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勇哥」20餘年修復4000多張笑臉!​專業語音訓練讓患兒「模糊發音」變清晰

2025年05月07日17:24:06 健康 1112

微笑,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卻擁有無窮的力量。5月8日是「世界微笑日」,看似簡單的微笑動作,對於唇齶裂患者而言並不容易。而在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南京市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創傷正頜整形外科,主任魯勇就是一位修復微笑的人。這位唇齶裂患者家長口中的「妙手勇哥」,從醫20多年,修復了4000多張笑臉,讓唇齶裂孩子重新綻放出「治癒系笑容」。

「妙手勇哥」20餘年修復4000多張笑臉!​專業語音訓練讓患兒「模糊發音」變清晰 - 天天要聞

「微笑重塑」之路,專業語音訓練讓「模糊發音」變清晰

唇齶裂,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兔唇」,是口腔頜面部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形。據悉,我國每年約有2.5萬名新生唇齶裂患兒誕生,近年來由於出生率的下降,這個數字有所降低,但依然保持了1/1000左右的發生率。隨着孕期篩查的普及和技術的進步,明顯的、完全性的唇齶裂相比以前大幅降低,但畸形程度不重的微小型唇裂和單純性齶裂數量仍然居高不下。

唇齶裂有損患者的容貌,影響患者的發音。許多家長認為,完成唇齶裂修復手術就意味着治療結束,但魯勇強調,30%~65%的患兒術後仍需專業的語音訓練。「就像樂器需要調音師調試,手術雖然恢復了口咽部的解剖結構,但患者長期形成的錯誤發音習慣就像走調的琴弦,必須由專業語音師『校準』。」他解釋,由於先天性結構異常,許多患兒會發展出代償性發音模式,例如本該用口腔發出的音卻依賴喉嚨用力,導致「哥哥」說成「的的」,「葡萄」發成「無奧」。這些頑固的錯誤模式若不及時矯正,可能伴隨終身,甚至引發自卑心理。

在南京市口腔醫院的語音訓練門診,這樣的「發音重塑」故事幾乎每周都在上演。「之前我接診過一名6歲多的唇齶裂男孩,術後也只能含糊地說出『媽媽』這樣的簡單詞彙,複雜的爆破音和摩擦音完全缺失。後來經過2個療程,大概20次的系統訓練,他的語言能力發生了驚人變化。」魯勇找出了孩子訓練前後的錄音,錄音中孩子的發音變化非常明顯,從訓練前模糊不清的「小白鹿、toe鵝、yu要」已轉變為清晰的「小白兔、天鵝、需要」。「上次家長告訴我,孩子現在在學校能流暢地和同學對話,他們家長也非常開心激動,表示『終於聽懂了孩子說的每一句話了』。」魯勇欣慰地說。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南京市口腔醫院建立的「全生命周期治療模式」已將語音訓練納入了序列治療標準化流程。語音門診每周四開放全天,每節課30~45分鐘,通過吹氣訓練、舌位矯正、音素強化等方法,幫助患兒重建齶咽結構協調性。魯勇介紹,多數患兒經過1~2個療程,大概10~20次的訓練後,錯誤發音可以明顯得到糾正,5~6歲處於「黃金干預期」的孩子進步尤為顯著。

「妙手勇哥」20餘年修復4000多張笑臉!​專業語音訓練讓患兒「模糊發音」變清晰 - 天天要聞

除語音訓練外,魯勇特別提醒,唇齶裂患兒的家長需要重視孩子的術後護理。唇裂患兒拆線後2周內傷口雖然平整,但1~3個月會進入疤痕增生期,表現為發紅、發硬,需堅持每天塗抹硅酮膠1~2次並避免日晒;同期接受隆鼻手術者還需至少夜間佩戴鼻膜3~6個月。他強調,齶裂患兒術後齶部如出現暫時性糜爛,家長切忌用棉簽強行清潔,只需飯後清水漱口,通常1個月內可自愈。「這些細節直接影響術後的整體治療效果,」魯勇說,「就像建造房屋,手術是打地基,護理和訓練才是真正的主體工程。」據悉,目前南京市口腔醫院每年幫助近百名唇齶裂患者通過「手術-護理-訓練」的閉環重獲燦爛的微笑,清晰的語言表達能力。魯勇表示,隨着醫療技術進步,唇齶裂已不再是「無法治癒的殘疾」,而是一道需要耐心拆解的「綜合題」——當手術刀修復了裂隙,語音訓練則為他們補上了「微笑拼圖」的最後一塊。

「月牙臉」逆襲!牽引成骨技術助唇齶裂患兒重獲「無陷」未來

因為唇齶裂,一些患者還同時存在面中發育不足,俗稱「月牙臉」「碟形臉」或「地包天」,這是唇齶裂患者常合併的嚴重顱面畸形,影響唇齶裂患者容貌、咀嚼功能及語音,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

時間倒回到2023年。在南京市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創傷正頜整形外科的病房裡,10歲的飛飛(化名)正對着鏡子露出燦爛的笑容——這個看似普通的動作,對他們來說卻來之不易。作為先天性唇齶裂患者,飛飛在完成初期修復手術後,又面臨了唇齶裂患兒常見的繼發性難題:面中部發育不全,俗稱「月牙臉」或「地包天」。這種顱面畸形不僅讓他面容凹陷如彎月、面容蒼老,更伴隨着反頜畸形和咀嚼功能障礙,甚至因此遭受同齡人的異樣眼光。但經過魯勇及其團隊實施的「經縫牽引成骨術」,飛飛的面容在術後4周就發生了驚人改變:凹陷的上頜被成功前移,「地包天」明顯矯正,那個總是低頭躲閃的男孩終於敢挺直腰板微笑了。

這一轉變背後,是一項國內僅少數醫院掌握的前沿技術——經縫牽引成骨術。據魯勇介紹,傳統治療「月牙臉」多採用正畸面弓牽引或成年後截骨手術,前者常因牽引力不足導致反彈,後者則受限於齶部疤痕牽拉,上頜前移距離有限且複發率高。而經縫牽引成骨技術另闢蹊徑:通過精準固定外置牽引架,利用青少年骨骼生長潛力,對尚未閉合的骨縫施加持續外力,刺激縫內新骨生成,從而實現骨骼的自然延長。與截骨術相比,這項技術無須打斷骨塊,出血量少,且能同步拉伸周圍肌肉軟組織,顯著降低複發風險。更關鍵的是,其最佳干預期正是10~14歲的生長發育黃金期,能搶在青春期結束前阻斷患兒的容貌焦慮惡性循環。飛飛的治療歷程堪稱教科書式範本。術前三維測量顯示,他的上頜後縮達8毫米,反頜覆蓋整個前牙區。醫療團隊為其量身定製了「經頭顱支抗不截骨縫牽引方案」:先在頜骨植入微型固定裝置,再連接可調節的RED頭架,通過每日0.5毫米的精準牽引,4周內累計前移上頜7毫米。令人驚喜的是,牽引過程中不僅骨骼位置改變,新生骨組織還同步填補了延展間隙,無須額外植骨。術後影像顯示,原本狹窄的鼻咽腔氣道也隨上頜前移明顯拓寬,這意味着飛飛不僅改善了面容,還將告別夜間打鼾和呼吸不暢。

這樣的成功案例在魯勇團隊已非個例。自2023年暑期以來,該團隊已獨立完成15例同類手術,所有患兒均在12周內完成從「月牙臉」到標準面型的蛻變,半年隨訪顯示效果穩定無反彈。其中一位14歲女孩的經歷尤為典型:因嚴重面中部凹陷長期戴口罩上學,經過3個月牽引治療,她的上頜前移量達到9毫米,原本內陷的鼻基底變得立體,終於敢在畢業照中露出全臉。魯勇解釋,這種技術之所以能實現「容貌逆襲」,關鍵在於巧妙借力生長發育潛能:「就像矯正歪苗不能硬掰,而要順着生長方向引導。我們做的就是在骨骼『拔節期』給它一個正確的力學刺激。」

魯勇特彆強調,唇齶裂繼發畸形的干預時機至關重要。10~14歲是經縫牽引的黃金窗口,此時骨縫代謝活躍,響應牽引效率最高;超過16歲則需結合截骨術增強效果。整個治療分為三期:首月通過每日調整牽引器啟動骨骼生長;隨後兩個月維持固定防止回縮。魯勇建議家長利用寒暑假進行治療,「這樣既不影響學業,又能讓孩子在新學期以新面貌出現,對心理重建至關重要。」目前,該技術已被納入南京市口腔醫院唇齶裂序列治療體系,與語音訓練、鼻唇二期修復形成閉環。

抓住這6個關鍵期,讓孩子重獲完美微笑

魯勇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唇齶裂患兒也有一個可供參考的修復「時間表」和「路線圖」:3~6個月,孩子長至體重6~7公斤時進行唇裂修復;在9個月左右,體重8公斤左右即可進行齶裂修復,「第一次手術肯定是最重要的,就像裁縫做衣服一樣。第一次手術裁剪得好,後面有不滿意,可以進行小幅調改;但如果第一次手術做得不好,嘴唇組織丟了好多,第二次接手就很難再改進,對孩子就是終生的影響。」魯勇表示,孩子做完齶裂手術後,4~5歲即可進行語音訓練,由語音師一對一糾正發音;9歲時修補斷裂的牙床;10~12歲時牽引成骨,矯正面中部凹陷,可以避免成年後做正頜外科手術。除了以上這些,還有一些其他的康復訓練、心理介入,保障患兒在整個修復過程中的身心健康。

對患兒患者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還延伸到孕前。魯勇提醒,除了孕期篩查外,准媽媽們還要注意,營養方面要注意維生素A維生素B2葉酸的補充;要避免病毒感染,以免影響胚胎的發育;要注意藥物的使用,盡量避免一些精神類藥物、抗腫瘤藥物的使用;要注意接觸射線。對於已經生育過或是家族中出現過「兔唇寶寶」的,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也有生殖醫學的基礎研究團隊提供指導與干預,避免再次出生唇齶裂寶寶。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張宇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指南首選療法竟會促進腫瘤生長! 癌症患者慎用「升紅針」 - 天天要聞

指南首選療法竟會促進腫瘤生長! 癌症患者慎用「升紅針」

貧血是腫瘤治療中的一個常見問題,而EPO是目前《CSCO腫瘤相關性貧血臨床實踐指南(2024)》中最高級別推薦的首選治療方法。然而這一腫瘤相關貧血治療的首選方法卻存在一個重大隱患——可能促進腫瘤生長。近期斯坦福大學一項研究發現,EPO竟然還
為了健康,飲用水源地將有首部國標 - 天天要聞

為了健康,飲用水源地將有首部國標

2024年10月12日,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洛口鎮梅江灌區團結水庫。朱海鵬/視覺中國/圖飲水思源,2025年4月27日,《飲用水水源地水環境質量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公開徵求意見截止。這部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國家標準在編製說明中提到:以保護人體健康為目標。這也是我國第一部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標準。沿着水龍頭上溯,水源大...
美欲借打擊胡塞「一箭雙鵰」卻適得其反 專家解讀 - 天天要聞

美欲借打擊胡塞「一箭雙鵰」卻適得其反 專家解讀

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6日說,也門胡塞武裝同意停止威脅中東水域航行安全,在此基礎上美國將停止對胡塞武裝的轟炸。胡塞武裝當天發表聲明稱,已通過阿曼收到美國的停火請求。美國此時與也門胡塞武裝達成停火,是出於什麼考慮?而胡塞武裝表示不會放棄對加沙地帶巴勒斯坦人的支持,這又意味着什麼? 美欲借打擊胡塞「一箭雙...
切除子宮12年後,她被確診為宮頸癌中期!醫生:保留了子宮頸 - 天天要聞

切除子宮12年後,她被確診為宮頸癌中期!醫生:保留了子宮頸

「醫生,我十幾年前就切除子宮了,怎麼還會得宮頸癌?」在福建省婦幼保健院的診室里,62歲的劉阿姨攥着檢查報告單的手微微發抖,臉上寫滿了困惑。半年前,劉阿姨發現陰道內總是莫名滲出液體,想着自己早就把子宮切除了,便沒把這事放在心上。直到近日癥狀加重,她才在家人催促下就醫,最終被確診為宮頸癌中期。接診的福建省...
家門口的守護,終結消化道疾病患者奔波之苦——南華醫院消化內科新技術精準診療惠民生 - 天天要聞

家門口的守護,終結消化道疾病患者奔波之苦——南華醫院消化內科新技術精準診療惠民生

【來源:衡陽新聞網_熱點關注】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管思淇報道 「不用跑長沙就能做這麼專業的檢查,真是解決了大難題!」近日,被反酸、燒心癥狀折磨兩個月的謝先生在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消化內科通過先進的消化道動力檢測系統明確病因並完成治療。出院時,他感慨長期的病痛終於得到了緩解。 △患者為胡楊主任團隊送來錦...
頭髮變中藥?老祖宗的智慧絕了!揭秘血餘炭的治病妙用 - 天天要聞

頭髮變中藥?老祖宗的智慧絕了!揭秘血餘炭的治病妙用

生活中你可能聽過「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但你知道嗎?連掉下來的頭髮都能變廢為寶!今天咱們要聊的這個中藥材,名字聽起來怪嚇人的——血餘炭。別慌,它其實就是咱們的頭髮經過特殊加工後的產物。老祖宗用這玩意兒治病救人上千年,效果還特別神奇,快跟我
醫生論文中出現多位男性婦科病患者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回應 - 天天要聞

醫生論文中出現多位男性婦科病患者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回應

央廣網福州5月7日消息(記者張子劍)5月7日,針對網友反映的「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福建省人民醫院)兩位婦科醫生論文中出現多位男性婦科病患者」一事,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福建省人民醫院)發佈「情況說明」。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情況說明」(截圖來源: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網站)福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