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虛寒的,天氣越熱,脾胃越弱,一個中成藥是脾胃的小太陽

2024年04月23日15:05:04 健康 1239

天氣變熱的時候,大家會想吃冷的東西,比如雪糕、雪糕、冷飲,誰知道這樣的操作,使得本已虛寒的脾胃更加雪上加霜。

為什麼脾胃本已虛寒呢?雖然環境很炎熱,但是脾胃是虛寒的。這就好比,人在地面上行走,覺得很炎熱,但是如果跑到地下窯洞的地方,卻很涼快一樣。體表是熱的,但是體內卻是寒的。

這個時候如果還貪涼喜冷,就會損及脾胃的陽氣,寒濕就會慢慢形成。

今天介紹的中成藥就是用來治沉寒痼冷的,名字叫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如果再要往前追溯,就不得不提漢代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裏面有一個理中丸。理中丸能溫中散寒,中就是中焦,就是脾胃,所以溫中丸能散脾胃的寒濕,宋人在此基礎上進行配方升級就變成附子理中丸。

脾胃虛寒的,天氣越熱,脾胃越弱,一個中成藥是脾胃的小太陽 - 天天要聞

附子理中丸:附子、党參、白朮、乾薑、甘草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原文載:治脾胃冷弱,心腹絞痛,嘔吐泄利,霍亂轉筋,體冷微汗,手足厥寒,心下逆滿,腹中雷鳴,嘔噦不止,飲食不進,及一切沉寒痼冷,並皆治之。

附子在冬至時栽種,天氣最冷的時候,其他植物都凋零了,唯有它茁壯成長,韜光隱晦,說明附子體內蓄積的能量是很足的,足以抵抗嚴寒,等到夏至收穫的時候,已然秉足天地一歲之全陽之氣,大辛大熱,可補火助陽,溫暖脾腎。

乾薑辛熱,擅長溫脾胃,散脾胃之寒。經常與乾薑相提並論的是生薑,雖然兩者都叫姜,但其實在採摘時就已經決定了它兩的屬性不一。

生薑是嫩姜,雖然辣,但辣味散得快,發散的力量比較強,走而不守,淋雨後通常會用生薑煮水服用,發點汗,目的就是儘快地把寒氣給散出去。而乾薑是老薑,乾薑的辣味濃烈而持久,所以乾薑守而不走,能久久地聚於脾胃,這樣溫中散寒的效果就會更好。

党參補氣,就好像空氣中的氧氣,能起到助燃的效果,附子、乾薑提供熱量,党參補氣,讓火力更足。

附子、乾薑都是偏溫熱的,不少人怕會上火。確實《內經》裏面也提到過「壯火食氣,少火生氣」,怎麼讓這個火和煦溫暖,而不燥熱呢?這裡用到了甘草。

甘草最為人熟悉的是調和諸葯的能力,甘草色黃,本來也是一味補脾胃的葯,能緩急,所以它能降低這種火熱的猛烈。就好像在鄉村裡頭做飯,如果柴火過於猛烈,會在火上撒上泥土,這樣火勢就會變緩,這就是「土伏火」的道理。熱量就能一點點地進入脾胃,而不至於上火。

白朮健脾益氣還能祛中焦脾濕,可以把中焦脾胃裡的濕邪化掉,寒和濕經常相伴而生。陽氣除了使人感到溫暖,陽氣還負責蒸騰氣化,把體內的水變成可以被吸收利用的津液。當陽氣不夠了,也就意味着氣化功能減弱,這時候就會產生很多廢水,既不能被利用,又排不掉,廢水停留在體內就變成了濕氣。

值得注意的是,穀雨後氣溫雖有升高,但雨水也多,濕氣也重,不能因為氣溫升高就多吃水果,喜吃冷飲,本來已經虛寒的脾胃,再經此折騰,遲早會變成老寒胃。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你真的需要減重嗎? 「科學減重標準」了解下 - 天天要聞

你真的需要減重嗎? 「科學減重標準」了解下

轉自:經濟日報近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北京大學糖尿病中心主任紀立農教授與阿里健康聯合發佈「科學減重標準」,希望通過規範的營養管理、運動干預、藥物治療,幫助超重與肥胖人群開啟科學減重之旅。
油膩大叔控糖 60 天變型男,控糖真的這麼管用嗎? - 天天要聞

油膩大叔控糖 60 天變型男,控糖真的這麼管用嗎?

最近幾年,互聯網上颳起了一陣「控糖」風,說「控糖」能減肥,能美容、養顏,控糖60天就能從油膩大叔變成健碩型男,還能預防各種慢性病。身邊好多朋友都在喊着要「控糖」。不過,控糖控的到底是什麼糖呢?飲食里的碳水又該怎麼算?今天我就來和大家好好嘮嘮
西安一醫院為天水血鉛異常幼兒開單獨診室,醫生回應兩地檢驗結果懸殊 - 天天要聞

西安一醫院為天水血鉛異常幼兒開單獨診室,醫生回應兩地檢驗結果懸殊

極目新聞記者 陳洋洋7月1日,甘肅省天水市查獲一起某幼兒園違規使用添加劑導致部分幼兒血鉛異常案件。隨後幾天,陸陸續續有家長帶孩子自行前往西安進行血鉛檢驗。查血鉛的單獨診室掛牌5日下午,極目新聞記者再次趕往西安市中心醫院,發現與昨日不同的是,兒科門診已開闢單獨的診室供天水血鉛異常幼兒就診。下午3時許,仍有...
醫生坦言:能活過80歲的糖尿病人,身上會有這7個特點 - 天天要聞

醫生坦言:能活過80歲的糖尿病人,身上會有這7個特點

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所說,在我國大約有1.5億人存在糖尿病高患病的風險,近幾年也逐漸成為了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和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可怕的不是糖尿病,而是患上糖尿病後的併發症,當多個併發症找上門,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