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鈦酸三碘化鉛(FAPbI3)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的製造主要是依次塗覆碘化鉛和甲脒氫碘酸鹽,或塗覆將所有組分均溶解在一種溶劑中的溶液(一鍋法)。兩種方法生產的PSC都顯示出相似的效率。但是,它們的長期穩定性明顯不同。
2021年4月8日,韓國蔚山國立科學技術學院Sang Il Seok和Tae Joo Shin共同通訊在Nature Energy(IF=46.50)在線發表題為「Stabilization of formamidinium lead triiodide α-phase with isopropylammonium chloride for perovskite solar cell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主要原因是在此過程中添加的異丙醇(用作溶劑)和甲基氯化銨之間的化學反應產生的異丙基銨陽離子穩定了α-FAPbI3相。在此基礎上,該研究通過將異丙基氯化銨添加到鈣鈦礦前體溶液中以進行一鍋法製備了PSC,並實現了23.9%的認證功率轉換效率。
但是,在2021年5月6日,該文章發表了勘誤:在這篇文章最初發表的版本中,「同等貢獻」的聲明丟失了,應該改為「這些作者同等貢獻:Byung-wook Park, Hyoung Woo Kwon.」;這已經被添加到文章的所有版本。
在這篇文章最初發表的版本中,「同等貢獻」的聲明丟失了,應該改為「這些作者同等貢獻:Byung-wook Park, Hyoung Woo Kwon.」;這已經被添加到文章的所有版本。
這個共一也太粗心了,做了這麼大貢獻都不檢查一下自己是不是共一!
版權聲明:本文轉自「Retraction,文章轉載只為學術傳播,不代表本號觀點,無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WOSCI沃斯編輯,耶魯大學博士團隊匠心打造,專註最新科學動態並提供各類科研學術指導,包括:前沿科學新聞、出版信息、期刊解析、SCI論文寫作技巧、學術講座、SCI論文潤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