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寧辭去美國教職,將回國任職

2022年11月01日19:26:10 科學 1372


11月1日,在2022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結構生物學家顏寧宣布,即將辭去普林斯頓大學教職,出任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


顏寧辭去美國教職,將回國任職 - 天天要聞


2017年4月,顏寧離開待了10年的清華大學,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首位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雪莉·蒂爾曼是世界著名分子生物學家、普林斯頓大學建校200多年來的首位女校長,這樣的頭銜在美國教授序列里被認為是獨一無二的。


在此之前,顏寧的聲名早已超出科學界而被公眾所熟知。


她主要從事與疾病相關的重要膜轉運蛋白、電壓門控離子通道的結構與工作機理及膜蛋白調控膽固醇代謝通路的分子機制方面的研究,未滿30歲即從普林斯頓博士畢業回到清華任教,成為「清華最年輕教授」。


此後,她的科研成果更令人矚目——2009年以來,她以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最有影響力的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科學》《細胞》上發表了19篇論文,其中兩篇被《科學》「年度十大進展」引用。2019年,她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21年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


如今,顏寧又一次做出了大膽的決定:全職回國,到深圳創立醫學科學院。


深圳醫學科學院:力爭到本世紀中葉成為全球著名醫學研究機構


據悉,早在2019年發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就提出支持深圳探索建設全新機制的醫學科學院。


2021年3月的廣東省深圳市政府公報曾印發《深圳醫學科學院建設方案》,深圳醫學科學院選址坪山區,按照全新機制的要求,主要建設「四平台一智庫」,力爭到本世紀中葉成為全球著名醫學研究機構。


顏寧辭去美國教職,將回國任職 - 天天要聞


根據《方案》中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以深圳醫學科學院為中樞和橋樑的深圳醫學科技協同創新共同體基本建成,部分重點領域研究取得進展,針對重點人群和重大疾病的防治技術獲得階段性突破,醫學科技創新能力得到提升,深圳醫學科學院運行機制逐步完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化研究院所基本定型。


到2035年,以深圳醫學科學院為核心引擎的粵港澳大灣區醫學科技協同創新體更加成熟定型,重點領域研究取得重大進展,針對重點人群和重大疾病防治關鍵技術獲得顯著突破,醫學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在醫學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制度安排、規則對接方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成為科技創新引領健康城市發展的範例。


顏寧辭去美國教職,將回國任職 - 天天要聞

聲明:本文轉自文匯報,在此致謝!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 天天要聞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傳承地質魅力·續寫文明華章——推動地質公園與生態文化多樣性融合發展」主題論壇上,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Michael J. Benton(邁克爾·本頓)教授圍繞「三疊紀化石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 天天要聞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地幔的垂直運動是導致地球表面發生大規模地質變化的驅動力之一。這些地幔上升流,有時被稱為地幔柱,被認為在一些重大的地質轉變(例如大陸漂移)中發揮着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陸地下發現了一種類似、微妙卻意義重大的現象。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聞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學家首次直接觀察到在主要水下斷層帶釋放構造應力過程中發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漸進式地震事件在穿過日本海岸附近易引發海嘯的斷層段時被追蹤,該斷層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緩衝作用,吸收了壓力。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將這一現象比作一條斷層線沿着
「倪四道院士預測廣東將有8級地震」系謠言 - 天天要聞

「倪四道院士預測廣東將有8級地震」系謠言

近日,一張「院士預測廣東將發生8級以上大地震」的截圖在網絡上流傳。截圖顯示,名稱為「倪四道」的用戶稱,團隊預測8個月內,將會在一經緯度位置(位於廣東)出現八級以上地震。
「鳥中大熊貓」現身桂林! - 天天要聞

「鳥中大熊貓」現身桂林!

【來源:廣西台新聞910】近期,陽朔縣林業局工作人員通過桂林灕江站了解到,在海洋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安裝的監測系統,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的身影。白頸長尾雉不僅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還是中國特有珍稀鳥類,被稱為鳥類中的「大熊
世界第一頭人工繁育長江江豚迎20歲生日 - 天天要聞

世界第一頭人工繁育長江江豚迎20歲生日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7月5日訊「淘淘」20 歲啦!7月5日,世界第一頭人工環境下出生的長江江豚「淘淘」迎來20歲生日。從「淘淘」出生到家族發展至5頭,在一代代科研人員努力下,長江江豚人工繁育保種,為這一瀕危物種的未來帶來希望。
飛機不死,它只是墜落 - 天天要聞

飛機不死,它只是墜落

獻給003號墜機的白玫瑰,2024年11月16日。南方周末記者 王華震 攝山裡的紀念儀式簡簡單單,從山下帶上來的一束白玫瑰,分給王健、楊立群和其他隊員,在曾經因飛機墜落而形成的巨坑前,他們手持玫瑰,默哀。玫瑰潔白,山林翠綠,經過80年的自然修復,那個「巨坑」已經宛如平地,難以辨認。巨坑近旁,山勢陡然下陷,形成一道...
歷史上從無記載!2006年平利首次出現,被抓8小時後放生 - 天天要聞

歷史上從無記載!2006年平利首次出現,被抓8小時後放生

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文|萬象硬核編輯|萬象硬核«——【·前言·】——»2006年6月15日,安康市人民政府發佈消息,有人在平利縣的交通局家屬院中發現了一隻不明身份的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