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有約|我國首顆探日衛星「羲和號」又有新發現

2024年06月13日19:12:05 科學 1073

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與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的科研人員通過分析我國首顆探日衛星「羲和號」的觀測數據,精確繪製出國際首個太陽大氣自轉的三維圖像。相關論文6月13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上。

星空有約|我國首顆探日衛星「羲和號」又有新發現 - 天天要聞

論文第一作者、南京大學博士生饒世豪介紹,恆星是一個巨大的等離子體球體,它的自轉不是剛性的,不同部位的自轉存在差異性。作為離我們最近的恆星,太陽是研究恆星自轉的重要標本。

「太陽從內到外可分為核心區、輻射區、對流區和大氣層。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科學界已基本探明太陽自轉的兩個重要規律:一是從輻射區到更外層的對流區,自轉速度存在明顯變化;二是自轉速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饒世豪說,但對於太陽表面的大氣層,其自轉有何規律,至今尚無明確結論。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羲和號」科學與應用系統總設計師李川教授告訴記者,此次南京大學「羲和號」團隊利用衛星採集到的多譜線、全日面、高精度的觀測數據,對太陽大氣層自轉規律有了較為精確的認識。

星空有約|我國首顆探日衛星「羲和號」又有新發現 - 天天要聞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羲和號」首席科學家丁明德教授表示,「羲和號」實現了國際首次空間太陽Hα波段光譜掃描成像,同時獲取了太陽Hα譜線、SiⅠ譜線和FeⅠ譜線的精細結構。「運用反演的方法,我們可以推導出太陽大氣不同層次的多普勒速度場,相當於給整個太陽大氣做了一次全方位掃描,由此,我們也得到了國際首個太陽大氣多層次多普勒速度圖。」

分析結果顯示,太陽大氣各個層次的自轉速度都呈現出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的規律。而且,越靠近太陽外層,大氣的自轉速度越快。李川介紹,這是由無處不在的小尺度磁場結構與太陽大氣「磁凍結」效應造成的。

丁明德說,太陽外層大氣較快的自轉速度,意味着太陽風損失的角動量不可小視,這對太陽自轉起到了「剎車」的作用,隨着太陽年齡增大,其自轉速度會逐漸減慢。

「羲和號」科學總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方成介紹,「羲和號」2021年發射升空,至今仍在軌穩定運行,相關觀測數據由南京大學太陽科學數據中心向全球開放共享,已有法、德、美、日等10餘個國家的太陽物理研究學者應用。

策劃:劉心惠

記者:陳席元

海報:黎茵如

編輯:朱舜

新華社國內部、新華社江蘇分社聯合製作

星空工作室 出品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 天天要聞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近日,四川長沙貢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和西華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適應研究團隊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時,拍攝到一隻金雕亞成體的捕食活動畫面。畫面中,一隻金雕在旱獺、鼠兔的洞口耐心等候,一動不動地觀察着獵物的活動,一旦有身體肥碩滾圓、肉質細嫩的獵物從洞口跑出來,就會立刻出擊...
瞰「飛碟」 - 天天要聞

瞰「飛碟」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青島嶗山區張村河沿岸的科苑經六路以東、新宏路以北、科苑緯四路以南合圍區域,一座巨型的「太空飛碟」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正向竣工衝刺。6月25日,虛擬現實創享中心的兩個穹頂已安裝到位,記者用無人機在高空俯拍,畫面十分壯觀。目前,項目建設處於收尾階段。據了解,青島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整體設計以「平...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着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為期53天的「嫦娥六號」任務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時20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六號」軌返組合體(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約5000千米處解鎖分...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 天天要聞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李蘭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間的最美逆行人,70多歲高齡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後,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橫在臉上,令人看了無比的心酸,無比的感動。如今,李蘭娟院士和愛人鄭樹森院士創辦的「樹蘭醫療」兩次衝擊港股IPO,合計估值約80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