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現在聽不到批評拼多多的聲音了?
可能的原因是拼多多不斷上漲的股價,讓股東賺得盆滿缽滿,一旦資本集團的利益得到了滿足,自然批評的聲音小了,唱讚歌的人反而多了。
16年前,廣州商學院的謝澤先教授公布了一組調查數據:在廣東製造席捲全球之際,背後付出的是每年4萬名工人被機器切斷手指。當時就有網友憤怒地指責珠三角「回到了奴隸社會」。
16年後的今天,拼多多帶着中國電商衝進了美國市場,廉價快遞如潮水一般淹沒了美利堅。拼多多的利潤增長超過40%,兩天前市值一度超越阿里成為最大的中概股。
自媒體上一片讚美之聲,似乎忘記了5年前,拼多多還是個知假售假的平台。經濟學家也忙着給拼多多的成功尋找理論基礎,把這家電商版的血汗工廠,包裝成「中國模式」。
我是個打工人,對資本的宏大敘事不感興趣,他們有錢可以收買很多「御用經濟學家」給他們唱讚歌,我關心的只有打工人的利益。
對打工人來說,拼多多的模式和16年前廣東工廠本質上沒有區別,都是「掐」年輕人最寶貴的十幾年時間,用完即廢。
只不過拼多多的形式更隱秘些,用股票、高薪來掩蓋超長的工作時間、超量的工作任務。
幾乎每年脈脈、知乎等網站都會爆出拼多多監控、壓榨員工的消息,而且一年一年厲害。
2019年,一名員工抱怨拼多多的工作時間長,每天從早上11點干到晚上12點,長達13個小時,一周六天,天天如此。偶然有一天晚上9點下班,他都高興的不得了,跟多了一天假期似的。
2020年,拼多多生意越做越大,營收節節攀升之時,員工的工作時長卻從13小時增長到了15小時!
一位女員工透露,幹活稍微慢一點,輕則遭到領導的冷暴力,重則直接開罵,進行人身侮辱。遇到雙11大促這樣的節點,甚至兩個月得不到一天休息。
在這種環境下,所有人的心理壓力都被拉到了極點。
珠三角再血汗的工廠也知道要讓員工每周有一天的休息時間,員工休息好了,才能保證再生產的能力。
拼多多連續兩個月不休息,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血汗工廠了,而是混雜了互聯網特色的血汗工廠。
2021年,拼多多一名員工直接倒在了下班回家的路上,當時是凌晨1點半,冬日的寒風吹徹在這名年僅22歲的女青年遺體上。她本該成為人母,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沒想到走出校園後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匆匆離開了人世。
從13小時的加班到15小時的加班再到猝死,拼多多的生意越做越大,員工卻越干越累。
拼多多是互聯網界老員工最少的大廠之一,這是為什麼?因為老員工知道,拼多多這個干法,再多幹個幾年遲早會出問題——不是身體有毛病,就是心理有障礙。
索性拼幾年,拿到股票後就立刻辭職,帶着幾百萬的遣散費,要麼找個清閑點的工作、要麼回家買套房,做做小生意。
沒人願意在「血汗工廠」一直幹下去,甚至拼多多的創始人都不願意,黃崢41歲就退休了,創下了互聯網界最早的退休紀錄。
據一位拼多多老員工爆料,拼多多內部管理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特別封閉,不給員工相互交流的機會。
一般而言,如阿里、華為這樣的大廠都會有個供內部員工吐槽公司的論壇,一來是讓高層能看到基層最真實的聲音,二來即使改正不了,吐槽也能讓員工的壓力得到釋放,有利於心理健康。
但拼多多的內部管理如同一個黑箱,有網友爆料:沒有吐槽、沒有通訊錄,內部員工想要跨部門溝通找到某同事的聯繫方式,還要申請特別的權限才行!
員工的工作證只能打開自己所在樓層的門禁,禁止跨樓層流動!
員工的電腦更是被植入了後台,他們在電腦上的操作,都會有後台記錄,頭頂有攝像頭、電腦有後台,拼多多真正做到了無死角監控,用技術徹底堵死了「划水」的可能性。
更有網友爆料拼多多的HR還會在脈脈這類平台上,釣魚執法,故意發一些不利於公司的消息,吸引拼多多員工留言,然後通過技術手段搞到留言員工的身份,邊緣化這些員工,逼他們辭職。
這些故事被HR故意泄露出去後,再也沒有員工敢說企業管理有問題了。
拼多多用封閉的管理模式,把員工一個個孤立起來。這麼做的好處是,一旦公司出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傳播範圍會被控制在某個部門內,不會傳到整個公司,甚至於社會中去。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現在聽不到拼多多負面消息的原因之一,不是拼多多改了,而是他們學會控制了!
我很不喜歡拼多多的原因是這是一家把「技術之惡」用到極致的公司。
馬斯克用互聯網技術改進汽車,拼多多用互聯網技術監控員工。R星用遊戲為用戶創造快樂,拼多多用遊戲套路消費者。
奧爾特曼用AI技術做出了ChatGPT,拼多多用AI技術誘使消費者花更多的錢,買一些沒用的東西。
技術進步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而拼多多每次都選擇壞的一面。
在歐洲國家工人即將實現每周4天工作制,一周工作28小時之際,拼多多之類的公司把我們的工作延長到了6天,一周80小時。他們還嘲笑歐洲國家競爭力下降的原因是不學中國,盡養懶漢。
如果這樣的拼多多都能被視作成功的榜樣,那我只能說拼多多重新定義了「成功」。
參考資料:
《我在拼多多的三年》花名「軒轅」2018年入職拼多多,2021年離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