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梁無力築新巢,屋漏缸殘任雨敲。
隨着我國不斷的崛起,歐美對我們也開始了步步緊逼,先是芯片領域不斷封鎖,獲得突破以後,又開始在新能源領域中的關鍵部位——電池,不斷拱火。
只可惜如今的我們國運興隆,無論歐美如何打壓如何釜底抽薪,我們都能突破層層限制。
一,歐美對我們的封鎖越來越狠
隨着我國高科技不斷發展,害怕被超越的歐美只能一個勁的對我們進行各種封鎖。
起初,這種封鎖是技術層面的,因為早十年二十年我們的技術確實落後歐美很大一截。
但隨着最近幾年我國技術的不斷提高,各種技術壁壘已經被我們攻克,歐美實在沒有能力在技術方面對我們進行封鎖,只能開始從其他角度,刻意刁難。
如今,全球的目光都集中在三個領域:
- 一個是新能源電池。
- 一個是芯片。
- 一個是航空航天。
三個領域之中,電池我國大有「獨秀」的態勢,新技術可謂是層出不窮,造價也不斷降低,歐美實在沒辦法了只能甩開臉「造了」,封鎖開始不斷升級。
第一階段,採用的是地域封鎖。
2022年8月,美國會通過了一個地域法案,內容就是北美地區生產的電池,可以享受7500美元的免稅政策。
簡單來說,在北美製造的電池,稅可以更低,利潤更高,而在我們這邊的,就要單獨加上這筆電池稅,這樣的話最終結果是我們的整車,利潤大幅度降低,失去了市場的競爭力。
但這樣的辦法對我電池行業用處不大,因為我國有許多電池廠商,直接把廠子開到了美國本土上,像國軒高科,就在伊利諾伊坎州,投資了20億美元,修建了一座10GWh鋰離子電池組和40GWh的鋰電池電芯廠。
比亞迪、寧德時代、意華股份、億緯鋰能等,都在美國本土有電池製造的廠子。
第一階段的封鎖限制,就這麼告吹了。
第二階段,手續限制。
2023年3月,歐盟規定所有國家的電池,只要在歐盟,都要提供從原材料到回收整個過程周期的數據。
也就是說,一塊電池,怎麼來的,各個環節都要有過程證明和記錄,要知道我們材料來源本身就是機密,而且整個過程可謂是程序繁瑣,這不明擺着就是要限制我們么。
沒辦法,歐盟的電池封鎖也是對外不對內,寧德時代第一時間在德國和匈牙利建造了生產基地,讓這一部分限制成徹底失敗。
第二階段的封鎖也這麼被攻克了。
第三階段,直接禁止。
2024年1月20日,美國防部禁止從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四家中國企業採購電池,並且想要徹底切斷我們的產業鏈。
做法就是通過一些「上不了檯面」的措施,讓墨西哥取消我國企業在當地的鋰礦開採權。
當下是鋰電池的世界,鋰作為電池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一旦我們供應不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們的電池行業將會受到巨大衝擊。
我國鋰礦的儲量不是很多,數據顯示,全球鋰礦儲量為2800萬噸,大部分分佈在南美鋰三角(玻利維亞、阿根廷和智利)美國、澳大利亞和中國等地。
其中智利儲量為930萬噸,澳大利亞為480萬噸,阿根廷為360萬噸,我國為300萬噸。
目前我國每年進口鋰礦數量非常龐大,一旦真的被全面禁止,危害確實很大。
只可惜,這樣的想法或許真的能夠「打蛇七寸」,但我們的國運來了,誰也擋不住。
二,四川發現亞洲最大單鋰礦
歐美本以為,通過限制我們進口鋰礦石,可以阻擋我們在電池領域的發展。
但可惜,我們的勘探隊卻給了他們一記重創。
我國勘探隊在四川雅江發現了百萬噸以上的鋰礦。
要知道,鋰資源很稀缺,儲量超過10萬噸,就已經可以被稱為大型鋰礦了。
而雅江的鋰礦,不僅鋰礦存儲量達到了508萬噸,平均品味超過了1.42%,氧化鋰含量很高,礦脈也非常集中,開採條件非常優越。
這樣的鋰礦儲量,既能夠保證我們自己使用,又能夠讓我們具備戰略儲備, 進可攻退可守。
歐盟認為,鋰是14種關鍵材料之一,美國也將鋰認定為43種重要礦產資源之一,而我國雅江的鋰礦,可謂是戰略型的,歐美知道的話估計都得氣吐血。
但沒辦法,我們就是地大物博,就是發展前景好,加上我們熱愛生活辛勤勞動,自然能夠收穫幸福的碩果。
寫在最後
新能源的未來肯定是非常龐大的,雅江發現的亞洲最大規模偉晶岩型單體鋰礦,徹底奠定了我們未來新能源持續發展的基礎。
其實回顧一下,每一次別人對我們的封鎖,我們總是能夠從容攻破,從芯片的封鎖後我們的突飛猛進不難看出,越封鎖我們反而越促進我們發展,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時代的車輪是滾滾向前的,我們的崛起也是勢不可擋的,那個萬邦來喝的盛世,一定會被我們這一代人見證的!
為強大的祖國點贊,為辛勤付出的勞動人民點贊,也為我們的國運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