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科技做了不利於人類自己的事情,那還不如不要這個科技。
武漢等地無人駕駛的士投入運營後,受到了全網、全社會質疑。 開發這種的士的百度老闆回應說,他是在為社會服務,不是想搶誰的飯碗。 有人說,這樣的回答也太無恥了,事實在那裡擺着,還如此強辯。
看到這個消息和各方面的評論,我突然想起了當年的一件事。 那時我在機關上班,氣氛甚是和諧寬鬆,同事和領導在一起聊天。 有同事說,如果發明一個針劑,肚子餓了,沒精神了,打上一針,然後再去工作,這樣比買菜、做飯、吃飯省事多了。 領導說,讓誰去打針? 這位同事也許是討好,也許是隨意的說,那就由您主任給大家打針吧。 瞬間,主任臉上笑開了花。
雖然是個笑話,並且已經過去了多年。偶然想起,覺得這位同事的話不無道理。
隨着科技的發展,許多東西都在邁向自動化,智能技術已經用到了許多方面,連戰場上的無人機,智能狗都出現了,設計一個營養針劑,給人打上,已經是很簡單的事了。
也有人認為,科技的發展,應該是為人服務,讓人們生活得更好更幸福。 而當前的社會狀況,確實不允許取代數千萬的士司機,因為他們自己和家庭,還等着這份收入進行日常開銷。這些人一旦失去了工作,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也是社會問題。
作為研究人員,如果能在高危作業、抗災防險等方面有所作為,給底層勞動者減少工作強度,無疑會受到社會歡迎。
世界上許多國家,每有一個大些的舉措,都會召集相關底層人員,比較研究,反覆聽證,汲取各方意見,取得大多數民眾同意後,才進行試點,取得經驗和教訓,在改進中逐步推開。
毛主席說過,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是幼稚可笑的。
這多年來發生的許多無腦事情,早已證明了偉人的論斷無比正確。 如果政府相關方面能夠虛心些,誰的事情讓誰參與去做,既能避免偏聽偏信,杜絕腐敗,又能保住政府的公信力,更能取得民眾支持,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