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耳朵是魚祖先用來呼吸的?還真是如此

2022年06月28日07:20:10 科學 1548

日前,一條「我國科學家首次揭示人類的中耳曾經是魚類用來呼吸的鰓」公布。

我們都知道,人之所以有着靈敏的聽覺,是因為人類擁有的中耳秘訣所在。

根據進化論,人是從海洋到陸地進化而來,研究證明人類中耳是從魚類的噴水孔演化而來。

我們的耳朵是魚祖先用來呼吸的?還真是如此 - 天天要聞

既然是噴水的,那麼噴水孔又從何而來?

我國中科院為主聯合中、英、瑞(瑞典)三國的院士,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生態和演化前沿》上發表了有關脊椎動物噴水孔起源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人類的中耳曾經是魚類用來呼吸的鰓。

據研究團隊介紹,為了這項科研成果,近20年的時間裏,研究團隊先後在浙江長興、雲南曲靖分別找到4億多年的曙魚和第一鰓囊中完整保存鰓絲印痕的寬甲魚化石,為脊椎動物噴水孔起源於魚鰓提供了確切的解剖和化石證據。」

難怪說「左耳進,右耳出」是這個道理,老祖宗留下的還是有科學道理的,可謂是古人誠不欺我也!

我們的耳朵是魚祖先用來呼吸的?還真是如此 - 天天要聞

那麼魚類的鰓到人類的中耳,是如何一步步演變的呢?

現在的魚類只有鰓,而沒有肺,由鰓蓋輔助完成。呼吸時水流從口腔吸入流經鰓時,鰓蓋打開口腔閉合,水流從鰓中流出,二者交替開閉,在鰓中形成源源不斷的單向水循環。所以它們必須依靠水流流過鰓時從水中獲取氧氣,這個過程在硬骨魚軟骨魚中是不同的。

早期的硬骨魚類能從噴水孔中呼吸空氣,這就是進化為陸地生物的先決條件。

我們的耳朵是魚祖先用來呼吸的?還真是如此 - 天天要聞

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打通了鼻腔與口腔的通道,從而為魚類登上陸地用肺呼吸,進一步奠定了基礎。

鼻孔就成了主要的呼吸器官,失去呼吸功能的噴水孔逐漸演化成人類的中耳腔,最終進入到人類的中耳。

我們的耳朵是魚祖先用來呼吸的?還真是如此 - 天天要聞

大自然的生命真的很奇妙,經歷了幾億年時間,海洋生物慢慢進化到陸地生物,為了適應新的環境會不斷地改善自身的器官。

從單一細胞到多細胞生物,從魚到人,各種形態迥異的物種,諮詢挖掘都可發現一些蛛絲馬跡中有着共通之處。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 天天要聞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防科學技術信息學會理事、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圖書館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原副主任、國家保密戰略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市海淀區第十七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 天天要聞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與中國電信共同組建的海南數據產業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這都會好奇這家公司是幹什麼的?中國電信又有什麼大動作了嗎?下面我們就展開來聊聊吧,僅供參考哦!解決行業痛點。以往的中小企業想用現實數據來優化生產流程,卻面臨合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 天天要聞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傳承地質魅力·續寫文明華章——推動地質公園與生態文化多樣性融合發展」主題論壇上,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Michael J. Benton(邁克爾·本頓)教授圍繞「三疊紀化石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 天天要聞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地幔的垂直運動是導致地球表面發生大規模地質變化的驅動力之一。這些地幔上升流,有時被稱為地幔柱,被認為在一些重大的地質轉變(例如大陸漂移)中發揮着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陸地下發現了一種類似、微妙卻意義重大的現象。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聞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學家首次直接觀察到在主要水下斷層帶釋放構造應力過程中發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漸進式地震事件在穿過日本海岸附近易引發海嘯的斷層段時被追蹤,該斷層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緩衝作用,吸收了壓力。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將這一現象比作一條斷層線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