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被咬,5名家屬接連感染!專家提醒

2025年06月09日21:30:13 健康 7806

近日,葛先生髮現自己的胳膊下方出現一顆「黑痣」,湊近了一看,赫然發現是一隻「蟲子」在吸血。他趕緊來到南京市第二醫院,經過檢查,發現咬傷葛先生的罪魁禍首正是蜱蟲。葛先生回憶起自己前一天去紫金山走了野道,可能就是那個時候被蜱蟲叮咬。

南京市第二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盧虎告訴現代快報記者,蜱蟲偏好棲息於植被茂密的灌木叢、草叢及丘陵與平原交界處的陰涼環境,全年均可活動,但每年4—10月為高發期,此時氣溫適宜,蜱蟲活躍度高,且人們戶外活動增多,接觸風險上升。

蜱蟲叮咬進入高發期!

中老年是高危人群

「我們醫院每年收治蜱蟲相關病例超3000例,其中重症患者佔10%—15%,死亡率約5%—8%。病例主要集中在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尤其是合併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者,其免疫力低下,感染後病情進展更快,治療難度更大。」盧虎坦言,蜱蟲雖然體型小,但是一旦被叮咬也有很高的患病風險。他介紹,蜱蟲攜帶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在叮咬時口器刺入皮膚,病原體可隨唾液釋放從而傳播疾病。據統計,目前已經發現由蜱蟲引發的人類嚴重疾病達28種以上,像萊姆病、斑疹傷寒、發熱伴等,其中部分疾病如發熱伴嚴重的話會導致患者死亡。

一人被咬,5名家屬接連感染!專家提醒 - 天天要聞

並非所有蜱蟲叮咬都會致病,部分人群僅出現局部紅腫、瘙癢等輕微反應。「但如果被蜱蟲叮咬後一周內出現發熱、乏力、噁心、嘔吐等全身癥狀;發熱持續3—4天後未緩解,或伴血小板、白細胞計數下降;出現牙齦出血、皮膚瘀斑、黑便等出血傾向;意識模糊、呼吸困難、少尿等臟器功能損傷表現,就要引起重視,趕緊前往專科醫院治療。」盧虎表示,蜱蟲傳播的疾病具有隱蔽性和嚴重性。以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布尼亞病毒感染)為例,初期癥狀與感冒高度相似,表現為發熱、乏力、肌肉酸痛、胃腸道不適等,極易被忽視。但隨着病情發展,患者會出現血小板和白細胞急劇下降,嚴重時可引發多臟器功能衰竭、出血傾向、感染性休克等,若未及時干預,可能危及生命。

無叮咬史也會感染!

醫生警告:蜱蟲病可人傳人

「臨床中,我們還遇到一些特殊的情況。有的患者來就診,核酸顯示陰性但符合蜱蟲病典型癥狀,患者已經出現了發熱、血小板下降、多臟器損傷等。」盧虎解釋道,布尼亞病毒家族龐大,不同種類的病毒傳染性有所不同。其次,蜱蟲傳播疾病存在潛伏期,通常3—10天,最長可達半個月。若在叮咬後短期內(如1—2天)進行檢測,可能因病毒載量過低出現假陰性結果。所以說,可以間隔3天進行血常規和布尼亞病毒核酸檢測,一旦出現異常,應立即前往定點醫院接受專業評估。

「曾經,我接診過一名患者,他明確沒有蜱蟲叮咬史,但檢測確診了蜱蟲病。」盧虎告訴記者,蜱蟲傳播的疾病不僅通過直接叮咬,還存在人傳人風險。患者的血液、嘔吐物、排泄物等分泌物均可能成為傳染源。「前些年我就遇到過,一位在農村生活的老年患者被蜱蟲叮咬後,當時沒有及時規範治療就直接回家。家人為他進行日常護理的時候也沒採取防護措施。沒想到隨後5名參與護理的家屬陸續感染蜱蟲病,均出現發熱、血小板下降等癥狀。所幸因年輕、抵抗力較強,經搶救治療後康復。」他表示,蜱蟲病患者的分泌物、血液具有傳染性,家庭護理要警惕人傳人風險。同時,蜱蟲還會通過寵物或家畜傳播給人類。因此,需定期為寵物進行體外驅蟲,避免其進入蜱蟲高發區域;接觸家畜後應及時洗手,避免直接接觸動物血液和分泌物。若發現寵物身上有蜱蟲,須使用專用工具取出並消毒,切勿徒手操作。

蜱蟲專挑這些部位「下手」

3招有效防叮咬

蜱蟲喜好附着於皮膚裸露部位,如手臂、腳踝,隨後會向皮膚皺褶處,如腋窩、腹股溝、頭皮移動,因其口器帶有倒刺,一旦刺入皮膚便難以自行脫落。盧虎特別提醒,發現蜱蟲叮咬後,切勿自行強行拔除。強行撕扯可能導致蜱蟲口器殘留體內,增加感染風險。正確的處理方式是立即前往專科醫院,由醫護人員使用專業工具完整取出,並進行消毒處理。

一人被咬,5名家屬接連感染!專家提醒 - 天天要聞

談到如何避免蜱蟲叮咬,盧虎提醒,避免進入植被茂密的野草叢、灌木叢,尤其是丘陵與平原交界區域。登山、露營等活動應選擇成熟路線,避免涉足未開發區域。戶外活動時穿着長袖長褲,紮緊袖口、褲腳和領口,選用淺色衣物以便及時發現蜱蟲附着。必要時可穿戴防蟲網帽、手套等裝備。暴露部位塗抹含避蚊胺(deet)、氯菊酯等成分的驅蚊防蟲劑,每隔2—3小時補塗一次;衣物可提前用氯菊酯類藥劑浸泡處理,增強防護效果。

來源:現代快報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科學與健康丨第一時間掌握!首個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預警來了 - 天天要聞

科學與健康丨第一時間掌握!首個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預警來了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 題:第一時間掌握!首個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預警來了新華社記者顧天成7月2日,國家疾控局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佈首個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和健康提示。為何發佈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如何分級?與普通天氣預報有哪些不同?怎樣築牢高溫下的「健康防線」?——預警分5個等級,按照與高溫相關疾病風險分...
一動就出汗的人,是身體虛?可能得排查一下這4種病! - 天天要聞

一動就出汗的人,是身體虛?可能得排查一下這4種病!

悶熱的天氣出汗多,這不難理解。但同樣的環境下,有人輕汗微微,有人則汗流浹背,甚至吃個飯,稍微走一走,整個後背都濕了……愛出汗的人,是身體虛嗎?需要警惕哪些疾病風險?01比別人出汗多,或是天生的出汗是人體調節體溫的重要手段。
榮耀手錶5 Ultra發佈:首發防猝篩查研究與心腦血管風險評估 - 天天要聞

榮耀手錶5 Ultra發佈:首發防猝篩查研究與心腦血管風險評估

在 7 月 2 日的榮耀 Magic V5 暨 AI 終端生態發佈會上,榮耀正式推出了全新的旗艦智能手錶 —— 榮耀手錶 5 Ultra,並行業首發「防猝篩查研究」與「China-PAR 國人專屬心腦血管風險評估」兩大創新健康能力,以「AI 健康專家」的身份,為用戶帶來全方位的心臟健康守護與個性化健康管理體驗。據介紹,榮耀手錶 5 Ultra 行業首...
張家港首家「小哥體檢中心」啟用 - 天天要聞

張家港首家「小哥體檢中心」啟用

昨天(7月1日)下午,張家港市健康護航·「新」有所醫關愛新就業群體健康項目啟動,張家港市首家「小哥體檢中心」正式揭牌。外賣小哥在「小哥體檢中心」體檢。通訊員 袁藝/攝新就業群體是城市建設發展的重要力量。
脾虛濕重別只知道參苓白朮丸!這味中成藥才是「全能選手」! - 天天要聞

脾虛濕重別只知道參苓白朮丸!這味中成藥才是「全能選手」!

一說到脾虛濕重,十個人里八個都知道參苓白朮丸。但你有沒有發現:吃了一陣子,舌苔還是厚得像白漆,肚子依舊脹得像氣球?其實啊,調理脾虛濕重就像修下水道——光往堵了的管道里倒「補藥營養液」可不行,得一邊排水、一邊修管道,雙管齊下才有效! 為什麼參
脾虛調理誤區:別瞎補!中醫說關鍵要讓脾胃「動起來」 - 天天要聞

脾虛調理誤區:別瞎補!中醫說關鍵要讓脾胃「動起來」

很多人一聽說脾虛,第一反應就是買人蔘、山藥、黃精猛補,結果越吃越胃脹、口乾,甚至便秘——其實這是踩了調理的大雷!中醫里「脾虛」的核心不是「缺營養」,而是脾胃的「運化功能」罷工了。就像廚房下水道堵了,你還拚命倒雞湯,只會讓管道更堵一樣,補脾前
提醒父母:服用他汀時,飲食上要少吃「4物」,一定要記在心上 - 天天要聞

提醒父母:服用他汀時,飲食上要少吃「4物」,一定要記在心上

「醫生說我膽固醇高,給我開了他汀……可是我還愛吃肉,還能吃嗎?」「聽說吃他汀不能喝柚子汁,是不是真的?」類似這樣的提問,在門診上幾乎天天都能遇到。確實,他汀類藥物是目前治療高膽固醇、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主力選手」,很多中老年人長期服用。
這種飲料促炎又促癌,還讓你更焦慮!很多人卻把它當作健康水 - 天天要聞

這種飲料促炎又促癌,還讓你更焦慮!很多人卻把它當作健康水

說到「健康水」,你腦子裡會浮現什麼?是清晨一杯溫開水,還是晚飯後一杯淡茶?可如果我告訴你,有一種飲料,它看似健康,其實卻是「偽裝者」,不僅會促炎、促癌,還會悄悄加劇你的焦慮——你還會相信它嗎?這不是危言聳聽。我們今天要揭開的,就是:「果汁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