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要分營養等級了?喝哪一級的奶茶才健康?

2024年04月09日13:55:04 健康 1076

范志紅註冊營養師 原創內容 歡迎轉發】

最近媒體報道,上海市試行了全國首個飲料「營養選擇」分級標識,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

根據飲料中非乳源性糖、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劑等4種成分含量,評定等級一共四級。營養質量和推薦程度從A、B、C、到D,逐步遞減。相關標識就掛在瓶蓋處。

這是一個非常令人讚賞的政策。

比較令人驚喜的是,這個營養分級方案,包括了現場製作的奶茶。而以往的各種營養營養評價,往往只包括「預包裝食品」,而不包括現場製作的食品和飲料。在現場製作時,沒有強制標註配料表和營養素數據的法規,操作自由度更大,店家說法是否真實,消費者很難準確判斷,管理起來也更加困難。這次的評估建立在對當地現場製作飲料的廣泛測定基礎上,對其他地方的市場管理者也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奶茶要分營養等級了?喝哪一級的奶茶才健康? - 天天要聞

不過也有很多網友說,對這次的飲料營養分級看不太懂,希望我解讀一下。

問題1:為什麼要按照飲料中的4種成分進行分級,而不是僅僅按照有多少糖來分級?

這個分級制度,涉及到食品的綜合營養評價方法,學術詞彙叫做「食物營養素度量法」(nutrient profiling)的範疇。它是一類以多種營養素的組成為依據,對食物的營養價值進行綜合分級的評價方法。

比起單純比較食物能量或某一種營養素含量的做法,這種評價方法更注重食物的營養素密度,以及食物對預防多種慢性疾病的綜合效果,有利於在相同品類中優選出營養素最密集,或最有利於防控慢性疾病的產品。

上海實施的這個飲料營養分級,就是重點關注奶茶中與肥胖和慢性疾病預防相關的成分,包括了糖、甜味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這些成分含量較低時,有利於預防肥胖和慢性疾病,故可以得到較高的評級。

因為是多個指標綜合評價,不同指標的打分不一樣,於是管理者選擇了以最低評分項來確定評級的簡明方式。

很多消費者只關注其中的一點,比如有人只關注反式脂肪,有人只關注糖。實際上,即便沒有糖,沒有反式脂肪,但如果含有大量飽和脂肪,而且脂肪多意味着熱量很高,也是不利於健康的。

也就是說,即便你的反式脂肪、飽和脂肪評分是A,但含糖量的評分是C,那麼得到的總評就是C。反之,就算糖含量評分是B,但其中飽和脂肪評分是C,那麼得到的總評還是C。

奶茶要分營養等級了?喝哪一級的奶茶才健康? - 天天要聞

問題2:為什麼有些奶茶的配料中含有植脂末,而又說產品中沒有反式脂肪?

植脂末是固體化的脂肪,可以用油脂氫化工藝和酯交換等工藝來生產。其中飽和脂肪含量很高,也含有乳化劑和香精。

十幾年之前,工藝水平差的植脂末是含有較多反式脂肪的。但自從國家要求標註反式脂肪含量之後,油脂工業的工藝進行了改進,植脂末中的反式脂肪含量可以做到很低。理論上說,如果讓植物油充分氫化,不飽和脂肪酸都變成了飽和脂肪酸,也就不存在什麼「順式」、「反式」的問題了。

用植脂末配成奶茶之後,奶茶整體的反式脂肪含量低於0.3%,就可以合法標註為零。

問題3:為什麼有甜味劑的產品不能評級為A?

這是因為,各種甜味劑,在食用量較大時,也有它們的健康隱患。

比如糖醇類甜味劑,雖然沒有致癌風險,也沒有大幅度升血糖的風險,但它們攝入量多時可能帶來腸道不適,敏感者喝了會腸鳴脹氣,甚至腹痛腹瀉對腸易激人士、腹瀉人士和消化不良者是非常不友好的。此外,近年來有多項研究發現,赤蘚糖醇大量食用會明顯增加血栓風險。

一杯奶茶的總量較大,比如說300毫升一杯,其中如果添加10%的糖醇,那就是30克了。其數量不可忽視。如果一天不止喝一杯,產生不良反應的風險還是不小的。

阿斯巴甜蔗糖素等高效甜味劑(代糖),也有研究顯示它們可能降低胰島素敏感性,或擾亂腸道菌群等。雖然研究結果還不夠一致,但謹慎起見,也不應鼓勵多攝入這些成分。

再說,應當鼓勵消費者避免嗜甜口味,遠離對糖和甜味劑的依賴,而不是讓人們認為,只要使用代糖,沒有真的糖,就可以放心沉溺於甜味食品飲料的快感當中。

奶茶要分營養等級了?喝哪一級的奶茶才健康? - 天天要聞

問題4:什麼叫做「非乳源性糖」?為什麼評級時要考慮糖的來源?

因為牛奶里天然自帶4%~5%的乳糖。奶粉里也有乳糖。這個是不算添加糖的。在乳糖以外,人工添加進去的糖/糖漿/果醬/蜂蜜等甜味配料,就屬於「非乳源性的糖」。

世界衛生組織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都建議居民控制添加糖,每天最好不超過25克,最多不能超過50克。奶茶中的「非乳源性糖」實際上就是添加糖,越多則越不利於健康。

問題5:有些奶茶產品說自己添加的不是蔗糖,而是結晶果糖,這個果糖是否健康一些?

甜奶茶好喝,原因之一是它使用結晶果糖或果葡糖漿來增甜。蔗糖(白糖、冰糖、紅糖)的分子中,也有一半的果糖。

按8%的果糖添加量,300克的甜奶茶,就能喝進去24克的果糖。加上果汁和其他甜食中的果糖,一天超過50克很輕鬆。這不僅僅是糖本身的問題,更令人擔心的是,大量果糖不僅促進肥胖、升高血脂,而且強烈地促進尿酸水平增高。

高尿酸水平,開始看起來沒什麼可怕。在關節和腎臟壞掉之前,不疼也不癢。但是,它是一種身體代謝能力低下的指示,與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上升密切相關。

如果對年輕人來說,慢性疾病顯得還比較遙遠的話,有一點不能不重視,那就是高尿酸血症和生育能力和性功能之間的關係。十年之前就發現了這種負面關聯,而更多的研究越來越證實了這一點:高尿酸血症的男性患弱精症、陽痿、不育等問題的風險遠高於尿酸水平正常的男性。

奶茶要分營養等級了?喝哪一級的奶茶才健康? - 天天要聞

問題6:很多甜奶茶中同時含有咖啡因,它算是好的成分還是壞的成分?

目前的飲料分級評價還沒有納入咖啡因的問題。咖啡和茶是飲品中咖啡因的來源,但如果沒有搭配糖和植脂末,它們對肥胖和慢性疾病預防並無不良影響。

但是,額外添加咖啡因,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再說,即便茶和咖啡,也不是人人適合多喝的。

現在不分奶茶中咖啡因含量超過正常一杯咖啡或紅茶綠茶的量,會讓人感覺興奮、提神。但是,每個人對咖啡因的代謝能力不同,其中既有基因差異的原因,也有體質和健康狀態差異的原因,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奶茶要分營養等級了?喝哪一級的奶茶才健康? - 天天要聞

總體來說,對咖啡因代謝能力差的人,容易失眠、容易緊張的人,心率較高的人、心率不齊的人,胃病的人、腹瀉的人,以及缺鈣的人來說,添加咖啡因都不是一件好事。

含大量咖啡因的飲品,喝久了之後會產生依賴。喝了之後沒覺得多提神,不喝就感覺精神不振,情緒低落,甚至頭疼、沮喪、抑鬱,這就是戒斷反應的表現。消費者對產品產生依賴,持續性地消費,這對飲料銷售商和生產者都是好事;但不消費含咖啡因的飲料就沒法得到正常的生活質量,這對消費者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一個獨立的人,要盡量避免受到一些化學物質的控制。簡單說,所有帶來「欣快感」的物質,都應高度警惕,避免成癮。成癮藥物也好,酒精也好,咖啡因也好,糖和甜味劑也好,都有可能控制我們。如果不吃/不喝什麼東西就能影響你的情緒,甚至無法正常生活,那就說明已經成癮,一定要對那種東西高度警惕,要儘早擺脫。

所以我認為,應當對飲料中的咖啡因含量水平進行分級,標示出來,讓一些不適合的人能夠主動避免它們,預防不良作用。

問題7:喝甜飲料會讓我快樂,快樂有利於健康,所以飲料的快樂價值是不是也應肯定?

自古以來,直到40多年前,飲料進入中國之前,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有過抑鬱情緒,但那時候人們從未想過靠喝甜飲料來解決這個問題。

把甜食甜飲和快樂聯繫起來,是90年代之後商業推廣的洗腦。

電影里、電視劇里、視頻里、報刊雜誌文章、小說里,到處都在渲染一些固定的套路:難以決策的時候要抽煙,受到打擊要喝酒,女人不開心了要吃甜食,工作累了要喝奶茶,過生日必須吃蛋糕,宴會和聚餐必須提供甜飲料......而大部分消費者,特別是伴着甜飲料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就被動接受、以為當然了。

各種營銷都在暗示你,買甜飲料是在買快樂,你就不在乎錢多錢少了,也不在乎健康不健康了。快樂二字,就把你所有的糾結都消解了。

人生快樂有很多種,甜食甜飲這種快樂是容易得到的,最不費智商的,長期來看也是最不值的。

  • 因為多項研究證實,長期來看,喝甜飲料是增加抑鬱風險的,而不是讓人變得更快樂的。
  • 也有動物實驗證實,小鼠長期攝入甜奶茶可能造成類似於焦慮、抑鬱的行為,甚至出現認知功能受損。
  • 一項新發表的研究對我國5281名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收集了受訪者喝市售甜奶茶的頻率和成癮狀態,並用心理量表測試了焦慮、抑鬱、自殺傾向等方面的數據。

奶茶要分營養等級了?喝哪一級的奶茶才健康? - 天天要聞

研究者表示,所謂奶茶成癮,可以用奶茶飲用頻率、對奶茶的耐受性、依賴/渴望、喝了之後又內疚感、想戒而戒不掉、存在戒斷反應等方面來衡量。

研究者發現,奶茶成癮嚴重的狀態,與較高的抑鬱、焦慮和自殺意念風險相關。

研究者發現,年齡較小的女性更容易奶茶上癮,而奶茶對她們的情緒影響也更大。事實上,年輕女性確實是甜奶茶的最大消費人群。此前多項調查發現,女性更容易對甜食產生依賴。

實際上,喝甜飲料增加抑鬱風險的研究報道,此前已經很多了。

奶茶要分營養等級了?喝哪一級的奶茶才健康? - 天天要聞

個人理解,奶茶和情緒的關聯之間可能有以下機制。

一方面,糖是一種容易產生依賴的成分,動物實驗早就證明甜食和甜飲料具有成癮性。一旦得不到上癮的甜飲料,就會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甚至導致抑鬱。奶茶中既有糖,往往又含有大量咖啡因,兩種成癮成分疊加,可能產生更強的作用。

另一方面,大量的糖會引起血糖劇烈波動,在短暫血糖上升造成的滿足之後,又會帶來血糖快速下降,造成情緒低落和抑鬱。

第三方面,糖會額外消耗維生素B1,甜飲料中各種B族維生素含量都很低。缺乏維生素B1會導致情緒沮喪,缺乏維生素B6則神經遞質紊亂,容易產生抑鬱情緒。相比而言,如果喝雜糧粥、喝牛奶,能供應更多的B族維生素,對改善情緒更有好處。

同時,大量甜食甜飲料會提升身體的壓力水平,令人容易產生焦慮情緒。這項研究的討論中也指出,大量糖會提升壓力激素皮質醇的水平,從而影響到動物和人的情緒和行為。

(如果你愛的只是紅茶+牛奶那種不甜的奶茶,不在本文討論範圍里,我很支持你繼續喝。)

奶茶要分營養等級了?喝哪一級的奶茶才健康? - 天天要聞

那些讓我們覺得特別快樂的東西,一旦過度,就會帶來風險。就像毒品一樣,帶來欣快感,也帶來依賴,長期而言會毀傷身體。美味的食物也一樣,酒也好,肉也好,甜食甜飲料也好,一旦過量,一旦縱慾,都會帶來負面的效果。

喝甜飲料時那幾分鐘的快樂,彌補不了後面長久的不快樂。過度依賴食物來提供快樂的人,往往也不是能夠主動消除鬱悶原因的人。

戒掉甜飲料,開頭可能有點難,但只要堅持兩三個月不喝,後面就輕鬆了。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要戒掉糖癮,日常要吃夠澱粉類主食,而且要適當吃全穀物,注意維持餐後血糖穩定。一旦血糖水平穩了,B族維生素供應充足了,就不那麼容易渴望甜食甜飲料。

很多女生是吃飯吃得特別少,血糖低落、情緒低落,就靠甜飲料。而甜飲料消耗維生素B1,會導致情緒更低落、精神更萎靡,更想吃甜食甜飲料。可以說是飲鴆止渴,惡性循環。

如果你愛的只是紅茶+牛奶那種不甜的奶茶,或者茶水+檸檬片那種茶飲料,不在本文討論範圍里,我很支持你繼續喝。如果你一定要喝甜飲料,那麼建議優先選擇營養等級高一些的產品,比如A級或B級。


歡迎關註:頭條號【范志紅註冊營養師】

第一時間get最實用的營養乾貨,和家人一起吃出健康。

范志紅

北京食品營養與人類健康高精尖創新中心崗位科學家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

中國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協會理事

中國科協聘營養科學傳播首席專家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博士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乳腺癌多是「拖」出來的,女人身體若有3處異常,應及早就醫 - 天天要聞

乳腺癌多是「拖」出來的,女人身體若有3處異常,應及早就醫

乳腺癌是女性健康中的「高危」疾病,雖然現如今早期診斷的技術越來越成熟,但依然有很多女性因為對病症的不重視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很多時候,乳腺癌的出現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慢慢發展、逐步顯現的過程,往往是因為忽視了身體的某些異常信號,才導致病
國家衛健委叫停「阿爾茨海默病手術」 - 天天要聞

國家衛健委叫停「阿爾茨海默病手術」

據南方日報報道,7月8日,國家衛健委發佈《關於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應用於阿爾茨海默病治療的通知》。根據這份通知,國家衛健委組織專家對該技術進行評估,評估認為該技術處於臨床研究早期探索階段,適應證及禁忌證尚不明確,安全性、有效性缺乏高質量循證醫學證據支撐。根據《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
心臟代謝性疾病、骨質疏鬆、焦慮抑鬱、孕產期、圍絕經期人群如何運動有指引!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等發佈運動處方共識 - 天天要聞

心臟代謝性疾病、骨質疏鬆、焦慮抑鬱、孕產期、圍絕經期人群如何運動有指引!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等發佈運動處方共識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是健康促進和慢病預防的主要生活方式干預手段。對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腎臟病、原發性骨質疏鬆、乳腺惡性腫瘤、焦慮抑鬱症等患者,以及處於孕產期、圍絕經期及絕經期等特殊階段的女性應該如何科學運動?
國產DragonFly顯身手!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再度完成高危複雜二尖瓣極重度反流TEER手術 - 天天要聞

國產DragonFly顯身手!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再度完成高危複雜二尖瓣極重度反流TEER手術

【來源:大眾報業·半島網】 半島網7月8日訊(記者 張家瑞)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結構性心臟病團隊在心內科學科帶頭人鍾敬泉教授、科室主任姚桂華教授、副主任由倍安教授的指導下,在麻醉科副主任鄭強、心外科副主任霍玉峰、超聲心動圖室許紅曉副主任醫師等支持下,心內科冠心病與結構性心臟病病區副主任、結構性...
糖友的安心食光,七天三餐食譜,營養又貼心 - 天天要聞

糖友的安心食光,七天三餐食譜,營養又貼心

「控糖不是犧牲生活,而是重建它的藝術。」【第一關】不控糖,生活隨時「斷電」!你有沒有試過:飯後血糖飆升,整個人昏昏欲睡?或者一天忙碌下來,才發現手腳發麻、眼花頭暈?這不是小問題。糖尿病不是簡單「少吃甜」就夠了,它像隱形炸彈,藏在每一口飯、每
最帥「公主抱」!醫院保安抱起患者衝刺三百米救人 - 天天要聞

最帥「公主抱」!醫院保安抱起患者衝刺三百米救人

剛上崗三天,正在佛山市中醫院三水醫院做實習保安的大二學生鄺藝年就做了一件很「帥」的事:7月5日上午,一患者突然暈倒在醫院門診大廳外。鄺藝年見狀,衝上前去將其「公主抱」,狂奔三百米沖向急診室。從發現到交接給醫生,只用了兩分鐘。據現場目擊者描述,事發5日上午十一時許,當時該患者正在門診大廳外,突然無法站立...
30天,近10年最短!7月20日入伏 - 天天要聞

30天,近10年最短!7月20日入伏

隨着暑氣漸長三伏天即將到來三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旺、濕氣最重的時節也是調理體質的黃金窗口今年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共計30天將打破近十年「40天長三伏」的慣例成為近年來「最短」的三伏天今年三伏為何是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