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的美國醫學雜誌《JAMA神經網絡》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暗示老年人的睡眠時間可能會影響大腦的健康,為了保護大腦,有必要找到最佳的睡眠時間。
據論文作者介紹,睡眠紊亂是高齡期常見的現象,被指出與認知功能的變化有關。 認知功能是指在學習、思考、推理、問題解決、決策、回憶、注意中使用的智力能力。
另外,也有人指出隨着年齡的增加睡眠的變化與阿爾茨海默病、抑鬱症和心血管病的初發癥狀有關。 因此,我們這次調查了自我申報的睡眠時間、人口動態以及生活方式上的因素、認知功能、被稱為被實驗者的「β-澱粉樣蛋白」的蛋白質水平的關係。
據擔任論文首席作者的美國斯坦福大學博士研究員喬·華納介紹,調查結果表明,自我申報的睡眠時間短(定義為6小時以內)的受試者的β-澱粉樣蛋白水平較高,痴呆症風險「大幅上升」。
比較對象是申報了正常睡眠時間(定義為7~8小時)的受試者。
睡眠不足的老年人,在用於評價認知能力和確定輕度痴呆症的測試中,也出現了若干或大幅不好的結果。 作為評價對象的認知能力有識別能力、注意力、記憶力、語言能力、視空間能力等。
另一方面,睡眠過度也和執行功能的下降有關,但在這些人之間β-澱粉樣蛋白水平沒有上升。 申報長睡眠時間( 9小時以上)的受試者與通常睡眠時間的人相比,在測量數字和符號正確一致的能力的「數字符號置換檢查」中出現了稍低的得分。
華納在郵件中解釋說,研究結果的要點是「即使到了高齡也保持健康的睡眠很重要」。 他還說:「睡眠時間過少和過多的人,都出現了體格指數( BMI )的上升和抑鬱癥狀的增加。」從這次的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短睡眠和長睡眠有可能是不同的疾病相關聯的。
據華納先生說,β-澱粉樣蛋白「是通過通常的大腦活動製造的蛋白質,但是關於其功能還不太清楚」。
β-澱粉樣蛋白是老年痴呆症發展中最先發現的標誌之一。 阿爾茨海默病在大腦的整個區域開始積累β-澱粉樣蛋白,相互粘在一起形成「斑塊」。 據說隨着年齡的增長,澱粉樣蛋白斑容易出現,但是即使在腦內堆積了澱粉樣蛋白的狀態下,大多數人還是健康的。
根據阿爾茨海默病協會的說法,一旦患上該病,獲取、處理、保存信息的腦細胞就會退化並死亡。 關於死亡原因的有力理論之一是「澱粉樣蛋白假說」,由於β-澱粉樣蛋白的蓄積,腦細胞之間的交流受到阻礙,暗示着細胞最終有可能死亡。
迄今為止的研究表明,「睡眠有可能對限制腦內澱粉樣蛋白的產生、支持去除澱粉樣蛋白的排出系統」。 指出這一點的是英國阿爾茨海默研究大學宣傳部門的高層勞拉·菲利普斯。 該團體沒有參與這次研究。
菲利普斯指出,β-澱粉樣蛋白從出現老年痴呆症明顯癥狀的多年前就開始積累。 「因此,在研究睡眠問題和老年痴呆症的風險時,很難將原因和結果分開。 如果只調查一時的數據就更不用說了。」
此次研究以平均71.3歲的4417人為對象進行。 受試者多半為白人,居住國為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
關注我們 私信獲取更多再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