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接診大量腸癌患者,發現規律:患上腸癌的人,大多有3個習慣

2025年03月14日14:34:03 健康 1499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你有沒有發現,身邊因為腸癌去世的人,似乎比以前多了?

原本以為是個離自己很遠的病,結果聽着聽着,就發生在了熟悉的人身上。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人得腸癌?飲食條件變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醫療技術也進步了,可腸癌的發病率卻還在飆升。

醫生接診大量腸癌患者,發現規律:患上腸癌的人,大多有3個習慣 - 天天要聞

其實,很多人得腸癌並不是偶然,醫生們接診了大量患者後,發現了一些共同點:他們的生活習慣大多離不開這三個——吃得太精細、動得太少、酒喝得太多。

表面上看起來沒什麼大不了,但日復一日,這些習慣就像一把無形的刀子,慢慢地切割着腸道的健康。等到發現不對勁的時候,往往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

到底是哪些習慣,把人一步步推向了腸癌的深淵?

醫生接診大量腸癌患者,發現規律:患上腸癌的人,大多有3個習慣 - 天天要聞

吃得太精細

現代人越來越講究吃得「細」,米飯要白白凈凈,麵包要鬆鬆軟軟,甚至連蔬菜都喜歡剝皮切丁,煮得爛爛的才吃。

這種吃法,看着舒服,吃着輕鬆,可是你的腸道可沒那麼高興。

腸道是個勤快的器官,喜歡有點「活」干,比如消化粗糧、纖維、顆粒狀的食物,可偏偏很多人給它安排的,全是好嚼、好吞、幾乎不用它費勁的精細食物。

醫生接診大量腸癌患者,發現規律:患上腸癌的人,大多有3個習慣 - 天天要聞

時間長了,腸道就會變懶,蠕動速度慢了,食物殘渣在腸道里待的時間就變長了,細菌分解得更徹底,產生的有害物質也更多,這就是腸癌的溫床。

一個長期吃軟爛食物的人,往往大便不成形,排便時間也變長,有時候還會有排不幹凈的感覺。這就是腸道「怠工」的信號。

一個喜歡吃白米飯、白麵包、煮爛青菜的上班族,發現自己最近排便越來越費勁,甚至大便開始帶血。

醫生接診大量腸癌患者,發現規律:患上腸癌的人,大多有3個習慣 - 天天要聞

起初他以為是痔瘡,直到體檢發現腸道里長滿了息肉,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纖維素在腸道里的作用,不僅僅是「潤滑」,更重要的是能刺激腸道蠕動,減少有害物質的滯留時間。而現代人的飲食里,纖維攝入嚴重不足。

一項研究顯示,高纖維飲食可以降低結直腸癌風險30%以上,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日均纖維攝入量還不到推薦標準的一半。

長期這樣,腸道環境惡化,癌變風險自然提高。

醫生接診大量腸癌患者,發現規律:患上腸癌的人,大多有3個習慣 - 天天要聞

坐得太久

現在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讓很多人一天到晚都坐着,通勤坐、上班坐、回家還要坐着刷手機。身體其他部位可能不會馬上抗議,可腸道第一個受不了。

腸道的蠕動需要肌肉運動的帶動,久坐會讓腸道的血液循環變差,腸道壁的彈性下降,導致蠕動變慢,食物殘渣和毒素就會在體內停留更久。

這不僅容易導致便秘,還會讓致癌物質在腸道里堆積,增加腸癌風險。

長期坐辦公室的人,經常覺得肚子脹脹的,排便不通暢。一個程序員,由於長時間伏案工作,飲食也不規律,最近總覺得肚子發脹,還伴隨着隱隱的腹痛。

醫生接診大量腸癌患者,發現規律:患上腸癌的人,大多有3個習慣 - 天天要聞

他沒當回事,直到有一天發現大便變細了,才去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腸道里已經長了腫瘤。

長時間不運動,腸道內的菌群也會受到影響。有研究表明,久坐人群的腸道菌群多樣性會減少,尤其是益生菌的數量大幅下降。

這些益生菌原本可以分解有害物質,幫助維持腸道健康,但一旦它們減少了,腸道的免疫功能也會跟着下降,癌變的風險就會更高。

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坐超過8小時的人,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比每天坐不到4小時的人高出40%以上。

醫生接診大量腸癌患者,發現規律:患上腸癌的人,大多有3個習慣 - 天天要聞

酒喝太多

很多人知道酒傷肝,但很少有人意識到,酒對腸道的破壞力同樣驚人。

酒精進入體內後,會刺激腸道上皮細胞,讓它們的通透性增加,這意味着原本應該被阻擋在外的有害物質,會更容易進入血液循環。

更可怕的是,酒精會影響腸道菌群的平衡,讓有害菌增加,有益菌減少,這種變化會導致炎症反應,長期下來,腸道就會處於一個慢性發炎的狀態,而慢性炎症正是癌變的重要推手。

醫生接診大量腸癌患者,發現規律:患上腸癌的人,大多有3個習慣 - 天天要聞

一個經常聚餐喝酒的銷售,已經習慣了飯桌上的推杯換盞。最近,他總覺得肚子不舒服,排便不規律,有時候腹瀉,有時候便秘。

醫生檢查後發現,他的腸道已經有明顯的炎症反應,甚至出現了癌前病變。如果他再繼續這種生活方式,發展成腸癌只是時間問題。

酒精在腸道里還會轉化成乙醛,而乙醛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它會破壞DNA,讓腸道細胞的基因發生突變,增加癌變的風險。

醫生接診大量腸癌患者,發現規律:患上腸癌的人,大多有3個習慣 - 天天要聞

有研究機構已經明確指出,酒精是一級致癌物,長期大量飲酒的人,患腸癌的風險比不喝酒的人高出60%以上。

很多人以為自己喝酒不多,沒什麼問題,但實際上,只要是酒精,就會對腸道產生影響。即使是每天只喝一杯,也會增加患癌的風險。

這些習慣看似微不足道,但日積月累,就會成為壓垮腸道的最後一根稻草。

吃得太精細,讓腸道變懶;坐得太久,讓腸道變慢;酒喝太多,讓腸道受損。腸癌並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身體在長年累月的折磨下,最終亮起的紅燈。

醫生接診大量腸癌患者,發現規律:患上腸癌的人,大多有3個習慣 - 天天要聞

身體的變化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腸癌更不會突然降臨。很多人總覺得自己還年輕,或者身體還挺健康,就算偶爾便秘、拉肚子、腹脹,也不以為意。

但事實是,腸癌在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癥狀,等到真正察覺到問題時,往往已經進入了晚期。

曾經有一個習慣久坐、愛吃精細食物的白領,他長期便秘,總覺得只是腸胃不好,從來沒有認真檢查過。直到某天大便變細,帶血,甚至開始消瘦,他才意識到不對勁。

醫生接診大量腸癌患者,發現規律:患上腸癌的人,大多有3個習慣 - 天天要聞

去醫院一查,腫瘤已經擴散,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他後悔不已,可惜身體不會給第二次機會。

不要等到身體發出「最後通牒」才行動,遠離腸癌的關鍵,就是從今天開始改變這些壞習慣。

多吃高纖維食物、多運動、少喝酒,給腸道一個自我修復的機會。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每一次的選擇,都決定了未來的結局。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關於腸癌的日常預防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醫生接診大量腸癌患者,發現規律:患上腸癌的人,大多有3個習慣 - 天天要聞

參考資料:

[1]丁志翔.預測老年結腸癌患者根治術後生存情況的列線圖模型的構建以及驗證,國際老年醫學雜誌,2024-07-10

醫生接診大量腸癌患者,發現規律:患上腸癌的人,大多有3個習慣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醫藥健康產業專題對接活動在蓉舉行 - 天天要聞

醫藥健康產業專題對接活動在蓉舉行

5月9日,2025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四川)醫藥健康產業專題對接活動在蓉舉行。活動通過產業推介、項目簽約、懇談對接等環節,展示四川醫藥健康產業生態,促進跨區域產業協同,共譜合作新篇章、共謀發展新動能。活動現場發佈了《四川省促進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和《四川省醫藥健康產業鏈投資機會清單》。瀘州、...
暫停戶外活動!我州發佈最新預警 - 天天要聞

暫停戶外活動!我州發佈最新預警

紅河州氣象台5月9日20時15分發佈雷電Ⅳ級預警預計未來12小時全州13縣市的部分地區將出現較強雷電活動出現雷擊災害事故的可能性大局地伴有1小時30毫米以上短時強降水、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相關部門做好防雷電、防大風、防冰雹工作公眾在強對流過境期間暫停戶外活動防禦指南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短時暴雨、防雷...
別拍打!「飛行硫酸」隱翅蟲進入活躍期,防範指南請查收 - 天天要聞

別拍打!「飛行硫酸」隱翅蟲進入活躍期,防範指南請查收

隨着氣溫升高,被稱為「飛行硫酸」的隱翅蟲進入活躍期。近日,醫療機構接診的隱翅蟲皮炎患者也多了起來,醫生提醒,遇到隱翅蟲千萬不要拍打。隱翅蟲體色紅黑相間,體液中含有稱為毒隱翅蟲素的酸性化合物,隱翅蟲皮炎就是由這種物質導致的。
喝對酸奶能防癌?浙一專家建議您這樣做 - 天天要聞

喝對酸奶能防癌?浙一專家建議您這樣做

我們的腸道里時時刻刻進行着「化學反應」,每天吃進的食物經過腸道微生物的分解會產生一類名為短鏈脂肪酸(SCFAs)的物質,它們在腫瘤防治方面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日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浙大一院)呂志民教授科研團隊深入研究後,在Trends in Cancer在線發表了題為Short-chain fatty acids and ca...
14歲少女突發腦出血竟是罕見紅斑狼瘡,同濟醫院多學科協作打贏生命保衛戰 - 天天要聞

14歲少女突發腦出血竟是罕見紅斑狼瘡,同濟醫院多學科協作打贏生命保衛戰

極目新聞通訊員 鄧國歡14歲的初中女生暢暢(化名)本應享受美好的青春年華,卻不幸患上了系統性紅斑狼瘡。幸運的是,在同濟醫院腎病內科、重症醫學科、神經外科、風濕免疫內科、放射科、臨床營養科等多學科團隊的聯合救治下,她成功擺脫了生命危險,重獲健康。同濟醫院內科學系主任、腎病內科主任徐鋼教授查房兩個月前,暢...
女子高血壓竟是腎上腺腫瘤所致!內蒙古患者來漢接受「極限微雕」手術後痊癒 - 天天要聞

女子高血壓竟是腎上腺腫瘤所致!內蒙古患者來漢接受「極限微雕」手術後痊癒

極目新聞通訊員 寧亞飛 楊瑞內蒙古赤峰市50多歲的王女士,近半年來被「高血壓」折磨得痛苦不堪,頭暈目眩如同在渾水當中浸泡行走,連辨別方向都成了奢侈,但嘗試使用多種降壓藥治療卻無效。在當地醫院檢查後發現,導致其高血壓的「幕後黑手」,竟是右側腎上腺一處直徑1.5厘米的腫瘤。出院前,王女士送上錦旗考慮到王女士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