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到30歲就受聘於清華,是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導。
她,曾帶領平均不到30歲的年輕學者,攻克科學界50年不解的難題。
她,出走美國,被評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卻引來罵聲一片。
有人說她「叛徒」、有人說她「白眼狼」……
她就是清華的才女,著名科學家——顏寧。
1977年,顏寧出生於山東章丘一個普通的家庭。
品學兼優的她,從小就是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在男多女少的理科班裡,成績始終名列前茅。
18歲那一年,顏寧毫無懸念地,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成功錄取。
她就像游戲裏的高階玩家,前期打怪通關升級一路暢通無比。
在人才濟濟的清華園,顏值高成績好的顏寧,一度被稱為「清華才女」。
本科畢業後,顏寧收到美國著名的常青藤高校之一——普林斯頓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成為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教授的學生。
施一公教授曾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同樣畢業於清華大學。
兩人既是校友又是師生,所以他對顏寧很是器重。
在施教授的幫助下,顏寧應該是進步最快的那一個。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初到普林斯頓的顏寧,在實驗上也曾心浮氣躁過。
再加上科學研究原本就是枯燥、乏味和屢屢失敗的。
想要取得成績的顏寧,難免有一些不良情緒。
好在,在施一公的引導下,她很快調整了過來。
2004年,顏寧取得了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學位,隨後又獲得該校博士後學位。
2005年,她獲得了北美地區青年科學家獎。
這一切,不過短短四年時間。
由此可見顏寧,在分子生物領域的天賦和努力。
兩年後,顏寧拒絕了普林斯頓大學的聘請,在導師的鼓勵下回國了。
2007年,年僅30歲的顏寧,回到母校清華園,擔任生物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此後十年時間裏,她組建實驗室,致力於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
她培養出許多博士生,她的科研成果引起多方關注。
2014年,顏寧和她的團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和工作機理。
這個折磨生物學家們整整50年的科學難題。
被年僅37歲的顏寧,領着一群青年科學家們攻下了!
自此,顏寧聞名世界,成為全球最頂尖的生物學家。
她在《自然》《科學》《細胞》等期刊上發表了數十篇論文。
害登上央視《開講啦》,她的故事激勵了無數人。
甚至被美國雜誌評為「中國科學家之星」。
就在大家以為,她會在清華取得更加矚目的成績時,顏寧卻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2017年,顏寧落選中科院院士。
同年,在清華任教十年的她辭職,隨後去了普林斯頓大學當講席教授。
她的離開,正當年引起了不小轟動。
有人惋惜人才流失,抨擊國內學術環境。
有人說她是負氣出走,有人說她不顧母校栽培,總之很多人表示不解。
不管怎樣,去往普林斯頓大學的顏寧,受聘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
2019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兩年後,再次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
消息傳到國內,引來罵聲一片,大家紛紛吐槽。
可大家都忽略了,顏寧雖然獲得美國科學院院士,但是加了「外籍」兩個字。
也就是說,她並沒有像其他去美國人那樣,趁機獲得美國綠卡。
她依然是中國科學家。
而對於那些質疑和罵聲,專註科學研究的她,也很少回應。
只是後來在《開講了》,面對眾人的提問,她大方表示:
「我生怕自己在一個環境里待久了,可能故步自封而不自知。
換一種環境,是為了給自己一些新的壓力,刺激自己獲得靈感,希望能夠在科學上取得新的突破。」
是啊,像顏寧這樣的科學家,她需要的從來不是什麼頭銜和獎盃。
科學領域更多的機會和突破,才是她更加關注的。
現在,她的科學之路,又迎來了新的靈感。
11月1日,在2022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
顏寧宣布,她即將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職務,回國創立深圳醫學科學院。
歸去來兮。
或許顏寧這次回歸,也是「居安思危」。
不得不說,深圳醫學科學院有她的加入,勢必會如虎添翼。
而顏寧本人,也會在膜蛋白領有新的突破。
就像她說的那樣:「我又一次強烈感受到了,向著夢想努力的興奮和愉悅。」
不管未來怎樣,我們祝福這位中國最美女科學家。
作者:十月 編輯:小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