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葯三院腫瘤一科微創治腸癌肝轉移靠譜嗎

2021年09月11日19:04:04 科學 1528

肝臟是腸癌最常見轉移部位,50%以上的轉移都是在肝臟部位的,多見一點的就是肺部的轉移、局部的轉移還有骨轉移。如果腫瘤侵犯到重要的大血管或侵襲臨近的臟器,那僅依靠手術治療,很可能切除不盡。

廣葯三院腫瘤一科微創治腸癌肝轉移靠譜嗎 - 天天要聞

果然,去年七月複查增強CT時,廖先生的檢查結果提示,考慮肝Ca。廖先生轉診至廣州醫院檢查,考慮為血管瘤,大小約4.5cm。多年的腸癌再次出現肝轉移,廖先生還可以如何治療呢?

尋求醫治,廖先生來到了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腫瘤一科。

生命不息,抗癌不止,為了進一步治療腫瘤,廖先生來到了廣葯三院腫瘤一科求診。門診擬"肝部繼發惡性腫瘤"收住了下來,醫生很快為廖先生安排了會診討論。

根據廖先生過往的檢查報告及PET-CT,醫生對廖先生病情的初步診斷為肝部繼發性惡性腫瘤、肝硬化、肝囊腫,此外還有小腸間質瘤術後、胰尾切除術後、脾切除術後。

結合輔助檢查示,廖先生現在的病情明確,主要病灶為肝部轉移灶。經過商討,廣葯三院腫瘤一科建議廖先生進行微創物理治療結合中醫藥輔助治療,並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

廣葯三院腫瘤一科微創治腸癌肝轉移靠譜嗎 - 天天要聞

經過廖先生和家屬的理解和同意後,廣葯三院腫瘤一科劉躍軍教授和龔燊醫生,為患者進行了經血管栓塞治療。

手術中,通過造影可以看到,廖先生的肝右動脈血管明顯增粗,可以見到呈現抱球狀的巨塊病灶,在DSA的影像中,可以見到大量的腫瘤染色,腫瘤新生血管清晰可見。

為了讓物理消瘤的療效發揮得更好,劉躍軍教授將載葯微球與物理消瘤手術相結合,兩種治療作用疊加,解決了藥物瘤內存留時間較短等缺點,栓塞腫瘤血管,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了解更多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 天天要聞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防科學技術信息學會理事、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圖書館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原副主任、國家保密戰略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市海淀區第十七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 天天要聞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與中國電信共同組建的海南數據產業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這都會好奇這家公司是幹什麼的?中國電信又有什麼大動作了嗎?下面我們就展開來聊聊吧,僅供參考哦!解決行業痛點。以往的中小企業想用現實數據來優化生產流程,卻面臨合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 天天要聞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傳承地質魅力·續寫文明華章——推動地質公園與生態文化多樣性融合發展」主題論壇上,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Michael J. Benton(邁克爾·本頓)教授圍繞「三疊紀化石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 天天要聞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地幔的垂直運動是導致地球表面發生大規模地質變化的驅動力之一。這些地幔上升流,有時被稱為地幔柱,被認為在一些重大的地質轉變(例如大陸漂移)中發揮着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陸地下發現了一種類似、微妙卻意義重大的現象。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聞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學家首次直接觀察到在主要水下斷層帶釋放構造應力過程中發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漸進式地震事件在穿過日本海岸附近易引發海嘯的斷層段時被追蹤,該斷層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緩衝作用,吸收了壓力。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將這一現象比作一條斷層線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