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2024年05月03日18:42:22 科學 6415
點火發射!
嫦娥六號探測器啟程「奔月」

新華社快訊:搭載嫦娥六號探測器的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5月3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


環環相扣、步步關鍵!

嫦娥六號月背出差之旅日程表


此次嫦娥六號任務,計劃前往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進行形貌探測和地質背景勘察等工作,去發現並採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齡的月球樣品。從火箭發射到嫦娥六號取到月背樣品返回到地面,整個過程要經歷50多天。專家介紹,這50多天,嫦娥六號任務設計周密,環環相扣、步步關鍵。

嫦娥六號任務工程總體發射場工程技術組組長 胡震宇:

嫦娥六號任務主要經歷了11個飛行階段,分別是:

發射入軌段、地月轉移段、近月制動段、環月飛行段、着陸下降段、月面工作段、月面上升段、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段、環月等待段、月地轉移段以及再入回收段。
其間,還涉及探測器的四個組成部分:上升器、着陸器、返回器和軌道器的多次分離組合。

嫦娥六號可以說是環環相扣、步步關鍵。

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 天天要聞

從今天(5月3日)嫦娥六號任務發射後,經過2000多秒的飛行,火箭會將嫦娥六號送入預定軌道,完成星箭分離。嫦娥六號開始奔向月球。整個奔月路大概有5天,在快到達月球的時候,嫦娥六號要踩一腳剎車,從而被月球捕獲,進入環月軌道。

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 天天要聞

在環月階段,嫦娥六號將用20天左右的時間調整好位置,為落月做準備。

當萬事俱備,嫦娥六號就會開始落月,並在月面工作48小時完成月背樣品採樣。採樣完成後就將開展月面上升、環月軌道交會對接等工作。這期間,嫦娥六號還將在環月軌道開展多項科學探測。

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任務工程總體發射場工程技術組組長 胡震宇:

嫦娥六號搭載了4個國際載荷
↓↓↓

法國氡氣探測儀,對月球表面氡氣同位素開展原位探測。歐空局月表負離子分析儀,對月球表面負離子進行探測,研究等離子體和月面的相互作用機制。巴基斯坦立方星,開展在軌成像任務。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作為在月球背面的定位絕對控制點,可以與其他月球探測任務開展聯合測距與定位研究。

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 天天要聞

在完成全部工作任務後,嫦娥六號就將開啟回家之路。通過大約5天飛行,再入大氣層,返回四子王旗着陸場,整個月背出差之旅要進行50多天。


三大關鍵技術首次應用


嫦娥六號原本是嫦娥五號的備份,在嫦娥五號任務成功後,它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它將前往月球背面採集月球樣品,並帶回地球,這也將是人類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為了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科研人員為他設計了三大關鍵技術,第一項就是突破月球逆行軌道設計與控制技術。


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 天天要聞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逯運通:
嫦娥六號其實是嫦娥五號的備份星,要實現月球背面南半球採樣返回任務,如果還要沿用嫦娥五號的軌道,就必須在落月的時候,整個着陸上升組合體要翻轉180度,是大一點的技術狀態更改。但是使用逆行軌道就可以巧妙解決這個問題,探測器盡量能夠維持住它成功的技術狀態,來實現月球背面採樣返回的任務。

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 天天要聞

除了採用逆行軌道,嫦娥六號在到達預定位置後,還將應用月背智能採樣技術和月背起飛上升技術,實施月球背面自動採樣返回。

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任務工程總體發射場工程技術組組長 胡震宇:
實施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工程難度大,科學和工程意義大。嫦娥六號飛行控制是中國當前最複雜的,主要經歷環月飛行段、月面工作段、月面上升段11個飛行階段。需要同時對多個目標進行測控和高精度測定軌,飛控事件多、環節緊湊、控制過程複雜。


月球怎麼還分正反面?
為何探索月背更難?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它對地球地軸指向、自轉穩定、周期潮汐、夜晚照明等有着巨大意義。可以說,離開了月球,地球根本不會是今天這種光景。

由於地球強大引力的影響,月球也付出了很大代價:地球將它的自轉周期減慢為與圍繞地球公轉周期完全一樣,也就是潮汐鎖定。在這種效應下,身處地球的人類基本永遠只看到月球的「正面」,只能在月球的「天秤動」效應下(月球軌道是橢圓,在軌道不同點的公轉速度不同,月球自轉也相對地球軌道面有一定傾角)看到月球「背面」一小部分(積累下來的極限是18%)。但總體來看,人類是無法看全月球背面的。

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 天天要聞

不過,月球背面並不是永恆的黑夜,所謂「月之暗面」是不存在的。這是因為,月球是永遠以一面朝向地球,而不是以一面朝向太陽。月球表面每個地方都會有白天和晚上,月亮上的「一天」大約是地球上的28天,所以「廣寒宮」里的白天大概相當於我們「人間」的14天,夜晚也是大約14天。

而且,需要澄清一點,月球背面沒有外星人或者二戰時期逃亡過去的軍隊!人類對月球至今為止已進行過多次探索,所有探月任務都表明,月球背面沒有發現外星人基地,也沒有發現任何人工建築物或外星人活動的痕迹。月球背面看起來只是一片荒涼死寂大陸!

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 天天要聞
人類在地球上永遠只能看到的月球正面(左)和看不全的背面(右)。圖片來源於nasa

1959年10月7日、蘇聯「月球三號」探測器傳回了月球背面的第一張照片,隨後在1960年11月6日,蘇聯出版了第一份月球背面地圖,並在這個基礎上製作了第一個月球儀,清晰地呈現出月球背面的初步特徵。

人類首次與月背面對面則是在1968年,美國「阿波羅八號」在進行載人登月任務試驗的時候,宇航員威廉·安德斯首次看到月球背面。他描述說:「月球背面看起來像我在孩提時玩過一段時間的沙堆,它們全都被翻起來,沒有邊界,到處是一些碰撞痕和坑洞。」

但這並不意味着對月背的探索就輕鬆了,月球背面隕石坑的數量比月球正面要多得多,布滿了溝壑、峽谷和懸崖,而月球正面則更平坦,這是因為月球背面由於毫無遮攔地暴露在太空里,就像一個盾牌,阻擋了大量小天體對地球直接撞擊,守護了地球的安全。


一起了解「嫦娥」探月步伐

2004年1月23日,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制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目標,這項同時承載浪漫與科學的計劃被命名為「嫦娥工程」。從嫦娥一號踏夢而行到嫦娥五號攬月而歸,中國探月步伐鏗鏘有力,「嫦娥」家族不斷壯大。2024年5月3日,嫦娥六號計劃發射。2026年前後,嫦娥七號計劃實施發射。2028年前後,嫦娥八號計劃實施發射。

讓我們一起回顧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的探月之旅

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 天天要聞
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 天天要聞
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 天天要聞
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 天天要聞
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 天天要聞
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 天天要聞



本文綜合自:新華社、央視新聞
校對:cp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 天天要聞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體世界裏,免疫系統就像是守護健康的「齊天大聖」,時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準打擊敵人,首先得搞清楚誰是自己人,誰是外來的「妖精」,這就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自我」與「非我」的識別。大家都知道,在《西遊記》里,妖怪們變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圖矇混過關。人體里也一樣,各...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 天天要聞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引言在人類基因組中,有一片廣袤而神秘的「禁區」,它佔據了每條染色體的核心位置,卻長期以來讓我們束手無策。這片區域就是着絲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滿了高度重複的DNA序列,結構複雜多變,讓傳統的基因測序和分析技術在此屢屢碰壁。然而,這片「禁區」卻掌握着細胞分裂時染色體能否被精確...
Nature | 人類心智的「源代碼」:AI如何學會像我們一樣思考? - 天天要聞

Nature | 人類心智的「源代碼」:AI如何學會像我們一樣思考?

引言人類的心智是如此奇妙,它既能讓我們在清晨糾結於吃什麼早餐,也能驅動我們去攻克癌症、探索遙遠的星辰。我們能從寥寥數次的演示中學會舞步,能進行複雜的因果推理,還能被無盡的好奇心驅使去創造藝術和科學的奇蹟。這種舉重若輕、觸類旁通的「通用性 (generality)」 定義了我們之為人的核心。然而,在人工智能 (AI) 和...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 天天要聞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防科學技術信息學會理事、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圖書館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原副主任、國家保密戰略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市海淀區第十七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 天天要聞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與中國電信共同組建的海南數據產業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這都會好奇這家公司是幹什麼的?中國電信又有什麼大動作了嗎?下面我們就展開來聊聊吧,僅供參考哦!解決行業痛點。以往的中小企業想用現實數據來優化生產流程,卻面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