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吃飯請調整一下!

2025年05月25日14:43:05 健康 1884
今天起,吃飯請調整一下! - 天天要聞

很多人為了趕時間

經常十分鐘就解決一頓飯

但這種「超速」吃飯的習慣

會給健康帶來負擔

今天起,吃飯請調整一下! - 天天要聞

多項研究報告表明,在幾乎所有年齡組和人群中,進食速度與肥胖呈正相關。更可怕的是,習慣性的快速進食會影響身體的代謝功能,增加糖尿病、脂肪肝的患病風險。

有孩子的家長更要注意,進食速度快的兒童,肥胖和腹型肥胖患病率都會更高,在成年後這一習慣更難改變。

今天起,吃飯請調整一下! - 天天要聞

吃一頓飯用多久對健康最有利?

吃飯快的人應當如何調整?

小創帶你一起了解

吃得越快,胖得越快

吃飯速度快,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容易長胖。研究發現,快吃者比慢食者更容易攝入更多食物。

這不是因為他們胃口真的比別人好,而是因為吃得太快,大腦還沒來得及判斷是不是飽了,就已經吃下過量的食物。

今天起,吃飯請調整一下! - 天天要聞

「吃飽了」的感受,是大腦通過整合咀嚼、吞咽和胃腸道的整體進食反饋信號,來調控進食節奏與食物總攝入量。吃飯速度太快,食物在口中品嘗的時間和咀嚼的次數少,大腦接收來自口腔的信號更少,大腦還沒反應過來你吃了什麼,嘴巴就在吃下一口。

許多吃得特別快的人每次放下筷子,都感覺自己好像吃撐了。長此以往,體重噌噌往上漲。

吃飯太快,血糖快速升高

吃飯太快,除了讓你吃得更多,變得更胖,也會引起血糖水平的快速升高。

一項隨機試驗表明,無論是早餐、午餐還是晚餐,吃得快都比吃得慢更迅速地升高餐後血糖,血糖的峰值也更高。

習慣性吃飯太快,還會引起血糖水平頻繁地快速升高,導致胰島素分泌過多,誘導多種細胞產生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敏感性降低,也更容易暴飲暴食,從而促進肥胖。

值得警惕的是,研究發現,中年男性自我報告的進食速度和7年的糖尿病風險顯著相關。

吃飯太快,脂肪肝風險升高

吃得太快,也會影響肝臟健康。一項研究發現,吃飯時間少於5分鐘,且頻率在每周兩次及以上,這類人群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風險增加81%。

快速進食可能導致能量攝入過多,從而導致體重增加和脂肪肝風險升高。

肝臟是人體的代謝中心,負責處理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吃飯太快的人,會不知不覺吃下過量的食物,長期下來腰圍和BMI都會更高。腰圍每增加1厘米,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率增加3%-10%,BMI每增加1單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率增加13%-38%。

研究人員認為,快速進食還會使腸道激素分泌異常。這些激素對調節食慾和能量代謝至關重要。可能會進一步加重肝臟的負擔,導致脂肪性肝病的發生。

今天起,吃飯請調整一下! - 天天要聞

吃一頓正餐用時多久比較好?

吃太快不好,但吃得太慢也非好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健康人群應花費15-20分鐘吃早餐,午晚餐用餐時間為20-30分鐘。

此外,吃飯時建議大家有意識地增加咀嚼次數,細嚼慢咽能給胃部充分的反應時間。唾液中的澱粉酶可以初步消化食物中的糖分,同時起到潤滑作用,保證食物在咽下的過程中順暢通過食道。

今天起,吃飯請調整一下! - 天天要聞

北京一小學學生們在吃「開學第一餐」

吃飯快的人怎麼調整?

平時習慣性吃飯太快的人

除了細嚼慢咽

怎麼才能調整進食速度?

今天起,吃飯請調整一下! - 天天要聞

■ 留出足夠時間

建議早上7-8點吃早餐,11點吃午飯,晚餐時間以17-19點為佳,晚飯要與睡覺時間相隔4小時以上,每頓飯都要給自己留出足夠的時間進食。

■ 每頓吃七分飽

經常吃太多、太撐不僅增加腸胃負擔,還可能導致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在還未感覺到飽,但對食物的熱情有所下降、進食速度明顯變慢時,就該停下來。

■ 先吃飽腹食物

如果一頓飯中有菜、有飯、有湯,建議先喝一點湯,然後吃蔬菜。不過要注意的是,要盡量避免肉湯這類高脂肪的食物,適當選擇蔬菜湯、粗雜糧湯等低熱量湯水類。

今天起,吃飯請調整一下! - 天天要聞

■ 吃飯時要專心

許多人喜歡邊吃邊看電視或手機,但這樣會讓注意力過度集中在屏幕上,影響咀嚼和消化。吃飯時要專心,只做「吃」這一件事。

■ 吃得稍微「粗一點」

盡量多吃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如蕎麥、燕麥、紅薯、黑米等粗糧,芹菜、油菜、空心菜、胡蘿蔔等蔬菜,有助於降低咀嚼速度。

今天起,吃飯請調整一下! - 天天要聞

偶爾吃飯太快導致胃疼、胃脹、不消化的人,可以飯後1小時左右到戶外散步或做些舒緩的運動,

促進胃腸道蠕動、加快消化吸收。接下來的幾天,要注意適當減少食量,多吃清淡食物,有助於消化功能的恢復。
今天起,吃飯請調整一下! - 天天要聞

今天開始

為了你的健康着想

調整一下你的吃飯速度吧!

今天起,吃飯請調整一下! - 天天要聞

來源 | 央視新聞 丁香醫生

編輯 | 羅靜宜

責編 |朱晴灧

審核 |徐樾

監製 | 戴潔

轉載請註明以上信息

本條微信部分圖片或來自於網絡

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今天起,吃飯請調整一下! - 天天要聞

免費免預約!地鐵直達!這6個寶藏室內好去處速速碼住→

「周末來這裡看花吧」

這些地方蚊子最「狠」,你家附近有嗎?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漳台中醫藥產業市域產教聯合體在福建漳州成立 - 天天要聞

漳台中醫藥產業市域產教聯合體在福建漳州成立

中新網漳州5月25日電 (鍾明鋒 李陸紅)25日,漳台中醫藥產業市域產教聯合體成立大會在福建省漳州市召開。來自政府、高校、企業、科研機構的近300名嘉賓共同見證聯合體成立。大會現場為4家理事長單位、12家副理事長單位授牌。
市場熱議:2025蛋白粉哪個品牌好?專家深度解析 - 天天要聞

市場熱議:2025蛋白粉哪個品牌好?專家深度解析

在2025年的健康與健身市場中,蛋白粉作為補充蛋白質、促進肌肉恢復與增長的重要營養品,正持續引發消費者的廣泛關注。隨着全民健身意識的提升和運動營養知識的普及,蛋白粉已成為眾多健身愛好者、運動員及日常健康追求者的必備選擇。
幽門螺桿菌感染根除治療可降46%胃癌風險,醫生:別錯失腫瘤干預時機 - 天天要聞

幽門螺桿菌感染根除治療可降46%胃癌風險,醫生:別錯失腫瘤干預時機

為響應全國「科學防癌 健康生活」號召,提升市民早篩意識,近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專家團隊走進靜安區江寧路長者照護之家,舉辦「胃腸道精查,早癌早發現」專題健康講座。活動中,中山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醫師周敬結合臨床案例為居民講解胃癌及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早期癥狀及防治策略。周敬特彆強調,幽門螺桿菌感...
馬德興:丁旋腰椎四根骨頭骨折,代陳穎半月板受傷 - 天天要聞

馬德興:丁旋腰椎四根骨頭骨折,代陳穎半月板受傷

5月25日,足球記者馬德興介紹了武漢江大女足在今年的一些困難情況,並認為,這個女足亞冠冠軍對目前正處於低谷之中的中國足球、中國女足而言,這無疑是輸入了一針強心劑,更顯得彌足珍貴。馬德興:從2024年開始,武漢江大女足的整體實力就因為足協推出的女足俱樂部「投入帽(即年度總投入不得超過3000萬元)」「工資帽(含獎...
它的維生素C含量是藍莓的4倍! - 天天要聞

它的維生素C含量是藍莓的4倍!

【來源:廣西台新聞910】又到了吃桑葚的時候,紫黑透亮的小果子,酸甜可口、豐滿多汁。桑葚的吃法頗多,可洗乾淨後直接生吃,還能榨汁、配酸奶、泡酒……特別百搭。桑葚的營養 膳食纖維桑葚的膳食纖維含量在水果中屬於優秀水平,其不溶性膳食纖維含量高達
我國8成胃癌與該風險相關,分子醫學中心攜手體檢機構破解「三高一低」難題 - 天天要聞

我國8成胃癌與該風險相關,分子醫學中心攜手體檢機構破解「三高一低」難題

幽門螺桿菌(Hp),被稱為藏在胃裡的「隱形殺手」。它是一種寄生於胃黏膜的細菌,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約為40%至60%,且呈現高致病率、高耐葯率和低根除率的「三高一低」特徵。傳統經驗性治療方案因缺乏針對性,易導致治療失敗、藥物副作用疊加及耐藥性...
顧玉東,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 天天要聞

顧玉東,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5月25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發佈訃告,著名醫學家、教育家顧玉東院士逝世,享年87歲。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醫學家、教育家,中國手外科、顯微外科、肢體功能修復重建外科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黨的十五大代表,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華山)主任,《中華手外科雜誌》總編輯,國家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