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着國家對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以及「雙碳」目標落實推進,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是礦產企業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由於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廢氣、廢水等污染物,如果處理不當,對大氣、土壤和水資源等造成嚴重污染,將會被依法責令停產整治;因此,對礦業露天堆場和加工生產進行環保封閉是必然選擇。
▲由中成空間建造的礦石堆場封閉氣膜項目外景
新型智能氣膜環保封閉具有造價低、建設快、空間利用率高等優勢,應用技術目前已經非常成熟,中成空間作為行業領跑者,在環保封閉中已經得到相關行業的普遍認可。本文就氣膜在礦業開發和利用過程中的露天堆場環保封閉應用做相關闡述。
一、環保智能,滿足排放要求
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污染治理是一項重點工作。近年來,各地都出台了相應的法規,但仍有多地多家企業因為污染治理不規範,被中央環保督查組和相關環保部門點名批評、約談警告、甚至掛牌督辦。
▲由中成空間建造的礦石堆場封閉氣膜項目內景
在露天堆場環保密閉方面,氣膜具有明顯的優勢。氣膜內部為微正壓,具有非常好的氣密性,有效防止粉塵外溢。在智能應用方面,氣膜還配置智能監控系統,利用5G物聯網技術,實現24小時無人值守,客戶端實時在線查看氣膜內部環境質量數據,通過內部傳感器監測系統及智能新風換氣系統與智能控制系統聯動,實現室內空氣質量可控可調,同時,在氣膜換氣口設置凈化過濾降塵裝置,對室內粉塵、有害氣體進行處理後排放,達到排放標準,避免粉塵及廢氣外泄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氣膜不但能滿足生產加工過程中的環保排放需求,同時,智能系統與其他生產環節相結合,還可推動生產加工過程更加安全、智能、舒適。
二、地基適用性廣,外形可塑性強
在礦產開發利用中,有些建設場地是臨時選址,有些場地需要建在礦山附近……建設場地時常會遇到不同強度、坡度及形狀不規則的地基。採用傳統結構,則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地基處理,建設難度也比較大,因此相關的成本也會增加;而氣膜在這些方面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
氣膜由於自身質量輕,其結構受力主要為上拔力及水平力,地基承載力主要為四周基礎牆體自身重量,基礎擋牆結構簡單、自重較輕,因此對地基承載力要求較低,適用多種地質條件的地基建設;同時,氣膜在形狀方面擁有極強的可塑性,可根據場地需求定製不同規格氣膜產品;極大地滿足了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不同場地的建設要求。
▲由中成空間建造的礦石堆場封閉氣膜內部參觀通道
三、造價低50%、建設周期快,可重複利用
在環保封閉建設中,建設周期、投資額、是否能重複利用等都是企業優先考慮的因素,尤其是對需要進行臨時封閉的項目,這些因素的優先級更高。
氣膜是以特殊膜材做外殼,利用氣膜內外氣壓差,把主體支撐起來的一種新型空間封閉形式,氣膜內無梁無柱,可快速實現全封閉、大空間、大跨度,膜材採用特殊塗層,其使用壽命超過25年。由於結構特殊,氣膜整體造價約比傳統結構低30%-50%;其中80%的工程量都能在加工車間完成,氣膜安裝一般在1個月左右就能完成。此外,氣膜的上部結構可實現二次拆裝,重複利用。因此,在造價、建設周期及重複利用等方面綜合來看,氣膜都是環保封閉的首選。
▲由中成空間建造的礦石堆場封閉氣膜項目外景
四、節能安全,抗風雪能力強
安全是企業發展的基礎,氣膜相比於傳統建築,安全係數更高。在安裝方面,氣膜是平地安裝,無高空作業危險;在抗風雪能力方面,氣膜屬於柔性曲面,膜材本身具有良好的抗拉伸、抗撕裂性能;氣膜外部加設鋼網索系統,約束膜材的延展率並使膜材的受力更均衡,有效提高氣膜結構的安全係數和氣膜抵禦颱風及暴風雪的能力。目前,中成空間的相關氣膜項目已經歷過14級颱風「煙花」的考驗。
氣膜膜材透光性好,在白天光線好的情況下基本不用開燈,夜晚可利用膜材的特性實現二次漫反射,大大節約照明用電,因此,在後期運營中,運營成本也相對較低。
氣膜作為礦業領域環保封閉應用中的一種新型方案,不但能提高礦業開發利用過程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作業區的作業環境和作業效率,還有助於加快礦山生態修復,滿足環保督察的相關要求,助力礦產企業轉型,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