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團隊在肝癌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助力精準診療

2022年11月12日23:29:07 科學 1705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陳琳輝

「免疫微環境的異質性是腫瘤患者耐葯、複發和預後差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來,免疫治療及聯合治療給晚期腫瘤患者帶來了希望。」11月11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肝膽胰腫瘤專家楊尹默教授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

11月9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腫瘤轉化研究中心主任張寧教授團隊與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張澤民團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肝膽外科朱繼業團隊合作,在《自然》(Nature)雜誌發表研究論文,在單細胞水平,揭示了肝癌免疫微環境的異質性特徵和五種亞型,發現了中性粒細胞促進癌症的分子機理,為發展新的癌症治療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北大團隊在肝癌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助力精準診療 - 天天要聞

張寧教授團隊人員孔瑞瑞(左)薛瑞棟(中)曹奇(右)工作中。受訪者供圖

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RAC)數據,2020年全球共新增肝癌患者90.5萬例,其中有41萬例來自中國,佔全球病例的45.3%。

系統探究腫瘤免疫微環境的異質性對於治療選擇、療效預測、方案優化及開發新的免疫治療靶點等有重要指導作用。」張寧教授介紹,治療癌症,可以通過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化療、靶向治療等方法直接殺死癌細胞,也可以通過整治癌細胞所賴以生存的「微環境」,即通過激發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症。

「每名患者的癌症細胞所處的免疫微環境都存在差異,要想實現精準的免疫調節治療,就要弄清楚癌症的免疫微環境可以分成幾種類型。因此,腫瘤的免疫微環境研究是個重要的研究方向。」張寧教授表示,近年來,團隊一直聚焦於肝癌異質性探究,通過一系列前期工作已揭示了肝癌的基因組、表型和單細胞拷貝數異質性。

此項最新研究首次在單細胞精度定義了肝癌的五種免疫微環境亞型,探究了其細胞組成、空間分佈、基因組特徵和趨化因子受體-配體網絡,首次全面揭示腫瘤相關中性粒細胞的異質性,發現並驗證CCL4+、PD-L1+ TAN兩個關鍵亞群的促腫瘤機制,最終通過構建轉基因小鼠肝癌模型,逐步深入地證明靶向腫瘤相關中性粒細胞有望形成新的肝癌免疫治療方案,這些成果為肝癌的基礎研究和臨床診療提供了關鍵信息。

「該研究首次在肝癌領域實現了百萬數量級單細胞分析,如此大規模的數據量使得我們首次在單細胞精度系統定義了肝癌的免疫微環境分型和中性粒細胞的異質性,對肝癌精準免疫診療意義重大。」張澤民教授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根據實驗得出的數據,張寧教授團隊提出,「針對腫瘤相關中性粒細胞的干預,有望使免疫檢查點治療有效的患者人群大幅增加。這些成果為肝癌乃至實體瘤的基礎研究和臨床診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為臨床醫生,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治病救人,我們會繼續努力,爭取能把此次合作的新發現進一步推到臨床診療中,讓肝癌患者真正受益。」朱繼業教授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說道。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集成創新與原始創新 - 天天要聞

集成創新與原始創新

重讀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心中的一個困惑得到解答。老一輩科學家靠什麼方法,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就實現了「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誓言?文中記載,黃旭華有一個觀點近乎口頭禪:「在現代,尖端通常不過是常規的組合……綜合就是創造。
天文學家警告:地球或遭「鳥翼」狀太陽噴發衝擊 - 天天要聞

天文學家警告:地球或遭「鳥翼」狀太陽噴發衝擊

周二,天文學家觀測到太陽北半球出現巨大的「鳥翅膀」狀噴發,過熱等離子體波洶湧翻騰。 這股太陽物質細絲長度超過100萬公里,是地球到月球距離的兩倍還多。如今,科學家預測,此次細絲噴發的一部分....
潮聲丨從化石到生命的「逆向」探索 1萬年前滅絕的恐狼「復活」 - 天天要聞

潮聲丨從化石到生命的「逆向」探索 1萬年前滅絕的恐狼「復活」

潮新聞客戶端 執筆 謝丹穎 張苗恐狼是啥?如果你看過前些年大熱的美劇《權力的遊戲》,應該對冰原狼有印象吧?冰原狼的原型,正是恐狼,已在地球上消失萬年之久。如今,它們「復活」了?恐狼曾在熱門美劇《權力的遊戲》中以斯塔克家族的伴侶而聞名,但它實
新毒株來襲了?專家提醒:囤葯不如保護自己 - 天天要聞

新毒株來襲了?專家提醒:囤葯不如保護自己

新冠病毒又來了?我們要做什麼準備?近期,隨着氣溫變化和人群流動增加,全球多地出現新冠病毒感染人數上升的趨勢。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新冠新毒株正在突襲美國。自2023年10月以來,多國報告了新型變異株的傳播,其中XBB.1.5和BA.2.86等亞
五億年前三眼海怪現世:26節身軀改寫進化認知 - 天天要聞

五億年前三眼海怪現世:26節身軀改寫進化認知

近日,加拿大考古團隊在寒武紀岩層中發現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生物化石,這種被命名為」莫斯拉·芬托尼」的海洋生物不僅長有三隻眼睛,其多達26節的軀體結構更顛覆了科學界對生物體節演化時間的認知。這項發現為研究現代節肢動物起源提供了關鍵線索,也重新定義了人類對五億年前海洋生態系統的理解。2025年5月,由讓-伯納德·...
百萬公里「鳥翼」太陽爆發,24小時內或衝擊地球,地磁暴與極光預警 - 天天要聞

百萬公里「鳥翼」太陽爆發,24小時內或衝擊地球,地磁暴與極光預警

5月15日,天文學家觀測到一場罕見的巨型太陽活動——一片跨度超96萬公里的熾熱等離子體帶從太陽北半球噴發,形成壯觀的「鳥翼」狀結構。這場爆發可能在未來24小時內對地球產生輕微衝擊,或引發地磁擾動及極光現象。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衛星記錄,此次噴發的等離子體帶長度達96萬公里,是地月平均距離(約38.4萬公里)的...
PEEK行業交流0515 - 天天要聞

PEEK行業交流0515

Q&AQ:當前 PEEK 材料的價格是否也是阻礙其在機械人領域大規模應用的原因之一?未來從成本角度來看,是否會有一些變化?各企業是否有大幅降低成本的可能性?A:PEEK 材料大幅降價的可能性不大。
攜青蛙胚胎入境美國,她的案子引發關注 - 天天要聞

攜青蛙胚胎入境美國,她的案子引發關注

據多家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哈佛大學一名俄羅斯籍的女研究員,在今年2月入境美國時遭美國執法部門扣押。當時她被扣押的原因眾說紛紜,如今隨着更多案情披露,該案一些情節讓人覺得更奇怪了。 根據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