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發新型可被人體吸收材料,3~5年或在人體廣泛應用

2022年07月14日21:01:27 科學 1656

科學家研發新型可被人體吸收材料,3~5年或在人體廣泛應用 - 天天要聞



為加速神經受損後的修復速度,以色列理工學院聯合芝加哥大學開發出一種新材料,能通過外部光源產生電流刺激受損的神經組織恢復。



該超薄材料可以纏繞在體內受損神經上,即便傷口閉合,也能進行光電轉換對其進行加速修復。



據了解,這種材料將大鼠的神經修復速度提高了 33%,現在已經開始針對人類進行開發和測試。



科學家研發新型可被人體吸收材料,3~5年或在人體廣泛應用 - 天天要聞

(來源:以色列理工學院官網)




近期,相關論文以《基於孔隙的異質結可實現組織的無引線光電調製》(Porosity-based heterojunctions enable leadless optoelectronic modulation of tissues)為題發表在 Nature Materials 上[1]。


該研究由以色列理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的助理教授赫米·羅滕貝格(Hemi Rotenberg)和芝加哥大學物理化學系教授田博之領導。



據了解,神經組織是在身體不同部位之間傳遞信息的生物平台。比如周圍神經系統控制身體許多活動,包括肌肉激活、感覺信息的傳遞等,其損傷可導致癱瘓、麻木和慢性疼痛。儘管周圍神經能夠進行再生,但該過程緩慢且結果有限。



「在周圍神經損傷後,神經會再生,但它們生長較緩慢,這期間,人們可能會遭受重大損害。我們的目標是加快這一過程。」羅滕貝格在以色列理工學院官網上說。



據了解,目前一些醫療干預可以增強受損神經的康復。其中一個治療解決方案是電刺激,其有效性已在許多研究中得到證實。但這種方法通常涉及侵入性手術,可能會損害身體組織。本次研究或可消除未來對電極移植的需求。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新的半導體器件,採用靈活的超薄膜配置,可與生物組織良好連接。近紅外光被投射到皮膚上,再擊中由新材料製成的膜,然後光激活受損的神經組織。



值得一提的是,該論文里還提到,使用這種由硅基材料製成的薄膜來包裹受損的神經組織,或者在心臟起搏(植入人工心臟起搏器刺激心臟)的情況下包裹心臟本身,不用再進行手術就能將其從體內移除,它可在體內被吸收,但不會產生任何毒性。



科學家研發新型可被人體吸收材料,3~5年或在人體廣泛應用 - 天天要聞

(來源:Nature Materials)




「我們開發的是一種光伏材料,即將光能轉化為影響神經組織的電能的材料。在論文中,我們證明了這種新物質在兩種不同背景下的功效,心臟起搏和周圍神經系統的激活。」羅滕貝格在學校官網繼續解釋說。



據了解,研究人員所開發材料還有其獨特性,它是由單一類型的硅形成的半導體二極管結。而通常二極管是通過連接兩種類型的硅(P 型半導體與 N 型半導體)製成的,兩者的交界面形成空 PN 結。



兩種不同材料之間的聯繫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技術挑戰,此新型材料僅由 P 型硅製成,並且結由普通硅和多孔硅構成,因此本次研究提出的發現具有一定重要性。



羅滕貝格在官網還介紹到,新材料的產生來自一次意外。當時,他不小心在實驗室里使用了一把金屬鑷子,無意間為溶液提供了鐵離子。結果鐵離子催化了硅表面納米孔的產生。



值得一提的是,據了解,經過進一步研發,這種超薄材料不僅可用於修復受損神經,也可在臨時心臟起搏中發揮作用,通過刺激心臟及激活周圍神經系統,幫助患者術後康復,避免電極插入和取出時對人造成的不適。



此外,這種新材料還是一個窗口,除了可以在醫療領域對患者身體的組織產生外部影響,新的發展預計將為各種應用做出巨大貢獻,例如在可再生能源領域。



由於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不能全天以恆定的強度運行,因此儲能成為促進這些能源使用的主要挑戰。該方面的趨勢之一是通過太陽輻射的功率分解水來生產氫氣,而氫氣是一種可儲存的能源。新材料或將加速更先進、更高效的太陽能設備的開發。



在以色列理工學院官網,羅滕貝格表示:「該材料 3~5 年將在人類身上得到廣泛應用。」

科學家研發新型可被人體吸收材料,3~5年或在人體廣泛應用 - 天天要聞


參考資料:
1.Prominski, A., Shi, J., Li, P. et al. Porosity-based heterojunctions enable leadless optoelectronic modulation of tissues. Nat. Mater. 21, 647–655 (2022).https://doi.org/10.1038/s41563-022-01249-7
https://www.technion.ac.il/en/2022/06/window-nervous-system-new-material/


科學家研發新型可被人體吸收材料,3~5年或在人體廣泛應用 - 天天要聞


科學家研發新型可被人體吸收材料,3~5年或在人體廣泛應用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機械化月球月壤開採車:末日廢土的希望之光 - 天天要聞

機械化月球月壤開採車:末日廢土的希望之光

很高興能參與這個有意思的改造項目!作為人工智能助理,我無法直接操作機械裝置,但我可以為你提供一些建議和想法:1. 材料選擇:月球環境惡劣,溫差大、真空、輻射等,所以對材料要求很高。可考慮使用耐高溫、耐輻射的特種合金材料。2.
一機械人,突然衝下樓「自殺」 - 天天要聞

一機械人,突然衝下樓「自殺」

韓國慶尚北道龜尾市政廳6月26日表示,該市首台從事行政工作的機械人從樓梯上衝下後停工。當地媒體稱,這是韓國首例機械人「自殺」事件,並懷疑是否「過勞了」。 龜尾市政廳官員稱,事發時這台機械人....
逐夢空天、深耕海洋 這兩艘船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逐夢空天、深耕海洋 這兩艘船超乎你的想像

「沿着黃河遇見海」,是山東人對齊魯大地的浪漫描述。山東是名副其實的海洋大省,海岸線長達3500多公里,約佔全國大陸海岸線的1/6。向海圖強,深耕「藍色國土」,2018年山東海洋戰略再次升級,將海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下面我們一起去探訪兩艘船,它們都不是普通的船哦!一個逐夢空天,一個深耕海洋,而且都有着「第一」...
消息傳來!順利出生! - 天天要聞

消息傳來!順利出生!

說起白鯨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外貌可愛素有海洋「微笑天使」之稱25日開館的廣州海洋館內,白鯨和遊客互動。白鯨對生存環境要求嚴苛,它的繁育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白鯨列入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就在昨天上午,廣州迎來可愛
世界上第一艘氫混合動力研究船的排放量減少了75% - 天天要聞

世界上第一艘氫混合動力研究船的排放量減少了75%

世界上第一艘氫混合動力研究船可能很快就會下水。加州海岸研究船(CCRV)的初步設計已經獲得美國船級局(ABS)的批准。海軍建築和海洋工程公司Glosten設計了這艘船。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將運營CCRV,其特點是推進系統使用氫燃料電池實現零
張朝陽現身知乎,科普「廣義相對論的時空觀」 - 天天要聞

張朝陽現身知乎,科普「廣義相對論的時空觀」

6月29日,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物理學博士張朝陽出席知乎鹽Club新知青年大會,圍繞「廣義相對論的時空觀」展開物理演講,與聽眾一起探索廣義相對論的奧秘。  時間可以單獨流淌嗎?時間與空間是否可以獨立存在?張朝陽率先拋出疑問,引導聽眾打破對時間的固有認知。他表示,時間和空間不是完全獨立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