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這個曾經在人們印象中還比較遙遠的疾病,如今已經悄然成為威脅我們健康的常見慢性病。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持續攀升。很多人都知道血糖高了不好,但究竟高到多少才可能誘發併發症,心裏卻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今天,我們就請醫生給大家划出3條關於血糖的「紅線」,大家不妨對照一下,看看自己的血糖是否已經亮起了「紅燈」。
一、 什麼是糖尿病?血糖為何會「超標」?
在了解血糖的「紅線」之前,我們先來簡單回顧一下什麼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其特徵是血糖水平持續升高。正常情況下,我們身體會分泌一種叫做胰島素的激素,它就像一把「鑰匙」,能夠幫助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細胞,為身體提供能量。
而糖尿病患者,要麼是身體胰島素分泌不足(1型糖尿病),要麼是身體對胰島素產生了抵抗,無法有效利用胰島素(2型糖尿病),導致血液中的葡萄糖無法順利進入細胞,從而引起血糖升高。長期的高血糖會對身體的各個器官和組織造成損害,最終導致各種併發症的發生。
二、 血糖高到多少?可能誘發併發症?
那麼,血糖到底高到什麼程度,就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威脅,甚至誘發併發症呢?醫生通常會根據以下三個關鍵的血糖指標來劃定「紅線」:
1、紅線一:空腹血糖長期高於7.0毫摩爾/升(126毫克/分升)
什麼是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小時,通常建議10-12小時)後,早餐前測量的血糖值。它反映的是我們身體在沒有食物攝入的情況下,基礎胰島素分泌和肝臟葡萄糖輸出的情況。
為什麼空腹血糖長期高於7.0毫摩爾/升是「紅線」? 當空腹血糖持續高於7.0毫摩爾/升時,就意味着身體的基礎血糖控制已經出現了嚴重問題。長期的慢性高血糖會對我們身體的小血管造成損害,引發一系列微血管併發症,例如: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導致視力模糊、甚至失明。
糖尿病腎病: 導致腎功能下降,嚴重時需要透析或腎移植。
糖尿病神經病變: 導致手腳麻木、疼痛、感覺減退等。
因此,如果您的空腹血糖經常超過這個數值,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及時就醫,調整治療方案,將空腹血糖控制在目標範圍內(通常建議4.4-7.0毫摩爾/升)。
2、紅線二:餐後2小時血糖長期高於11.1毫摩爾/升(200毫克/分升)
什麼是餐後2小時血糖? 餐後2小時血糖是指從開始進餐的第一口算起,2小時後測量的血糖值。它反映的是我們身體在進食後,胰島素分泌應對血糖升高的能力。
為什麼餐後2小時血糖長期高於11.1毫摩爾/升是「紅線」? 餐後血糖的急劇升高和長時間維持在高水平,同樣會對血管內皮造成損害,特別是大血管。長期的餐後高血糖與以下大血管併發症的發生密切相關:
冠心病: 導致心絞痛、心肌梗死等。
腦卒中: 導致腦出血、腦梗死等。
外周血管疾病: 導致下肢動脈狹窄、閉塞,嚴重時可能需要截肢。
此外,餐後高血糖也會加速微血管併發症的進展。因此,如果您的餐後2小時血糖經常超過這個數值,也需要積極採取措施,通過飲食控制、運動和藥物治療等方式,將餐後血糖控制在目標範圍內(通常建議4.4-10.0毫摩爾/升)。
3、紅線三:糖化血紅蛋白(HbA1c)長期高於7.0%
什麼是糖化血紅蛋白? 糖化血紅蛋白是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與葡萄糖結合的產物。由於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約為120天,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可以反映過去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不受短期飲食或運動的影響,是評估長期血糖控制的金標準。
為什麼糖化血紅蛋白長期高於7.0%是「紅線」? 糖化血紅蛋白越高,說明過去一段時間內的平均血糖水平越高,發生糖尿病各種慢性併發症的風險也就越大。研究表明,糖化血紅蛋白每升高1%,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就會顯著增加。
對於大多數糖尿病患者來說,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目標是低於7.0%。如果您的糖化血紅蛋白長期高於這個數值,就表明您的血糖長期處於控制不良的狀態,需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以降低併發症的發生風險。對於部分老年患者或有其他特殊情況的患者,醫生可能會根據具體情況適當放寬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目標。
三、 除了血糖「紅線」,這些因素也會影響併發症的發生
需要強調的是,血糖水平雖然是誘發糖尿病併發症的關鍵因素,但並非唯一因素。以下這些因素也會對併發症的發生髮展產生重要影響:
血糖波動的幅度: 除了血糖的絕對值,血糖波動過大,忽高忽低,也會對血管造成損害。
病程長短: 患糖尿病的時間越長,發生併發症的風險越高。
血壓和血脂控制: 高血壓和高血脂會加速血管硬化,與高血糖協同作用,更容易引發心腦血管併發症。
吸煙: 吸煙會損害血管內皮,加重糖尿病併發症。
肥胖: 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也會增加併發症的風險。
遺傳因素: 某些人可能更容易發生某些特定的糖尿病併發症。
四、 血糖「超標」後,身體可能會發出哪些「警報」?
當血糖長期高於上述「紅線」時,身體可能會發出一些「警報信號」,提醒我們血糖控制可能出現了問題,需要及時關註:
- 早期癥狀: 頻繁口渴、多飲、多尿、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容易飢餓、視力模糊、疲乏無力等。
- 晚期或更嚴重癥狀: 皮膚瘙癢、傷口不易癒合、反覆感染、手腳麻木或刺痛、夜間小腿抽筋等。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在早期,可能沒有任何明顯的癥狀,直到出現併發症時才被發現。因此,定期體檢,特別是對於高風險人群(如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非常重要。
結語:血糖控制是糖尿病管理的核心。了解血糖的「紅線」,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高血糖的危害,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識。記住,一旦血糖超過「紅線」,一定要及時就醫,積極配合治療,並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預防和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享受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