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寧院士赴華農10年小龍蝦之約:演講鼓勵學子要有戰略眼光

2024年06月14日11:53:06 科學 1839
顏寧院士赴華農10年小龍蝦之約:演講鼓勵學子要有戰略眼光 - 天天要聞

6月12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醫學科學院院長、深圳灣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講席教授顏寧應邀做客碩彥講壇。 華中農業大學官網 圖

剛剛獲得「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的顏寧院士,近日赴華中農業大學演講。

據華中農業大學官網介紹,6月12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醫學科學院院長、深圳灣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講席教授顏寧應邀做客碩彥講壇。張啟發院士、金梅林院士、副校長楊少波等700餘名師生參加報告會。作物遺傳改良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熊立仲主持報告會。

「人類的社會活動離不開電能,而人的機體運轉也離不開生物電的作用,針對動物體內的電信號進行研究,在生理、病理、藥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顏寧以一條電鰻為例,向在場的師生們介紹了她和團隊針對生物電開展的一系列研究,並闡述了科研思路的形成過程。「疼痛問題困擾着絕大多數成年人,針對這一問題科學家們開展了各類研究,如鎮痛葯的研發就是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顏寧表示,現實中有一些人天生對疼痛感「免疫」,於是她聚焦於人體痛覺缺失這一現象,對人體細胞中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在維持細胞動作電位動態變化以及細胞行使生理功能中的重要作用進行研究。「9種人源鈉離子通道在不同器官組織中的表達分佈不同,相應的功能也隨之產生差異,如Nav1.5與維持動物機體的心跳有關,而Nav1.7則影響着機體的疼痛感知。」通過解析不同Nav離子通道與藥物、毒素等結合的複合物結構,顏寧及其團隊理清了鈉離子的跨膜運輸模式,為相關技術應用於醫療及藥物研發提供了分子基礎。

「最初我們進行結構研究需要將蛋白質進行純化、結晶,但是不同蛋白質在表達和純化上都存在不同差異和難度,因此這個過程是比較慢的,而且對實驗技術水平有一定要求。」顏寧談到,科學家的「戰略眼光」十分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特別是對結構生物學來說,冷凍電鏡的使用帶來的是科研水平的巨大飛躍。「施一公教授關注到冷凍電鏡對結構生物學研究的重要作用,於是在2008年時克服各方困難在清華大學建立起冷凍電鏡實驗室,這是需要高瞻遠矚和巨大勇氣的。」顏寧表示,2013年冷凍電鏡技術的發展,導致分辨率的「革命」時代到來,從2014年開始,她和團隊已經通過冷凍電鏡技術解析了多個鈉離子的通道結構。

顏寧強調,科學研究要有堅持的決心和毅力,要努力進取、攻堅克難,要有「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從事的科學研究越深入,就越發現開始的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蛋白構象千變萬化,曾經的研究可謂是『只見樹葉,不見樹林』,當前對細胞內的分子進行動態研究仍十分困難,未來分子動態研究也會是結構生物學更進一步的發展方向。」顏寧談到,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Roderick Mackinnon教授是她非常尊敬的科學家,也是在Roderick Mackinnon教授的影響下她開始對細胞中的鈉離子和鈣離子通道進行研究,經過長期的堅持她和團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也和Roderick Mackinnon教授開展了相關合作,得到了對方的肯定和欣賞,以此她鼓勵現場的師生們:「只要努力,你一定也會得到你所尊敬的人的肯定和認可!」

交流環節,現場師生圍繞分子模型及功能實驗、技術支撐隊伍建設、個人成長發展等問題向顏寧提問。她強調,每個人的人生軌跡都無法複製他人,判定選擇的對錯其實都是對人生的「回頭看」,因此大家都要學會對自己負責,通過不斷地自我剖析來做出人生決定,這在各個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顏寧談到:「時隔11年再次來到華中農業大學,看到這裡的師生能夠沉心於科研工作,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華農純粹的校園氛圍,這是十分難得的,以後有機會我會常來華農。」

根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5月29日,第26屆「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頒獎典禮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舉辦,深圳灣實驗室主任顏寧等五位從亞太地區、非洲與阿拉伯國家、 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區以及北美五大地區、350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的科學家獲頒2024年度的這一獎項。頒獎典禮現場,顏寧身穿一條綠色新中式連衣裙上台領獎。

另外,《中國科學報》此前報道,「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頒獎當天,獲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顏寧通過短視頻連線形式,與華中農業大學多位女生進行了一場活潑的對話。

頒獎儀式當天,顏寧與華農學生通過視頻對話。一開場,她就直截了當——「有什麼問題放馬過來吧!」

「女性想要成長為傑出的科研人員,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對於這個問題,顏寧給出三點回答。她說,任何人想要成為傑出的科研人員,第一,身體要健康;第二,對於女同學來說,大家一定要足夠自信;第三,如果你需要幫助,一定要勇敢,不要害羞,一定要勇敢地求援。

顏寧歷來主張女性科研人員增強自信,她在頒獎典禮致辭中也公開呼籲,女性「請勇敢做自己(Be brave, be yourself)!」當被問及「女性從事科研工作是否具有性別優勢」時,顏寧表示:「其實我一直不太喜歡說性別之間的科研優勢或者劣勢,因為據我的觀察,個體之間的差別要大於性別之間的差別。」

對話中,顏寧還與大家分享了一些實用的科研經驗。有學生問道:「努力開展科研工作時,如何提高選題能力?」顏寧表示,選題應考慮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初始階段可選擇挑戰性較低的課題以培養團隊。她還鼓勵同學們在大自然和實際工作中尋找科研問題,「這樣做有助於做出原創性發現」。

在被問及如何跨學科合作時,顏寧建議同學們:「要熱烈地、敏銳地去擁抱這樣的機遇」。她認為,合作往往需要自己主動去爭取,因為跨學科的交流可能就始於一次偶然的對話,或一場啟發性的報告,所以應該『勇敢地找人去聊』。」

顏寧坦言,在合作中也很可能出現「不同的學科間話都聽不明白」情況。假如遇到這類情況,她的建議是:「要有耐心,要多聊幾次,慢慢地去理解對方的語言。」

「本科生應該如何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顏寧表示,首先,要秉持「避免人云亦云」的堅定態度;其次,應加強邏輯思維的專業訓練。

據悉,上述對話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微博推送後,顏寧次日在其個人微博上對此進行了熱情回應——「呈現效果是這樣的啊!」「原來對面是華農的同學們」「請問華農的小龍蝦什麼口味最佳?」《中國科學報》了解到,此次與顏寧對話的女生都來自華農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她們中有本科生、研究生及博士生,均從事生命科學相關的學習和研究工作。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顏寧院士12日午間也在個人微博發文「欠了10年的小龍蝦」。晚間,她回顧此次演講稱「到大學做學術報告,一般來說都是講最新進展,聽眾也不用特別多。感謝華農同學們的熱情,但是我擔心很多同學的專業相去甚遠,可能讓不少人浪費了90分鐘。想問問大家,今天我的報告接受度如何?是不是應該再更科普一些?」

對此,有現場聽講的網友留言:「老師講的太好了!作為一個非生物大類的學生認認真真聽完了全程(沒搶到票,在門口站着哈哈哈)雖然細節不太懂,但是邏輯超連貫!回答問題的時候簡直吾輩楷模女性之光!!希望未來也能一直像老師這樣保持對科研的熱情,做很多自己想做的!與『偶像』成為朋友!」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時速 600公里、貼地飛行,我國超導電動高速磁浮列車首次亮相! - 天天要聞

時速 600公里、貼地飛行,我國超導電動高速磁浮列車首次亮相!

每經編輯:杜宇據央視新聞,第十二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正在北京舉行,時速達600公里超導電動高速磁浮列車也在本次大會首次亮相。圖片來源:央視新聞中車長客股份公司高級工程師介紹:超導電動高速磁浮是通過車載超導磁體與軌道上的線圈相互作用,實現列車與
認識2種丁酸衍生物 - 天天要聞

認識2種丁酸衍生物

丁酸鈉與三丁酸甘油酯作為丁酸的衍生物,在動物消化道中被分解成丁酸和其他物質。他們的主要生物學功能來源於丁酸。腸道上皮細胞優先選用丁酸作為能量源。作為一種短鏈脂肪酸,丁酸在進入小腸後部分以非離子形式被腸道黏膜細胞吸走,直接為腸黏膜細胞生長和增
米東區:這一電化學儲能電站項目推進中 - 天天要聞

米東區:這一電化學儲能電站項目推進中

(米東區融媒體中心記者:黃鵬報道)7月9日,記者在位於米東區北部沙漠東北部的新疆華電烏魯木齊光伏基地100萬千瓦/400萬千瓦時獨立新型儲能示範項目現場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對設備進行吊裝調試。該項目總投資約30億元,是全國單體容量最大的電化學
腦圖譜大科學計劃時機已來!中國科學家十項成果給大腦繪高清地圖 - 天天要聞

腦圖譜大科學計劃時機已來!中國科學家十項成果給大腦繪高清地圖

人類大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組織,要理解大腦的工作原理首先要了解其中的細胞種類和神經聯接規律,近日中國科學家聯合發佈系列成果給大腦繪製「高清地圖」。 7月10日深夜,中國科學家聯合發佈介觀腦圖譜系列成果,實現從嚙齒類到靈長類大腦的跨越。10項成果以專題論文集的形式集中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神經元》《發育...
國際突破!中大培育光子「雙胞胎」,輻射強度達單光子水平 - 天天要聞

國際突破!中大培育光子「雙胞胎」,輻射強度達單光子水平

7月9日,《自然》雜誌(Nature)在線發表中山大學物理學院王雪華、劉進教授團隊主導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團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腔誘導自發雙光子輻射方案,在國際上率先實現與單光子輻射強度相當的自發雙光子輻射,研發出保真度高達99.4%的按需觸發
微型肝臟,是未來希望,還是科技烏托邦 - 天天要聞

微型肝臟,是未來希望,還是科技烏托邦

文︱陸棄隨着全球器官移植需求持續攀升,傳統器官捐獻嚴重不足的問題愈發凸顯。美國初創企業LyGenesis推出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創新方案:通過將供體肝細胞注射至患者體內淋巴結中培育「微型肝臟」,嘗試在患者自身體內製造可替代肝臟功能的器官。
「軟黃金」冬蟲夏草,你真的了解嗎? - 天天要聞

「軟黃金」冬蟲夏草,你真的了解嗎?

冬蟲夏草千年傳承的滋補良藥採藥人的尋覓自公元780年起冬蟲夏草便以其獨特的藥用價值被載入史冊從《藏本草》到《中國藥典》均有記載李時珍更將其譽為「人身不老葯」贊其兼具蟲之陽剛與草之陰柔成為中藥中獨一無二的「陰陽同補」聖品享有「東方聖草」「葯中
【鏈博傳奇】中國中車:塑軌道之「鏈」,與世界同行 - 天天要聞

【鏈博傳奇】中國中車:塑軌道之「鏈」,與世界同行

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中車」)是中國軌道交通裝備領域的「鏈」主企業,是全球規模領先、品種齊全、技術一流的高端裝備製造商和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清潔能源裝備骨幹企業。當前,中國中車搭建了世界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產品技術研發平台,構建了完整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體系,開創了軌道交通裝備和清潔能源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