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個月每天凌晨三點醒,數綿羊數到天亮。」有多少人正在經歷這樣的夜晚?如今,一款國產新葯或許能讓這些人重拾好夢。
神經系統藥物重大突破,失眠治療進入新時代
近年來,中國在神經系統疾病領域的研究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尤其在失眠治療上迎來了令人振奮的消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神經系統類創新藥物阿戈美拉汀(Agomelatine)近日成功上市。
作為一款兼具褪黑素受體激動劑與5-羥色胺受體拮抗劑作用的新型藥物,它的出現不僅填補了國內相關治療領域的空白,更為廣大失眠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失眠,這個看似「不是病」的問題,卻困擾着中國超過3億人。根據中國睡眠研究會發佈的《2024年中國國民健康睡眠白皮書》指出,超六成的成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尤其是城市白領和老年人群體。
失眠不只是「睡不着」的簡單問題,它可能是焦慮、抑鬱、認知功能下降、高血壓等多種疾病的「前奏曲」。
「失眠不是病,失久了要命。」這句老話一點不假。長期睡眠障礙不僅影響生活質量,還會提高患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病等慢性病的風險。醫學界早已將失眠納入慢性疾病管理體系,呼籲社會各界給予更多關注。
藥物機制獨特,療效顯著,副作用更輕
阿戈美拉汀的成功上市,是我國醫藥創新的一次飛躍。它獨特的作用機制讓它在治療失眠的同時,兼具抗抑鬱效果,尤其適用於因焦慮、抑鬱等情緒障礙所導致的頑固性失眠。
這款藥物主要通過以下兩種方式發揮作用:
第一,激活大腦中的褪黑素受體,調節生物鐘,幫助人體恢復正常的晝夜節律,促進自然入睡。這一點尤為適合「睡眠節律紊亂型」患者,如常年倒班的人群或老年人。
第二,拮抗5-羥色胺2C受體,緩解焦慮和抑鬱情緒,雙重機制讓其在臨床上表現出良好的耐受性和持續療效。與傳統苯二氮䓬類藥物相比,阿戈美拉汀不形成依賴性,不會引起白天嗜睡、注意力下降等副作用。
據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公布的臨床研究數據顯示,使用阿戈美拉汀治療失眠患者四周後,入睡時間平均縮短了38分鐘,夜間覺醒次數減少了近50%,患者普遍反映「第二天精神狀態明顯改善」。
「葯雖小,作用大。」這款國產創新葯的上市,不僅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也體現了國家在重大疾病領域自主創新能力的快速提升。
一個真實案例:從「夜不能寐」到「安然入夢」
在北京朝陽醫院的神經內科門診,一位55歲的女性患者張阿姨,曾因長期失眠伴焦慮前來就診。
她從事財務工作,壓力大,近兩年幾乎每晚只能睡三四個小時,嘗試過保健品、安神茶、中藥調理,甚至服用了長期安眠藥,但效果甚微,白天容易犯困,晚上腦子像開了「夜排檔」。
醫生在詳細評估後,建議她嘗試使用阿戈美拉汀治療,並配合認知行為干預。兩周後,張阿姨反饋入睡時間提前了近一個小時,「腦子不亂想了,白天也不困了」。
一個月後,她的睡眠時間穩定在7小時左右,焦慮情緒也明顯緩解。醫生在隨訪中發現她未出現藥物依賴或明顯不良反應。
這個案例不僅體現了藥物療效,更反映了科學治療對生活品質的巨大提升。「睡得好,生活才有味。」
如何科學應對失眠?不僅僅靠藥物
雖然藥物是治療失眠的重要手段,但醫學界一致認為,「藥物+非藥物」的綜合治療才是根本之道。尤其對於輕中度失眠患者,改變生活方式、調整睡眠習慣往往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
保持規律的作息。每天盡量同一時間上床及起床,哪怕是假期也不要打破節律。生物鐘就像鐘錶,亂調一次,全面失靈。
睡前避免刺激性活動,例如看手機、喝濃茶、熬夜刷劇。可以試試聽輕音樂、熱水泡腳或使用冥想App等方式放鬆神經。
第三,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卧室應保持安靜、昏暗、涼爽,床只用於睡覺,不要「把床當沙發」。
還可以嘗試認知行為療法(CBT-I),這是一種被國際睡眠醫學會推薦的一線治療方法,通過改變對睡眠的錯誤認知和行為,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睡眠模式。
很多時候,失眠是身體在向我們「喊話」,可能是心理壓力、情緒問題、身體疾病在作祟。出現長期失眠時,「不能一味拖,越拖越難治。」
醫生的責任:不僅開藥,更是為人點亮健康之燈
醫生不僅是疾病的治療者,更是健康的引導者。如今,面對失眠這一廣泛存在卻常被忽視的問題,醫療工作者應當肩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不僅要普及科學知識,更要引導公眾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提升健康意識。
「防病勝於治病。」這是千古不變的醫學真理。在失眠的防治中,最重要的不是「臨渴掘井」,而是「未雨綢繆」。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才是守住健康睡眠的關鍵。
國家近年來也在大力推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把睡眠健康納入慢性病管理體系,充分體現了國家對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視。
作為一線醫療人員,應當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深入社區、企業、學校開展科普宣傳,讓更多人意識到「睡好覺」的重要性。
結語:治失眠不是夢,科學才是「枕邊人」
如今,隨着我國自主研發的阿戈美拉汀成功上市,失眠治療終於有了「自己的主心骨」。它不僅代表了中國醫藥科技的進步,也為數以億計的失眠患者點亮了一盞明燈。
藥物不是萬能的,良好的睡眠,依靠的是科學的生活方式、積極的心態、及時的干預、專業的指導。正如一句老話說的:「心安枕穩,自然好眠。」
在這個「快節奏壓得人喘不過氣」的時代,希望每一個夜裡輾轉難眠的人,都能在科學的幫助下,「一覺到天明」。
參考文獻
[1]中國睡眠研究會.2024年中國國民健康睡眠白皮書[R].北京:中國睡眠研究會,2024.
[2]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阿戈美拉汀在焦慮性失眠患者中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2024,50(4):215-220.
[3]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方案(2023—2030年)[Z].北京:國家衛健委,2023.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身體不適,請諮詢專業醫生。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識,做您的線上專屬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