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家蕩產也不能治癒?提醒:這5種病根本無法根治,別再聽信謠言

2025年02月05日18:23:04 健康 1572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令人心動的醫療廣告,比如「祖傳秘方,根治糖尿病」「神奇療法,讓你擺脫高血壓困擾」。這些宣傳往往抓住患者渴望康復的心理,許下美好的承諾。但現實卻很殘酷,許多患者在輕信這些虛假宣傳後,不僅錢財被騙,病情還可能加重。

在面對疾病時,一定要保持理性和冷靜,不要輕易相信那些看似美好的承諾。特別是對於目前無法根治的疾病,更要謹慎對待,避免陷入「治病陷阱」。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5種無法根治的疾病,希望能幫助大家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傾家蕩產也不能治癒?提醒:這5種病根本無法根治,別再聽信謠言 - 天天要聞

高血壓

高血壓是一種極為常見的慢性病,在全球範圍內都有着較高的發病率。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 18 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達27.5%,患病人數約為2.45億 ,也就是說,大約每4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是高血壓患者。這一龐大的數字,足以說明高血壓已經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重要因素。

高血壓分為原發性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原發性高血壓占高血壓患者的大多數,其發病機制十分複雜,涉及到遺傳、生活習慣、環境等多種因素。目前的醫學水平還無法完全明確其發病的根本原因,也就難以做到徹底根治。

從遺傳因素來看,大約有60%的患者患有高血壓是由於遺傳所導致。如果父母雙方患有高血壓,孩子的發病率約為46%。在生活習慣方面,高鹽飲食、低鉀飲食、大量飲酒、長期喝濃咖啡、膳食中缺少鈣、飽和脂肪酸過多、不飽和脂肪酸過低、吸煙、超重肥胖等,都有可能引發高血壓。

傾家蕩產也不能治癒?提醒:這5種病根本無法根治,別再聽信謠言 - 天天要聞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隨着病情的發展,糖尿病會引發一系列嚴重的併發症,對患者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

在心血管系統方面,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出2-4倍。高血糖會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幾率。據統計,約70%-80%的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血管併發症。

糖尿病難以根治,主要是因為胰島功能損害難以逆轉。胰島是胰腺的內分泌部分,由胰島細胞組成,其中β細胞負責分泌胰島素,胰島素是調節血糖的重要激素。當胰島β細胞受損或功能障礙時,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作用缺陷,就會導致血糖升高,引發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遺傳、環境、自身免疫等多種因素有關。對於 1 型糖尿病,主要是由於胰島β細胞被自身免疫系統錯誤攻擊,導致胰島功能完全喪失,需要依賴外源性胰島素注射來維持生命。而2型糖尿病,雖然初期胰島功能可能只是部分受損,但隨着病情的進展,胰島β細胞功能會逐漸衰退,且這種衰退往往是不可逆的。

傾家蕩產也不能治癒?提醒:這5種病根本無法根治,別再聽信謠言 - 天天要聞

哮喘

哮喘是一種常見的慢性氣道炎症性疾病,在全球範圍內,約有3億人受其困擾。哮喘發作時,患者往往會經歷劇烈的咳嗽,這種咳嗽通常是持續性的,且難以緩解。喘息也是哮喘的典型癥狀之一,患者會感覺呼吸急促,呼氣時會發出尖銳的哮鳴聲,就像吹哨子一樣。

嚴重的哮喘發作還會導致呼吸困難,患者會感到空氣不足,甚至需要被迫採取坐位或端坐呼吸,以減輕呼吸困難的癥狀。此時,患者的嘴唇和指甲可能會因為缺氧而出現發紺的現象,整個人處於極度痛苦的狀態。

哮喘的發病機制非常複雜,涉及到免疫、神經、環境等多個因素。遺傳因素在哮喘的發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父母患有哮喘,子女患哮喘的幾率會明顯增加。環境因素也是誘發哮喘的重要原因,如花粉、塵蟎、動物毛髮、黴菌等過敏原,以及空氣污染、煙霧、冷空氣等刺激性物質,都可能引發哮喘發作。當患者接觸到這些過敏原或刺激物時,免疫系統會產生過度反應,導致氣道炎症和痙攣,從而引發哮喘癥狀。

目前,雖然醫學上對哮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由於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缺乏特效的根治方法。現有的治療手段主要是控制癥狀和減少發作次數,無法從根本上治癒哮喘。

傾家蕩產也不能治癒?提醒:這5種病根本無法根治,別再聽信謠言 - 天天要聞

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關節,以對稱性多關節腫脹、疼痛、畸形為主要表現 。它不僅會給患者帶來身體上的痛苦,還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在疾病初期,患者可能只是感到關節輕微疼痛、腫脹,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時,關節會出現僵硬感,活動後癥狀可能會有所緩解。隨着病情的發展,關節疼痛會逐漸加重,腫脹也會更加明顯,關節功能會受到嚴重影響。患者可能會出現手指關節畸形,如天鵝頸樣畸形、紐扣花樣畸形等,導致手部功能喪失,無法進行正常的抓握、書寫等動作。膝關節髖關節等大關節也會受到累及,患者可能會出現行走困難、上下樓梯費力等情況,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殘疾,生活無法自理。

類風濕關節炎難以根治,主要是因為其發病機制與免疫系統的異常密切相關。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是我們身體的防禦系統,能夠識別和清除外來的病原體,保護身體免受感染。但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體內,免疫系統出現了 「失控」,錯誤地將自身關節組織識別為外來的敵人,對其發起攻擊。這種自身免疫反應會導致關節滑膜炎症,釋放出各種炎症因子,進一步破壞關節軟骨和骨質。

傾家蕩產也不能治癒?提醒:這5種病根本無法根治,別再聽信謠言 - 天天要聞

阿爾茨海默病:大腦的 「橡皮擦」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常見的老年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隨着全球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數量也在不斷攀升。據統計,我國60歲及以上人群痴呆患者約1507萬,其中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達983萬,預計到2050年,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將突破4000萬。

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確,這也是目前無法根治該疾病的主要原因。一般認為,阿爾茨海默病與遺傳、環境、神經遞質等多種因素有關。研究表明,約有50%-80%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具有遺傳傾向,某些基因突變會增加患病的風險。環境因素如頭部外傷、病毒感染、長期暴露在重金屬或化學物質環境中,也可能與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有關。

在病理方面,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腦會出現一系列特徵性的改變,如神經炎性斑、神經元纖維纏結、神經元缺失等。這些病理變化會導致大腦神經細胞受損,神經遞質失衡,從而影響大腦的正常功能。而且,這些病理改變一旦發生,往往是不可逆的,現有醫學技術無法使受損的神經細胞恢復正常。

傾家蕩產也不能治癒?提醒:這5種病根本無法根治,別再聽信謠言 - 天天要聞

以上這5種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哮喘、類風濕關節炎和阿爾茨海默病,雖然目前都無法根治,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放棄。在面對這些疾病時,我們要保持理性和科學的態度,不要輕信那些聲稱可以根治的虛假宣傳,避免上當受騙,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健康風險。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粵味喜歌劇《神奇醫生》50場熱演,廣州模式激活文旅新場景 - 天天要聞

粵味喜歌劇《神奇醫生》50場熱演,廣州模式激活文旅新場景

南都訊 記者李春花 五一假期,國家藝術基金2025 年度大型舞台劇和作品創作項目沉浸式喜歌劇《神奇醫生》在廣州大劇院復演。沉浸式喜歌劇《神奇醫生》在國家藝術基金的指導與支持下已經演出15場,該系列製作也迎來了第50場演出,標誌着本土打造的歌劇「廣州模式」正式成為文旅消費新引擎。新體驗:「廣東味道」吸引八方來客...
天明視光西昌路視光中心5月5日升級亮相 - 天天要聞

天明視光西昌路視光中心5月5日升級亮相

【來源:昆明信息港_資訊】昆明信息港訊 5月5日,天明視光西昌路視光中心以全新面貌正式亮相。作為昆明市37年的老牌專業眼視光服務機構,此次升級旨在為市民提供更優質的眼視光服務,涵蓋環境優化、設備新增及服務流程優化,進一步夯實其在眼視光領域的
4個無意間的行為,正在加重你的脫髮!第3個很多人都中招了 - 天天要聞

4個無意間的行為,正在加重你的脫髮!第3個很多人都中招了

相信不少人都有脫髮的困擾,尤其是成年群體。脫髮的表現,可能是在梳頭時發現掉發增多,或是浴室的地漏邊堆積成團,又或者肩膀老是有清理不完的掉發……在遭遇脫髮問題的時候,很多人可能沒意識到,生活中的一些不經意的小習慣,可能正是悄悄加劇脫髮的「隱形
夏季,要少吃綠豆西瓜,要多吃這3類菜,去濕寒,伏天少受苦 - 天天要聞

夏季,要少吃綠豆西瓜,要多吃這3類菜,去濕寒,伏天少受苦

夏日的陽光如同熱情的火焰,炙烤着大地,可很多人卻在這熱情似火的季節里,被莫名的疲憊與睏倦「纏住」,食慾也跟着大打折扣。你或許還不知道,這很可能是「濕寒」這個「隱形刺客」在悄悄作祟。中醫認為,濕氣是身體的「隱形負擔」,它常常與寒氣「勾結」,形
防大於治!阿爾茨海默病如何預防? - 天天要聞

防大於治!阿爾茨海默病如何預防?

阿爾茨海默病作為一種致病機制錯綜複雜的重大致殘性智力退化疾病,至今仍未研發出特效治療手段。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正面臨全球最嚴峻的老齡化態勢——老年人口規模居首且增速領先,同時該病在我國的發病率也處於較高水平。在此背景下,如何構建有效的阿爾茨海默病早期預防體系,已然成為當前公共衛生領域亟待攻克的核心命題...
孫淑華醫生:用畢生所學減輕病痛,用仁心仁術詮釋大愛 - 天天要聞

孫淑華醫生:用畢生所學減輕病痛,用仁心仁術詮釋大愛

在北京呼吸醫學領域,孫淑華主任的名字如同一面旗幟。50年臨床生涯中,她將全部熱忱傾注於呼吸系統疾病研究,這位北京北沙灘中醫醫院呼吸科的專家,尤其在肺結節、慢阻肺等疑難病症上建樹頗豐。然而比醫術更令人動容的,是她始終如一的信念:"醫者,當與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