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天文學家觀測到太陽北半球出現巨大的「鳥翅膀」狀噴發,過熱等離子體波洶湧翻騰。
這股太陽物質細絲長度超過100萬公里,是地球到月球距離的兩倍還多。如今,科學家預測,此次細絲噴發的一部分,可能會在明天抵達地球。
在社交平台x上的一則帖子中,極光追蹤者尤雷·阿塔納科夫預測,此次噴發的全部威力,或許會引發嚴重甚至極端的地磁暴,這是官方評級體系中的最高級別。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陽觀測衛星所拍攝的震撼視頻顯示,比地球大75倍的等離子體細絲,以一對「翅膀」的形態從太陽表面剝落。
大部分物質是從太陽北極射出,所以大部分會避開地球。
不過,天文學家表示,地球可能會受到風暴餘波的短暫衝擊。
這意味着,人們看到北極光的機會增加,但電氣設備也存在損壞風險。
太陽細絲是相對較冷的太陽等離子體密集帶,它們被強大的磁場懸浮在太陽表面之上。
當這些磁場變得不穩定時,就會在劇烈噴發中釋放細絲。
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的天文學家傑克·福士特告訴《每日郵報》在線版:「熱等離子體環會沿着磁力線從太陽表面萌發,偶爾它們會掙脫束縛,高速射向太空。
有時,這會觸發日冕物質拋射事件,即向太空發射等離子體和磁場波。
正是這些日冕物質拋射(cme)的到來,引發了地磁暴,並增強了地球上的極光活動。
正如天文學家所觀察到的,周二就發生了這樣的事,兩根巨大的細絲變得不穩定並坍塌,引發了一場大規模的cme。
當細絲噴發從太陽表面撕裂時,熱切期盼極光的追逐者們,對這場爆炸的規模感到震驚。
阿塔納科夫先生在x上的一篇文章中寫道,這次爆炸「讓我們最近看到的所有細絲噴發都黯然失色」。
同樣,北極光攝影師文森特·萊德維納說:「真不知道該怎麼稱呼這次噴發,也許是『鳥翅膀』或『天使翅膀』事件?不管怎樣,這確實值得親眼見證!看看太陽北半球的爆炸規模有多大。
太空天氣物理學家塔米莎·斯科夫博士在她的太陽預報中報告稱:「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雙絲髮射,可能會給地球帶來衝擊。」
當細絲噴發從太陽表面逸出時,會在太陽上留下一個涼爽的「疤痕」,在太陽能成像相機中顯示為一個黑暗區域。
雖然最初看起來大部分爆炸是向北移動,遠離地球,但遺迹痕迹顯示,一些噴發可能正朝我們襲來。
斯科夫博士說:「你會覺得這只是向北移動。但信不信由你,太陽升起時留下的這個『疤痕』讓我們覺得,也許其中有一部分是朝向地球的。
人們認為,cme的一部分或其尾流很可能會在明天撞擊地球,引發一場小型地磁暴,並帶來幾天的後續影響。
福士特先生說:「這些噴發是高能太陽粒子的巨大集合,所以當它們撞擊地球大氣層時,會產生一些不同影響。
「如果能量足夠大,它們有可能引發地磁暴,暫時阻斷某些地區的無線電通信和衛星導航。
「在更嚴重的情況下,它們可能會導致電力基礎設施過載,損壞電網和鐵路線,甚至可能引發電氣火災。」
此外,當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抵達時,會被地球強大的磁場引導到兩極。
然後,這些粒子與空氣中的氮氣和氧氣碰撞,將能量轉移到氣體中,使其發光,我們看到的便是極光。
由於地球磁場能很好地保護我們免受這些帶電粒子的傷害,所以極光通常只能在磁極附近看到。
儘管斯科夫博士預測發生大風暴的可能性為20%,但發生重大地磁活動的可能性較低。
英國氣象局發言人斯蒂芬·迪克森告訴《每日郵報》在線版:「日冕物質拋射可能會在今晚晚些時候掠過地球,並可能導致蘇格蘭北部出現極光,不過對此的信心不高。
「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天空相對晴朗,但觀眾可能需要拍攝長時間曝光的照片才能看到。」
在朋友圈分享這個故事;關注『跟着大事跑的人』,每天了解全球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