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麻醉周丨為理解病人,麻醉醫生沉浸式體驗了手術患者的一天

2024年03月28日19:45:17 健康 1679

麻醉科醫生通常不是手術室里的主角,但他們卻有着「無影燈下的守護神」的美譽。

不過,麻醉科醫生的工作已經不僅限於「止痛」:術前探視、臨床麻醉、術後鎮痛及隨訪、無痛診療等等,都是他們的日常。

每年三月的最後一周是「中國麻醉周」,今年的主題是「生命至重,大醫精誠——深究病因講麻醉,誠心實意幫患者」。湖南省人民醫院麻醉科二部主任魏來從業多年,平均每天要做約6台麻醉,和無數病人打過交道。因為瞥見研究生小張眼中的眼淚,他決定第一次沉浸式體驗手術患者的一天。

當魏來以手術患者的身份接受談話時,他心裏已經開始打鼓。禁食帶來的飢餓感、躺在狹窄的手術床上的不安全感伴隨着他,轉運至手術室。被摘下眼鏡後,手術室的一切變得模糊,魏來的心率和血壓因緊張而升高。

隨着手術數量、難度的增加,患者各方面的需求也都相應提高。在安全性已有極大保障的前提下,魏來希望能夠通過親身體驗,更切實地感受和理解患者的處境,給予他們更多關懷。以下是他的自述:

見慣了「大場面」的我,被年輕醫生的眼淚觸動

2月底,我帶着研究生小張一起請家屬簽署一份麻醉同意書。這是一例普通的甲狀旁腺切除手術。是的,我無意識地使用了「普通」這個詞,因為比起我做過的那些危急重症麻醉,這並不算什麼「大病」。

但很顯然,這次手術在患者和家屬眼裡並不普通。這位中年男性患者非常緊張,家屬也在一旁抹淚。我用了慣常的安慰話術:「不用擔心,我們會儘力的。」一轉身,卻看到小張眼裡含着眼淚。

那一天我突然意識到,年輕的小張感受到了患者的緊張——甲狀旁腺切除手術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但考慮到患者可能出現的一系列合併癥狀,患者本人和家屬不可能不擔心。而我因為見慣「大手術」,自動忽略了患者是第一次接受手術。他沒有那種與死神「搶人」並且成功的經驗。

作為麻醉科主任,保持理智和冷靜是基本的素養。但我仍在很多瞬間里想起那次談話。我想,也許我應該體驗一次手術患者的一天,才能知道他們真正需要什麼。

但我內心也有些顧慮。雖說是「沉浸式體驗」,但到底不是真實的。當大家都知道我是在「假裝」手術患者,會不會意義不大?醫護人員會不會笑場?

為了強化體驗效果,我們開會討論了幾次,還寫了專門的策劃案。包括轉運路線設計、人員安排、流程步驟……比如路線,我們特意選擇了距離外科樓(手術室)距離較遠的乳甲外科病房作為起點,這樣就能體驗患者躺在手術床、被擺渡車轉運時的感受。

肚子餓、沒安全感、緊張到心率血壓升高

按照要求,3月25日一大早我就來到乳甲外科病房換好病號服,上交手機。術前6小時禁食,我沒有吃早餐。我努力對自己說:「我現在就是一個病人,待會兒有醫生護士接我去做手術。」

中國麻醉周丨為理解病人,麻醉醫生沉浸式體驗了手術患者的一天 - 天天要聞

△魏來(右)接受術前談話(模擬)

在馬王堆院區,從乳甲外科到手術室,需要使用擺渡車進行轉運。我看着身邊陪同的醫生,內心不自覺地升起了緊張感。

下了擺渡車,我躺在手術床上被醫生們推着前進。以我的視角只能仰視,看見的只有天空、擺渡車車頂、外科樓的天花板,還有醫護人員的下巴和脖頸。

到了手術室門口,護士認真核對着信息。看着限制區內緊閉的大門、長長的走廊,我第一次發現這無比熟悉的場景在另一種視角下竟然如此不同——在外等候的家屬因為只能等待而憂心忡忡,病人則會因為要獨自面對手術而感到緊張。

走進手術室,我躺在手術床上,被收走了眼鏡。手術里的一切一下變得十分模糊,我的安全感也直線下降。接好監護、擺好體味,聽着熟悉的話語,監護儀卻顯示我的血壓和心率都升高了。

中國麻醉周丨為理解病人,麻醉醫生沉浸式體驗了手術患者的一天 - 天天要聞

△術前麻醉醫生再次核查信息(模擬)

模擬完麻醉和手術,我又被擺渡車送回了乳甲外科病房。此時已經接近下午2時。只是沒吃早飯、中飯稍微延誤了一些,我的肚子卻餓得咕咕叫。

原來,手術床真的很窄,擺渡車和手術床突然移動或路遇顛簸時特別沒有安全感。麻醉機的一次性面罩塑料味真的很重,扣面罩時真的會有呼吸不暢、甚至窒息的感覺。眼鏡被取走後,近視人士真的會很害怕!

中國麻醉周丨為理解病人,麻醉醫生沉浸式體驗了手術患者的一天 - 天天要聞

△麻醉誘導(模擬)

更重要的是,麻醉醫生溫和、親切的態度很重要,專業、準確、不敷衍的解答很重要。進了手術間以後,盡量縮短等候時間、儘快誘導麻醉,對患者來說也很重要。每一位躺在手術台上的患者,都是有着豐富情感和個人故事的生命。

技術日臻完善,醫生的共情能力卻是技術所不能及

其實在我們科室,這樣的活動已經不是第一次。2023年暑假,我們為一百多名做手術的小朋友準備了獎狀。

來到手術室,大人都難免緊張,更不用說小朋友了。小朋友的恐懼心理加上家長們的擔憂,讓我們想到了這個辦法——給每個小朋友頒發一張獎狀,鼓勵他們勇敢接受手術。

每張獎狀上的字都是我們手寫的,而且根據每個小朋友的特點,絞盡腦汁想了很多評語:「美麗大方,外秀慧中」「文韜武略,才高八斗」「有勇有謀,聰明伶俐」等等。我們會當著小朋友的面,正兒八經地將獎狀送給他們的家長。

最開始,麻醉的訴求就是止痛。隨着手術量越來越多、手術難度越來越大,我們在手術過程中提供生命體征的監測、調控,保證患者術後的舒適,也成為了麻醉的一部分。

現在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人工智能、自動化已經進入了醫療領域。麻醉也是一個非常有可能被替代的工種。我們麻醉醫生和機器相比,優勢在哪?在保證了安全的前提下,我們還能給予患者什麼?我想在於我們擁有人類的情感,可以給予患者關懷。

對於機器而言,手術或許只是數字的疊加;但對我們醫生來說,一次手術也是一段與患者共度的時光。技術可以讓我們在醫學領域走得更遠,但共情的能力卻能讓我們與患者走得更近。

瀟湘晨報記者任彎灣 通訊員龔虹 魏來

爆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幫忙」一鍵直達「晨意幫忙」平台;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政企內容服務專席19176699651。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65歲大爺公園遛彎時暈倒,醫生告誡:老人,出門切記「3要點」 - 天天要聞

65歲大爺公園遛彎時暈倒,醫生告誡:老人,出門切記「3要點」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在周末的陽光明媚之下,鄭老先生與幾位老友正躺在城市南邊的金沙灘上,享受着難得的閑暇時光。他們的沙灘椅排成一排,偶爾有海浪拍打沙灘的聲音,帶來陣陣涼意。
「急危重症一體化診療」如何造福患者?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打破學科壁壘,醫療服務流程「無縫連接」 - 天天要聞

「急危重症一體化診療」如何造福患者?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打破學科壁壘,醫療服務流程「無縫連接」

為進一步推進區域性醫療中心學科建設和發展,加強重點學科建設成效,4月12日,「區域性醫療中心急診學科高質量發展學術會議暨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揭牌儀式」於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舉辦。記者了解到,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急危重症一體化診療能力提升建設項目」作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不僅標誌...
針灸治療骨質疏鬆,差點要了她的命 - 天天要聞

針灸治療骨質疏鬆,差點要了她的命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孫燕 張姨怎麼也沒想到,自己不就是想治療骨質疏鬆,怎麼差點要搶救?時間回到一個多月前,張姨從貴州老家來幫定居在杭州的女兒帶孩子,在女兒陪伴下做了一次體檢。結果骨密度檢查顯示張姨有骨質疏鬆。女兒諮詢了一下,說要長期服藥,並且定期複查骨密度。
關注帕金森病,街道請來專家,讓老年人知「帕」不怕 - 天天要聞

關注帕金森病,街道請來專家,讓老年人知「帕」不怕

極目新聞記者 王峻通訊員 張穎2024年4月11日是第28個「世界帕金森病日」,為廣泛開展疾病科普宣傳,讓社區居民群眾充分了解帕金森病,助力居民健康生活,武漢市江岸區人大一元街道工委充分發揮轄區人大代表資源優勢,組織區人大代表、武漢醫學會、陳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走進一元街道三陽社區,開展「知帕不怕 健康科普」...
為什麼吃了厄貝沙坦氫氯噻嗪左氨氯地平美托洛爾,血壓還180/100 - 天天要聞

為什麼吃了厄貝沙坦氫氯噻嗪左氨氯地平美托洛爾,血壓還180/100

我今年61了,身體一直還算硬朗,但這血壓問題真是讓我頭疼。每天吃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一片、苯磺酸左氨氯地平一片、還有琥珀酸美托洛爾一片,可那血壓計上的數字就是不肯往下掉,穩穩地停在180/100。說實話,每次看到那高高的血壓數字,我心裏就慌得一批。
聽到別人的咀嚼、清嗓聲就抓狂?你可能得了一種病 - 天天要聞

聽到別人的咀嚼、清嗓聲就抓狂?你可能得了一種病

受訪專家:南方醫科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肖蓉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歐陽雲霜每個人都有不喜歡的聲音,一般忍忍就過去了。但有些人對某些聲響極為敏感,完全無法忍受甚至會因此暴怒,就可能是心理異常狀態。《應用心理學》雜誌最近刊文指出,一些人受不了常見的咀嚼、清嗓聲,或許是「恐音症」。論文介紹,恐音症是種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