業版圖。
此次落地在蓉舉行的2025中國移動產業投資生態合作大會,以共同探討產業投資趨勢,共謀產業合作發展為目標。7月8日下午正式亮相的大會七大展區就已全景呈現其創新生態,集中設置「中國移動和ta的親戚們」展區,聚焦信息消費新三樣、低空經濟、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算力網絡等主題,匯聚50餘家參展企業展示60餘項創新成果,全景呈現中國移動產投協同創新成果。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中國移動產業投資生態合作大會主體活動外,大會期間還將圍繞低空經濟、人工智能、供應鏈對接等進行專場活動,不少移動生態企業還有一個重要計劃:來成都尋找合作機會。
▲未來科技城
從會議的特色議程設置就能看出,「很成都」,不管是人工智能還是低空經濟,都是成都向「新」而行重點推進的產業方向。以人工智能為例,目前成都積極搶抓國家人工智能發展重大機遇,加快構建「1(ai芯片)+3(算力、算法、數據)+1(場景)」產業體系。今年1~6月,預計全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超700億元。華鯤振宇、創意信息等5家企業進入全國人工智能百強,恆圖科技、考拉悠然等4家企業入選2025福布斯中國人工智能科技企業top50系列榜單,此外成都還入選「2024全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創新最佳實踐top10城市榜單」。同時,成都不斷加強人工智能產品的示範應用,6月舉行的首批智能機械人實景驗證活動中,各式「成都造」機械人產品走出實驗室,在真實場景下接受檢驗,加速技術與產品的驗證迭代。
可以說,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呈現強勁的發展態勢,也讓成都成為頭部企業扎堆布局的熱土。正如中國移動黨組書記、董事長楊傑此前在出席成都市與中國移動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儀式時所說,成都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在科技、文旅、數字文創、城市形象等多方面頻頻「出圈」,在雙方合作關係進入新階段、開啟新篇章後,中國移動將充分發揮網信領域中央企業的各方面優勢,投入專項資源、明確專責團隊,紮實推動協議落地,更好服務支撐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02
城市合伙人
這場大會很容易讓人想起不久前舉行的華為nova14系列及鴻蒙電腦新品發佈會,持續1/4個世紀的雙向奔赴仍在續寫新的篇章。當然還有4月的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召集人」是騰訊,舉辦地也在成都。如果將時間軸再往前推,百度、華為、京東方、吉利、中創新航……一個個頭部企業都將自己的產業生態大會、合作夥伴大會落地成都,是什麼吸引他們跨越山海奔赴成都?
「我依然記得,9年前我們第一次發佈nova品牌,就是在成都,這一次,我們又回來了!」5月19日,華為終端bg首席執行官何剛一席話引來諸多「回憶殺」,此時距離華為四川新質生產力城市峰會在成都舉行僅僅過去了10個多月。作為華為鴻蒙電腦的首發地,成都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實際上,這並非偶然。牽手成都20餘年,華為和成都的發展格局早就不限於成都研發,而是走向了成都製造、成都生態、成都應用。這家全球科技巨頭,將創新的種子植入了城市發展的脈絡,並釋放集聚效應,助力成都電子信息產業邁向萬億級。
▲華為發佈會現場
近一年來,成都接連迎來多場重量級產業合作盛會:百度智能雲generate全球生態大會的召開,讓百度和400多家生態合作夥伴企業以「合作」之名共聚成都。京東方全球供應夥伴大會上,400餘家全球供應商夥伴受邀參會,其中包括上市公司、全球五百強企業,萊特光電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至於成都——吉利供應鏈企業招商對接會,20家吉利供應鏈重點企業和機構分別在汽車電子裝備、汽車零部件、汽車天線、智能駕駛技術研發等領域布局。
對城市而言,這些企業的好夥伴,就是城市的潛在的合作夥伴,而他們也正在成為城市的新的合伙人。
京東方與成都結緣於2007年,從京東方4.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到總投資630億元的第8.6代amoled顯示器件生產線,京東方的成長,也是成都新型顯示產業的壯大。
▲京東方科技集團產品展示
透過吉利,則能看到成都的汽車產業優勢正日益顯著。目前,成都已聚集28戶整車(含改裝)企業,招引培育博世、江森、寧德時代、中創新航、東方電氣、比亞迪等汽車關鍵零部件企業超1000戶,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今年1-5月,成都汽車產業實現營業收入626.7億元,同比增長21.1%,汽車總產量達34萬輛,同比增長29.4%。其中,新能源汽車實現爆髮式增長,產量9.9萬輛,同比激增402.2%,成為最亮眼的標籤。
這些行業巨頭帶領產業生態圈夥伴在蓉集結,不僅是對成都未來發展信心的體現,更是對城市國際化營商環境的有力認可。
近年來,成都持續塑造「有需必應、無事不擾」營商環境品牌,組建運行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開展「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常態化服務工作,精準響應企業需求,為在蓉企業發展注入活力。還有更多的政策機遇正在加碼,四川省委、省政府日前印發《關於支持成都做優做強極核功能 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從5個方面提出15條具體舉措,支持成都加快建設「三中心一基地」。
多重戰略疊加,正在不斷吸引全球行業企業巨頭與夥伴跨山越海而來,與成都共逐夢,向未來。
紅星新聞記者 李彥琴
編輯 歐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