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天熱了,怎麼還感覺腿腳寒?

2024年05月10日10:41:07 科學 7490

科普|天熱了,怎麼還感覺腿腳寒? - 天天要聞

天氣越來越暖和,別人是越穿越少,而你卻把腳裹得嚴嚴實實怎麼都暖不起來,腿腳仍感寒意。

通常情況下,大部分人在冬天都會感到腿腳冰涼,這時候的主要因素是外界溫度影響了局部的血液循環。作為離心臟最遠的身體部位,熱能到達腿腳等末梢的時候消耗較多,腿腳會比其他部位感到更冷;另一方面,天氣變冷時,為了保持正常的體溫,負責皮膚等部位血管收縮的交感神經會變得興奮,以減少身體表面熱量的丟失,作為血液循環的終端,腿腳自然也會變得更冷些。

但是天氣暖和了,還是感到腿腳冰冷,這時我們還要警惕以下原因:

不良習慣。長期抽煙攝取的有害成分,如尼古丁、焦油等,會促進血管收縮,導致皮膚的血流量減少、血管變窄,進而導致腿腳血供差,體感冰冷。若有肥胖問題,無運動習慣,並且有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等疾病,也常會因為血液循環不佳,進而出現手腳冰冷問題。

動脈血管狹窄或閉塞。動脈硬化、粥樣斑塊形成是中老年人的常見問題,如果下肢動脈因為粥樣斑塊形成發生管腔狹窄,遠端供血不足,就會腿腳發涼。病情初期,皮膚溫度稍低於正常,通過保暖措施能得到一定緩解。隨着血管狹窄加重,常規保暖也不能緩解,還會伴有行走後腿部酸痛無力,腳麻、腳痛等癥狀,皮膚則會出現營養不良的表現。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判斷,通過觸摸足部皮下脈搏來初步判斷:一是摸足背動脈,位於腳腕前部,第一、二足趾縫位置處;二是脛後動脈,位於內踝後方的凹陷處。如果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可初步判斷動脈狹窄或閉塞是否存在。要想進一步確診,需要前往血管外科門診就診。

糖尿病導致手腳冰冷。我國糖尿病人口眾多,18 歲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為11.2%,糖尿病引起的末梢神經病變反映在腿、腳上,往往有腿腳發涼、麻木的癥狀。糖尿病患者常常導致下肢動脈病變,引起動脈狹窄閉塞。如果不能很好控制血糖,發展下去,腳部麻木、蟻走感等癥狀就會出現,成為「糖尿病足」。研究發現,47.5%的糖尿病患者合併血管病變。因此,中老年人如果出現難以緩解的腿腳發涼癥狀,要注意排查糖尿病。

腰椎間盤突出症。腿涼還有一個原因不能忽視,那就是腰椎間盤突出症,腿部感覺由脊髓神經支配,如果突出的腰椎間盤壓迫了脊髓神經,特別是刺激到交感神經,就會出現腿涼、腿疼、腿麻等癥狀。有些病人僅出現腿涼,不伴有腿痛、腰痛等癥狀,容易被忽視。這種病人的腿涼,往往是從里往外涼,穿多厚的衣服都不管用。需要做腰部核磁共振,看到脊髓神經受壓的情況即可確診。

其他原因如:雷諾氏症、貧血、甲狀腺低下、雌激素代謝紊亂等原因也是導致腿腳寒冷的不可忽視的因素。

如何改善手腳冰冷?

方法一:保暖、足浴改善腳冰冷。適當增加衣物保暖,避免接觸冷水。泡澡或泡腳來改善微循環,水溫控制在40°以下,浸泡20-30 分鐘,能讓血液流動更為順暢。

方法二:適當運動。每天15-30分鐘的散步、慢跑等低強度的運動,可增加血液循環。

方法三:中醫中藥。一些中藥具有發汗、驅寒的效果,中醫按摩、針灸、理療等方法也可以改善手腳冰冷。

除此之外早發現,早治療,並在專業醫生建議下進行主動干預,通過積極預防和治療,就能減少腿腳寒冷不適癥狀的發生。

作者:劉光 主任醫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血管外科)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古藺:如何利用本地資源,為野生獼猴群撐起「保護傘」? - 天天要聞

古藺:如何利用本地資源,為野生獼猴群撐起「保護傘」?

鄧小紅 瀘州觀察 魏傑/文圖「觀景台修好之後,大家看野生獼猴就更方便了,給我們也帶來了更多的人流量,也推動了我們周邊村民擺攤創收。」6月26日,古藺縣白泥鎮菜板村村民邱娟在野生獼猴觀景台的位置擺起了小攤。古藺縣地處烏蒙山區,轄區內佳木蔥蘢,成為眾多國家一級、二級野生保護動物的「棲息樂園」。據統計,古藺縣境...
邁向高端的新材料|從原材料到新材料,看山西轉型升級之路 - 天天要聞

邁向高端的新材料|從原材料到新材料,看山西轉型升級之路

新華社太原6月27日電(記者王勁玉)普通的玉米澱粉「搖身一變」,成為儲能利器超級電容炭;隨處可見的石灰石在科技的加持下成為納米碳酸鈣;堅硬的鋼鐵可以像紙張一樣輕薄,徒手可撕開。在轉型發展大潮中,傳統原材料通過技術革新、應用創新,成為高端新材料,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新材料產業是國民經濟戰略性、基礎性...
美國宇航局指示SpaceX在時機成熟時擊落國際空間站 - 天天要聞

美國宇航局指示SpaceX在時機成熟時擊落國際空間站

據美國宇航局稱,SpaceX被指示從軌道上為國際空間站製造一艘拖船。為此,該公司將獲得8.43億美元,這還不包括拖船的準備和發射費用。但一切都不會早於商業軌道站準備就緒,這可能晚於 2030 年。圖片來源:NASA根據各種聲明,俄羅斯最早可
月壤歸來!外媒:中國再顯太空實力 - 天天要聞

月壤歸來!外媒:中國再顯太空實力

嫦娥六號返回器25日攜帶月壤順利着陸,實現人類歷史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持續引發外媒的廣泛關注。  《紐約時報》刊文稱,中國成為首個從月球背面取回樣品的國家。嫦娥六號任務的樣品可能蘊藏着月球和地球起源的線索,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最新成果。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報道指出,此次任務攜帶的樣品是由中國國家航...
大熊貓「鑫寶」和「雲川」啟程了 - 天天要聞

大熊貓「鑫寶」和「雲川」啟程了

今年2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與美國聖迭戈動物園野生動植物聯盟簽署了新一輪大熊貓國際保護合作研究協議。中美雙方經過充分準備,今天,來自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兩隻大熊貓「鑫寶」「雲川」啟程前往聖迭戈動物園,開啟為期10年的旅居生活,延續雙方
托底騰飛、5米墜落!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極限挑戰 - 天天要聞

托底騰飛、5米墜落!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極限挑戰

快科技6月27日消息,據領克汽車官方發佈,近日,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托底後高空墜落挑戰。據悉,此次領克07EM-P攜手中汽信科,根據真實場景設置超高難度挑戰,先托底,後騰飛,再墜落,挑戰時速50km/h正面應對托底測試、挑戰行業首次托底+翻滾雙重測試。托底:車速50km/h剮蹭底盤通過直徑為150mm的剛性半球形壁障,領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