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中外科學家聚焦材料科學「從零到一」

2024年04月30日18:51:38 科學 2632

4月29日上午,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新基石科學論壇」在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舉行。新基石科學論壇邀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香港理工大學、北京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韓國浦項科技大學等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參與,圍繞先進熱功能材料這一熱點主題,未來芯片冷卻、高效熱電轉換、輻射致冷和清潔能源等未來應用場景,共同探討材料科學「從零到一」的原始創新。

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中外科學家聚焦材料科學「從零到一」 - 天天要聞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於英傑出席論壇並致辭。他表示,當前,中國已建成全球門類最全、規模最大的材料產業體系。北京在新材料領域創新發展優勢突出,已集聚全國最多的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平台,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00餘家,創新引領態勢顯著。此次論壇是交流思想共識、分享真知灼見的良好契機,希望與會的各位專家學者能夠積極貢獻聰明才智,助力全球新材料產業蓬勃發展。他表示,很高興看到「新基石研究員項目」和「科學探索獎」這樣的基礎研究資助項目,通過「企業出資、基金會運營、科學家主導人才遴選」等方式,探索社會資金長期穩定支持基礎科研的創新模式,有力地支持了多位優秀的材料科學家潛心研究,勇闖新材料「無人區」。

海淀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武凱在致辭中說,今天論壇的主題聚焦於材料創新領域,這方面,海淀產業資源豐富,技術領域覆蓋了計算仿真、材料製備、材料加工和檢測等多個環節,重點發展先進電子材料、新型顯示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納米材料等前沿方向。他表示,北京將積極引進國際頂尖團隊和人才,營造優異的科研和生活環境,誠摯邀請全球科技企業、創新項目、科研人才匯聚北京、落戶海淀。

在新基石科學論壇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主任迪恩•托斯特(f.dean toste)作了題為「現代物理有機化學的應用」的報告,他分享了從傳統的化學動力學到最新的現代科學的見解,提供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方法; 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研究及創新)、郭氏集團仿生工程教授、機械工程系講座教授、「科學探索獎」獲獎人王鑽開圍繞仿生表面及應用革新做了分享,他的相關研究突破了困擾科學家們百年的萊頓弗洛斯特效應,為實現高效液冷提供新的方案;未來芯片發展,必須闖過散熱這個瓶頸問題,北京大學教授、「科學探索獎」獲獎人宋柏有關超高熱導率材料的探索有望提供新的答案;南方科技大學教授、「科學探索獎」獲獎人劉瑋書介紹了微小溫差熱電轉換材料最新應用,體溫發電、恆溫調控讓可穿戴設備擁有更廣闊的應用空間;韓國浦項科技大學教授魯埈錫(junsuk rho)則分享了在未來清潔能源技術中,人工智能如何讓輻射冷卻材料更「智能」。

在論壇圓桌環節,中外科學家們還與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副總裁、碳中和實驗室負責人許浩進行了深入探討,展望材料科學的未來趨勢與挑戰、剖析國際視野、跨學科合作與創新思維在材料科學中的實踐與意義,並與剛剛涉足這一研究領域的青年學者,分享了探索心得和職業發展路徑建議。

作為論壇主持人,王鑽開表示:「在當前的雙碳時代背景下,進一步深入先進熱功能材料的基礎和應用探索,加速未來科技的產業化實施,將會成為推動新質產業顛覆性變革的基石。新基石科學論壇在展現先進熱功能材料最新研究進展的同時,也促進了多領域、多維度的深度交流,並為青年科學家提供研究經驗,為他們的未來研究發展提供建設性意見。」

2022年8月,騰訊發起成立「新基石科學基金會」,10年內出資100億元人民幣,獨立運營。作為國內最大的公益性科學基金會之一,新基石科學基金會運營「科學探索獎」和「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等科研資助項目,支持傑出科學家潛心研究,探索社會資金長期穩定支持基礎科研的創新模式。截至2023年底,共有313位優秀科學家獲得資助。

「助力基礎研究,是騰訊超越商業邊界的一份長期承諾。」騰訊公司副總裁劉勇表示,「未來我們將堅持以科技向善為指引,不斷加強對基礎研究的支持,為推動北京率先建成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貢獻力量。也期待科學家們能夠碩果頻出,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源動力。」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溫婧

編輯/樊宏偉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 天天要聞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近日,四川長沙貢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和西華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適應研究團隊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時,拍攝到一隻金雕亞成體的捕食活動畫面。畫面中,一隻金雕在旱獺、鼠兔的洞口耐心等候,一動不動地觀察着獵物的活動,一旦有身體肥碩滾圓、肉質細嫩的獵物從洞口跑出來,就會立刻出擊...
瞰「飛碟」 - 天天要聞

瞰「飛碟」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青島嶗山區張村河沿岸的科苑經六路以東、新宏路以北、科苑緯四路以南合圍區域,一座巨型的「太空飛碟」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正向竣工衝刺。6月25日,虛擬現實創享中心的兩個穹頂已安裝到位,記者用無人機在高空俯拍,畫面十分壯觀。目前,項目建設處於收尾階段。據了解,青島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整體設計以「平...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着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為期53天的「嫦娥六號」任務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時20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六號」軌返組合體(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約5000千米處解鎖分...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 天天要聞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李蘭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間的最美逆行人,70多歲高齡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後,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橫在臉上,令人看了無比的心酸,無比的感動。如今,李蘭娟院士和愛人鄭樹森院士創辦的「樹蘭醫療」兩次衝擊港股IPO,合計估值約80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