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本篇文章要注意2個事項。
第一,本篇文章作者只是簡單的分析以及科普關於本篇文章主題的內容的。 第二,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請看其他作者發佈的相關信息。
海洋
先科普一下關於水的基礎知識。
我們都知道,水是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動物組織的含水量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而水母一類海洋生物的含水量高達百分之九十五。水是所有生物的新陳代謝的重要媒介。如果沒有水,生物體內的一系列生理和生物化學反應就無法進行(繼續),生命也因此停止。因此,在短時期內,動物缺水要比缺食物更加危險。水對於今天的生命是多麼重要。其實,它對脆弱的原始生命,更是舉足輕重了。
接下來正式開始科普一下本篇文章的主題。
清澈的海水
當生命在海洋中誕生時,自然就不會有缺水之憂。
水是一種良好的溶劑。海水中含有許多生命所必須的無機鹽,如氯化鈉,氯化鉀,攤銷酸鹽,硝酸鹽,磷酸鹽,還有溶解氧。原始生命可以毫不費力地從水中汲取它所需要的元素。
地球是水做的
水具有很高的熱容量,加之水體浩大,任憑夏季烈日暴晒,冬季寒風掃蕩,海水的味道變化卻比較小。因此,巨大的海洋就像是天然的溫箱,是孕育原始生命的溫床。
陽光雖然為生命所必須,但是陽光中的紫外線卻有扼殺原始生命的危險。水能有效地吸收紫外線,因而又為原始生命提供天然的屏障。
而這一切都是原始生命得以產生和發展的必要條件。
正像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一樣,優越的海洋環境也限制了生物向高級的方向發展。
地球上的暴風雨
高等動物和高等植物是在陸地上誕生的。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動物是原始的海洋魚類移居陸地以後才慢慢進化起來的。而陸地植物則是由海洋藻類進化而來的。
這種移居陸地的過程,很可能是被逼迫的。
陸地霸主恐龍
因為由於地殼的變動和氣候的變遷,一部分海洋變成了陸地,迫使一些水生的植物去適應新的環境。空氣的比重很小,不能像海水那樣浮起植物的身體,於是陸地植物逐漸分化為根,莖,葉。根鑽進土壤吸收養料和水分,葉在空中吸收陽光進行光合作用,莖起着連接和支持植物體的作用。
原始森林示意圖
陸地動物逐漸進化出四肢,以適應在陸地上的奔跑。由於陸地氣候乾燥,氣溫變化較大,於是陸地動物又進化出緻密的皮膚和保溫的毛髮。總之,陸地的艱苦環境鍛煉了生物,使它們的身體結構變得更加精細,更加複雜,更加完善。
今天的海洋,除了魚類外,也有一些高等動物在那裡生活着,如海龜,海蛇等爬行類,鯨,海豹等哺乳動物。海洋植物除了低等的藻類,也有高等植物。這些高等動植物是從陸地返回海洋的。
結論:其實說起動植物的進化與退化,完全就是為了要不斷地適應新環境。才能在這個地球上更好地生存下去。(請點擊我的頭像就能看到我發佈的所有內容,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