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原來是快樂的?人死後會去哪?大數據統計:死亡可能並非結束

2020年08月03日09:40:16 科學 1216

2018年的數據統計,世界上每秒有1.8人死亡。而今年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肆虐的原因,這個數字會更大。

死亡,這個敏感又熟悉的詞彙。

我們平常談論死亡是沒有什麼感覺的,人類從認知上是被動的接受死亡這個事情的。

但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那麼一刻,我們會突然想到自己死亡後的樣子和狀態,想像自己的意識會去到哪裡,這些想像會不斷擴大,細思極恐......我們會非常確信地告訴自己,死亡會在未來的某一刻降臨,接着內心充滿了空虛,無奈和失落......但不會持續在這種狀態下太久,又恢復了平靜,回到正常的生活中來。

死亡原來是快樂的?人死後會去哪?大數據統計:死亡可能並非結束 - 天天要聞

那麼,死亡到底是什麼感受?死亡是終點還是新的起點?死亡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

死亡的本質

狹義上的死亡:是指生物學上的死亡,就是指一切生命特徵的喪失。拿人類來說,判斷標準是以心跳停止和呼吸停止以及腦死亡為識別標誌。

哲學上的死亡:是指生命系統所有的本來維持其存在的屬性的喪失且不可逆轉的永久性的終止。

通俗上總結,死亡就是生命狀態的一種不可逆的改變。

死亡原來是快樂的?人死後會去哪?大數據統計:死亡可能並非結束 - 天天要聞

從瀕死體驗入手研究——最接近死亡的體驗

如果要了解死亡之後的事情,研究那些有過瀕死體驗的人是最優的選擇。

有研究表明,當人的心臟停止跳動時,大腦雖然因血液不再被輸送而缺氧繼而導致功能喪失,但大腦還會繼續運作一段時間,臨床試驗中發現有部分心臟停搏後恢復的幸運兒,心臟停搏期間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回憶時居然清楚地知道心臟停搏期間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換句話說,人類大腦是有機會意識到自己已經死亡這個事實的。

2018年進行的另一項研究表明,心臟停搏後大腦內部的活動最長可以持續10分鐘。這時候呈現出的腦電波與我們在深度睡眠時的一致。

死亡原來是快樂的?人死後會去哪?大數據統計:死亡可能並非結束 - 天天要聞

瀕死體驗記錄——不可思議與共性並存

世界上最早的瀕死體驗可以追溯到18世紀,人類學家菲利普.查理爾博士發現了一份1740年的瀕死體驗報告,報告描述了病人在瀕臨死亡時的一些生動感受,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瀕死體驗研究,作者是當時的法國軍醫皮埃爾杜蒙肖。

報告中所記載的瀕死體驗,都有着十分相似的描述,還發現了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些瀕死體驗的案例。

死亡原來是快樂的?人死後會去哪?大數據統計:死亡可能並非結束 - 天天要聞

「上帝視角」下的網球鞋

1977年,在醫院擔任社工的克拉克夏普經歷了一次瀕死案例,心臟病患者瑪利亞在入院第三日心臟驟停,當醫生搶救她時她發現自己浮在醫院辦公大樓外,看到3樓的窗台上有一隻網球鞋,她還對那隻鞋進行了細緻描述。後來,那名社工親自前往瑪利亞所說的那個窗檯查看,不僅找到了那隻鞋,還發現瑪利亞所在的病房內是無法看清那隻鞋的細節的。

死亡原來是快樂的?人死後會去哪?大數據統計:死亡可能並非結束 - 天天要聞

盲人,看得見世界

一位叫斯庫恩梅克的醫生,在科羅拉多州的一間醫院任心血管主任期間,報告了他的一位女病人在經歷瀕死體驗時有身體分離的經歷。這位病人在搶救後回憶說,當時感覺自己身體漂浮起來並「看到」房間中有十四個人,並能準確詳細地描述手術室中發生的事情,斯庫恩梅克醫生說這位女病人的描述與事實完全相符。最讓人無法解釋的是,這位病人是一位盲人。

死亡原來是快樂的?人死後會去哪?大數據統計:死亡可能並非結束 - 天天要聞

世界名人們也有類似的瀕死經歷與感受

如果你覺得前面幾個事例沒有說服力,那如果我說一些世界名人們也曾有類似的經歷與感受,你又會如何思考呢?

憑藉《老人與海》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著名美國作家海明威,在19歲那年就曾經歷過一次「靈魂離體」的體驗,當時在意大利前線的救護車隊服役的海明威,在1918年7月8日的午夜時分,一枚彈片擊中了海明威的雙腿身受重傷,事後對朋友描述說:

當時覺得自己的靈魂從軀體內走了出來,就像拿着絲手帕的一角把它從口袋拉出來一樣。絲手帕四處飄蕩,最後終於回到老地方,進了口袋。

除海明威外,德國詩人歌德,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莫泊桑,俄國十九世紀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英國著名作家赫伯特勞倫斯等都有過類似的體驗。

死亡原來是快樂的?人死後會去哪?大數據統計:死亡可能並非結束 - 天天要聞

科普學術文章中的經典總結

隨着醫療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能從死亡狀態下被救醒,因此產生了大量的瀕死體驗。據2009年出版的選集《瀕死體驗手冊: 30年之調查》介紹,截至2005年,有關瀕死體驗的數十項研究,總共涉及了3500個對象由此催生了大約600篇學術文章。有240篇文章提到了瀕死體驗。

很多瀕死體驗者都表示,他們的體驗既不像夢境也不像幻覺,他們常會用「比生活更真實」來表示這種感覺。

瀕死體驗者都大致表示出一些相同的感受體驗:

  1. 安詳的感受(約佔瀕死者中的五分之三覺得情緒及身體感到極其舒適)
  2. 靈魂出竅的感覺(靈魂從身體抽離出來,能夠俯瞰自己的身體,並能觀察周圍的環境)
  3. 感覺進入另一個空間或維度(通常是有宗教信仰的人會出現)
  4. 全景式人生回顧(1/7的瀕死者以倒敘的方式回看了自己的一生)
  5. 穿越隧道(感覺自己在一個時空隧道里穿行)見到已故的親人,他們以高大的形象出現
  6. 面臨抉擇(瀕死體驗的尾聲,會有一個選擇,是選擇回到現世的肉體還是走向光芒)

死亡原來是快樂的?人死後會去哪?大數據統計:死亡可能並非結束 - 天天要聞

這些不可思議的結論會不會說明了意識會延續下去,以另外一種方式存在呢?

科學角度猜測死後的現象

從科學的角度上猜測,每個人在死亡的時候會分泌多巴胺在內的12種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能產生奇特的幻覺。這種腦內分泌物和人的情慾、感覺有關,能夠傳遞興奮及開心的信息。那些快樂的感覺,或許是多巴胺等化學物質帶來的。

但是這無法解釋為什麼能靈魂出竅,還有前面提到的網球鞋事件,一切變得撲朔迷離......

死亡原來是快樂的?人死後會去哪?大數據統計:死亡可能並非結束 - 天天要聞

結語

或許死後會去哪裡,我們或許永遠無法知道,因為死的人無法復活,他們無法把死後的感覺傳達給活着的人。研究瀕死患者的經歷,只是給我們一個思路,因為很難用證據去證明他們所說的真偽和原理。

人的意識在死後到底會去到哪裡呢,也許人會進入一個所謂的天堂或者地獄,用超現實的意識形態活着,也許轉世輪迴,也許我們現在的世界是虛假的,當我們死了,會去到一個真正的世界......這些所有的可能,也許只有我們去世後才能知道真相。

人這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我們應該好好珍惜身邊人,我們都是第一次為人,以溫柔待他人吧!

死亡原來是快樂的?人死後會去哪?大數據統計:死亡可能並非結束 - 天天要聞


死亡原來是快樂的?人死後會去哪?大數據統計:死亡可能並非結束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與巴西推進航天合作,涉及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等方面合作 - 天天要聞

中國與巴西推進航天合作,涉及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等方面合作

IT之家 5 月 17 日消息,中國、巴西航天合作已有 30 年以上歷史(1988 年 7 月中巴簽署關於核准研製地球資源衛星的協議書),此前已聯合研製多顆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為拉美、非洲、東盟等地區的諸多發展中國家提供了 50 余萬景遙感衛星數據。國家航天局官方現宣布,局長張克儉 5 月 16 日以視頻方式與巴西航天局馬可・安東尼...
NASA供應商:阿波羅號把幾百公斤重的月球車送上去毫無實際意義 - 天天要聞

NASA供應商:阿波羅號把幾百公斤重的月球車送上去毫無實際意義

在探討NASA阿波羅登月計劃及其科學價值時,我們不能僅僅從物資運輸的角度來衡量其意義,而應將其置於更廣闊的歷史、科學與技術進步的背景中綜合考量。阿波羅計劃,作為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壯舉,其深遠影響遠遠超越了「送幾百公斤重的月球車」或「帶回幾百公斤月球岩石」的表面現象。
"巴鐵驚喜!嫦娥六號釋放神秘衛星,中國航天再創輝煌 - 天天要聞

"巴鐵驚喜!嫦娥六號釋放神秘衛星,中國航天再創輝煌

震驚!最新消息傳來,據中國國家航天局確認,嫦娥六號在執行月球探測任務期間,成功釋放了一顆神秘衛星。這一突破性的事件令整個航天界為之振奮,更讓國內外航天愛好者紛紛矚目。嫦娥六號釋放神秘衛星引發科技熱潮中國航天科技再上新高峰!
台灣網友淚目感嘆:「團團」「回來」了! - 天天要聞

台灣網友淚目感嘆:「團團」「回來」了!

17日,台北市動物園在「瀕危動物故事館」展出已病逝大陸贈台大熊貓「團團」的形態標本。據悉,「團團」做得非常逼真,包含舌頭、蛀牙、口水都真實呈現,喚回粉絲們與它共度過往點滴。「好想念『團團』!」「就像我們的家人一樣!
搭建粵港澳科普交流平台 廣州堅持科普發展「引進來」和「走出去」 - 天天要聞

搭建粵港澳科普交流平台 廣州堅持科普發展「引進來」和「走出去」

5月17日下午,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局指導,廣東科學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館聯盟、廣州科普聯盟主辦的2024年粵港澳科普交流系列活動暨科普能力培訓會在廣東科學中心圓滿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館聯盟、廣州科普聯盟、廣東省科技館研究會成員單位代表、科普融媒體戰略共建單位和媒體單位代表等約300人參加會議。記者了解到,近...
涉及13棟樓!通州這個老舊小區正在改造!用上「智慧大腦」和「機械人」 - 天天要聞

涉及13棟樓!通州這個老舊小區正在改造!用上「智慧大腦」和「機械人」

北京通州發佈(bjtzfb)北京城市副中心官方微信通州小布(北京通州發佈:bjtzfb)了解到:這段時間,路過北苑街道帥府園小區的市民群眾不難發現,一排排老樓被圍起綠網和腳手架,工人們正有序地為老宅「換新裝」。區別於其他項目,沙盤模型、智慧大腦、電動施工平台、外牆噴塗機械人……帥府園小區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賦能更...
世界易危物種!龍陵首次拍到華西蝴蝶蘭 - 天天要聞

世界易危物種!龍陵首次拍到華西蝴蝶蘭

在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當地保護區工作人員在一棵高大喬木樹上拍到一種粉紅色的小野花經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譚運洪鑒定為蘭科蝴蝶蘭屬植物華西蝴蝶蘭華西蝴蝶蘭(5月10日攝)。吳乃局 攝華西蝴蝶蘭(5月10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