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在2022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結構生物學家顏寧宣布,即將辭去普林斯頓大學教職,出任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
2017年4月,顏寧離開待了10年的清華大學,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首位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雪莉·蒂爾曼是世界著名分子生物學家、普林斯頓大學建校200多年來的首位女校長,這樣的頭銜在美國教授序列里被認為是獨一無二的。
在此之前,顏寧的聲名早已超出科學界而被公眾所熟知。
她主要從事與疾病相關的重要膜轉運蛋白、電壓門控離子通道的結構與工作機理及膜蛋白調控膽固醇代謝通路的分子機制方面的研究,未滿30歲即從普林斯頓博士畢業回到清華任教,成為「清華最年輕教授」。
此後,她的科研成果更令人矚目——2009年以來,她以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最有影響力的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科學》《細胞》上發表了19篇論文,其中兩篇被《科學》「年度十大進展」引用。2019年,她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21年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
如今,顏寧又一次做出了大膽的決定:全職回國,到深圳創立醫學科學院。
深圳醫學科學院:力爭到本世紀中葉成為全球著名醫學研究機構
據悉,早在2019年發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就提出支持深圳探索建設全新機制的醫學科學院。
2021年3月的廣東省深圳市政府公報曾印發《深圳醫學科學院建設方案》,深圳醫學科學院選址坪山區,按照全新機制的要求,主要建設「四平台一智庫」,力爭到本世紀中葉成為全球著名醫學研究機構。
根據《方案》中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以深圳醫學科學院為中樞和橋樑的深圳醫學科技協同創新共同體基本建成,部分重點領域研究取得進展,針對重點人群和重大疾病的防治技術獲得階段性突破,醫學科技創新能力得到提升,深圳醫學科學院運行機制逐步完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化研究院所基本定型。
到2035年,以深圳醫學科學院為核心引擎的粵港澳大灣區醫學科技協同創新體更加成熟定型,重點領域研究取得重大進展,針對重點人群和重大疾病防治關鍵技術獲得顯著突破,醫學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在醫學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制度安排、規則對接方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成為科技創新引領健康城市發展的範例。
聲明:本文轉自文匯報,在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