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理教學專委會年會在漢舉行,武向平院士倡導老師激發學生質疑精神

2024年11月01日22:32:05 科學 1611

極目新聞記者 王媛

通訊員 宋驥

11月1日,2024年中國教育學會物理教學專委會年會暨中學物理名師課堂教學展示活動開幕式在武漢市第一中學舉行。全國高中、初中物理名師齊聚江城,聆聽武向平院士的分享,並在4天時間裏開展教學比拼。

中國物理教學專委會年會在漢舉行,武向平院士倡導老師激發學生質疑精神 - 天天要聞

中國教育學會物理教學專委會、湖北省教科院、武漢市教科院、武漢市第一中學、武漢市第一初級中學相關負責人參加開幕式。

院士倡導老師激發學生質疑精神

在《宇宙的遠方—機遇與挑戰》的分享中,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武向平院士不僅探討了宇宙的起源與未來,還分享了他對教育理念的深刻見解。他鼓勵老師們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質疑精神,引導學生思考「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到哪裡去?」這些深刻的問題。

中國物理教學專委會年會在漢舉行,武向平院士倡導老師激發學生質疑精神 - 天天要聞

通過對比地球、太陽系、銀河系乃至整個宇宙的大小和年齡,武院士生動地展示了人類的渺小。然而,他強調,正是這種對宇宙的觀察讓人類意識到自身的獨特性和智慧。儘管在宇宙中顯得微不足道,但人類能夠創造文明、探索宇宙、理解物理定律,這是其他生物所無法做到的。

中國物理教學專委會年會在漢舉行,武向平院士倡導老師激發學生質疑精神 - 天天要聞

武向平院士提到,面對宇宙的宏大主題,人們應該保持謙遜和敬畏之心,不斷追求知識的真諦。他鼓勵大家勇於質疑,敢於創新,因為這正是科學發展的動力所在。他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和生動的案例,將複雜的物理學知識變得易於理解,為公眾帶來了一場關於宇宙膨脹和大爆炸的物理學盛宴。

在分享中,武院士還提到了未來研究方向,如尋找中子星繞黑洞旋轉的證據、探索戴森球理論以及外星文明等。他強調了計算機模擬在宇宙演化研究中的重要性,並指出地球礦產資源的逐漸枯竭和環境污染問題。武院士認為,宇宙天體可能成為未來人類獲取金屬資源的新途徑,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對於解決地球能源問題也至關重要。

32位中學物理名師在漢賽課

據介紹,32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物理名師將在4天時間內,在武漢市第一中學和武漢市第一初級中學進行教學比拼。

中國教育學會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彭前程介紹,近年來,高中物理啟動了以核心素養為理念的新課程、新教材和新教學改革實驗,今年初中也步入了新課標和教材教學的改革階段。

他強調,要實現一流的教育,培養一流的人才和科技,教學層面的創新和改革同樣至關重要。深度學習的實現,讓學生喜歡物理教育,是每位物理教師應當追求的目標。新課程改革強調全面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科學態度與責任四個方面。

如何更好地開展科學探究?彭前程理事長提出了具體建議。他指出,教師應創設適當的情景,喚醒學生已有的認知,並在其基礎上提出進一步的學習任務。例如,通過列舉學生常見的游泳、泡溫泉等情景,引導學生思考浮力與哪些因素有關,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在探究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提出猜想,並設計實驗方案驗證猜想,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

武漢一中物理教研組長雷雨老師表示,武院士的分享讓他深刻意識到,科學教育不應僅僅局限於傳授現有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和質疑精神。他提到,高中學生在學習經典力學時,初次接觸到狹義相對論的概念,而到了大學學習量子力學時,又會發現之前所學的經典理論有其局限性。這一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質疑、不斷探索的過程。

雷雨老師強調,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告訴學生,科學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今天所學的知識可能只是科學真理的一部分,甚至有可能是錯誤的。因此,學生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勇於質疑,勇於探索未知領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未來的科學研究中走得更遠,為人類的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 天天要聞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風穿夏,尋覓清涼。「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開始變得潮濕悶熱,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也快到來。在過去10年,從2015年至2024年,連續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僅30天,是近10年來最短的一次。酷熱還沒真正開始,暑意已經蔓延。此時,尋一處清涼,成了夏...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 天天要聞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7月5日一早,雨過天晴。懷柔科學城新質生產力創造中心門前,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畢業生們正帶着家人走下大巴車,準備進展廳「探秘」——這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走進「一城兩都」活動的首站。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新華社記者劉禎7月的北京,驕陽似火。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的運動場座無虛席,熱烈的氛圍比驕陽更勝。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度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這裡舉行。萬餘名畢業生即將從這個被稱作「離科學最近的地方」啟程,奔赴各自的科學之路...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 - 天天要聞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

7月6日,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聚焦前沿科學、產業趨勢與政策創新,邀請全球生命科學領域各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推動我國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塑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地標。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致辭並宣布活動開幕。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謝遠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 天天要聞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體世界裏,免疫系統就像是守護健康的「齊天大聖」,時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準打擊敵人,首先得搞清楚誰是自己人,誰是外來的「妖精」,這就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自我」與「非我」的識別。大家都知道,在《西遊記》里,妖怪們變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圖矇混過關。人體里也一樣,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