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長壽,四寸無憂」,指的哪裡的尺寸?有無科學依據

2021年01月21日13:48:04 健康 1163

中華文化的博大,是我們一輩子都學不完的東西,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而且在古時候人們對於生活中的研究就非常細緻,還形成了膾炙人口的諺語,像是「三寸長壽,四寸無憂」,光從字面上我們很難理解這個說的是什麼,其實它說就是我們每天睡覺要枕的枕頭。

「三寸長壽,四寸無憂」,指的哪裡的尺寸?有無科學依據 - 天天要聞

這句話其實很好理解,意思就是枕頭如果是三寸的,那麼人就會長命百歲,如果是四寸的,就會無憂無慮。古代社會不像我們現在,那時候用的都是木枕頭,睡起來硬邦邦的,一些有錢人家還會用玉枕頭,不僅我們看電視劇會看到,在歷史上事實也確實如此,三寸大概就是十厘米左右,在我們現在看來,硬枕頭會很硌着頭,而且太高睡着肯定也不舒服。

「三寸長壽,四寸無憂」,指的哪裡的尺寸?有無科學依據 - 天天要聞

枕頭過低,頸椎正常的弧度會受到破壞,同時,容易使腦部在睡眠中處於充血狀態,導致第二天頭昏頭脹等不適。落枕大多也是由於睡眠枕頭使用不好、睡姿不當造成的。所以枕頭的高度要適中,正如俗語說的三寸約十厘米左右,這樣正好在我們的後腦勺和肩部之間形成一個支撐。讓頸部得到充分的放鬆,這才是對健康最有利的。

「三寸長壽,四寸無憂」,指的哪裡的尺寸?有無科學依據 - 天天要聞

「四寸無憂」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高枕無憂」,在以前的農村,小孩子到晚上睡覺不踏實,或者會經常做夢,大人們就會在枕頭底下墊一本書,說是這樣就可以睡個踏實覺了,也不會夢見一些奇怪的東西了,或許這也是根據「高枕無憂」而得來的吧?

「三寸長壽,四寸無憂」,指的哪裡的尺寸?有無科學依據 - 天天要聞

「三寸長壽,四寸無憂」其實也是古人告訴我們的一些養生經驗,枕頭太高或太低,都有可能會改變我們頸椎的生理狀態,影響到我們的健康,甚至影響到我們的情緒。所以,選擇一個合適的枕頭也是十分重要的,不僅可以保證我們的睡眠質量,而且也會讓我們的精神狀態變得更好,每天都活力滿滿!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濕疹反覆發作?皮膚科醫生教你科學管理 - 天天要聞

濕疹反覆發作?皮膚科醫生教你科學管理

5月25日,全國護膚日。辨識濕疹的「信號」濕疹皮損的表現可隨疾病進展呈現多形性特徵,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特徵。急性期:皮損基底潮紅,出現密集粟粒大紅色丘疹,伴滲出和結痂。亞急性期:紅斑顏色轉暗,滲出減少,出現鱗屑和皸裂。慢性期:皮膚增厚呈皮
今天起,吃飯請調整一下! - 天天要聞

今天起,吃飯請調整一下!

很多人為了趕時間經常十分鐘就解決一頓飯但這種「超速」吃飯的習慣會給健康帶來負擔多項研究報告表明,在幾乎所有年齡組和人群中,進食速度與肥胖呈正相關。更可怕的是,習慣性的快速進食會影響身體的代謝功能,增加糖尿病、脂肪肝的患病風險。
「鍾南山科普工作室」成立 5位院士共同為其揭牌 - 天天要聞

「鍾南山科普工作室」成立 5位院士共同為其揭牌

2025年5月24日,「2025南山呼吸健康論壇暨廣州國家實驗室成立4周年系列學術活動」於廣州圓滿舉辦,「鍾南山科普工作室」在主論壇上正式揭牌成立,「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及中國科學院院士賀福初、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中國
茶喝不對,功夫白費:9種體質的「個性養生茶」 來了! - 天天要聞

茶喝不對,功夫白費:9種體質的「個性養生茶」 來了!

茶性分寒熱溫涼,功效各異。一杯茶能否養生,關鍵在於「對症下茶」。這種因人制宜的理念,正是中醫養生的精髓所在。中醫將人的體質分為9類,分別是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鬱質和特稟質。不同的體質,對茶的需求也大不相
省立醫院醫生走進龍奧學校開展護脊知識趣味科普活動 - 天天要聞

省立醫院醫生走進龍奧學校開展護脊知識趣味科普活動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5日訊 近日,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脊柱外科劉緒昌醫生化身「護脊小老師」,帶着可愛的動畫和真實的「脊柱模型」走進濟南市歷下區龍奧學校,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 「挺直小脊樑」 健康課。
醫生推薦的這 8 種營養補劑,真的對家人身體好! - 天天要聞

醫生推薦的這 8 種營養補劑,真的對家人身體好!

平時想選點適合孩子、適合大人的營養補劑,但又不知道應該怎麼選? 如果自己盲目選擇的話,很可能人體真正需要的營養素,都沒補到位。 今天帶來醫生推薦的 8 款營養好物,價格實惠,大家可以放心按需購買。而且現在搶在嚴選618下單,還能享受這些驚喜福利大額滿減:領1000元券包,券後滿200-30元,滿400-60元,滿600-9...
新華鮮報丨「醫學孤島」到「生命綠洲」,中國照亮罕見病患者希望 - 天天要聞

新華鮮報丨「醫學孤島」到「生命綠洲」,中國照亮罕見病患者希望

新華社海口5月25日電 題:「醫學孤島」到「生命綠洲」,中國照亮罕見病患者希望新華社記者李恆「致那黑夜中的嗚咽與怒吼,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舞台上表演者歌唱《孤勇者》,引起了許多罕見病患者的共鳴。5月23日至25日,2025年罕見病國際交流會在海南海口舉行。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臨床醫生、科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