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患者僅十幾歲,這種病要警惕!

2024年03月24日12:00:27 健康 1652
不少患者僅十幾歲,這種病要警惕! - 天天要聞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脊柱退行性病變,多發於中老年人。然而「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青少年腰突症患者呈現增多趨勢,有的孩子才十幾歲便飽受腰突症困擾,影響正常生活和學習。

十幾歲的孩子得了腰突症

去年秋天開始,山西太原16歲男孩小樂(化名)經常喊腰疼。一開始家長沒在意,後來「從腰、屁股一直到腿上都疼」,嚴重時甚至睡不好覺。家長這才着了急,帶孩子去醫院就診,檢查發現竟是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症。

「以前只知道年紀大的人有這個病,哪能想到孩子也會得?」小樂的母親王女士既痛悔又詫異。她諮詢醫生後才知道,小樂患上腰突症,很可能與他經常久坐、運動太少有關。「他平時不愛動,課間休息也不怎麼起來,就在座位上坐着,加上課業負擔重,回家以後寫作業寫到很晚,腰椎壓力太大。」

記者採訪發現,類似病例並不少見。

「一到寒暑假,因為腰疼來就診的孩子特別多。有時一個門診30個號,將近三分之一是學生。」山西白求恩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王瑞說,以前他開展的腰突微創手術主要集中在50歲至75歲人群,但近些年20歲以下的患者在增加,最小的患者僅14歲。

「五六年前很少見到青少年腰突症患者,但這兩年可以說屢見不鮮。」山西白求恩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醫師王萍芝說,作為一種退行性疾病,腰突症本不應發生在青少年身上,但從臨床來看,青少年腰突症患者有增加的趨勢。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脊柱外科中心提供的臨床數據顯示,該院近10年來21歲以下腰突症接受微創手術治療的患者顯著增加,2014年到2019年的6年間約100例,而從2020年到2023年的4年間達120多例,患者高發年齡在16至19歲之間。

「青少年患者手術量確實在增加。」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祝斌及其團隊長期開展針對青少年腰突症的微創手術治療,近10年來經其手術治療的青少年腰突症患者達270餘例,且呈現逐年增長特點。「青少年腰突症發病率在0.1%至0.2%之間,雖然低於成人,但往往給患者和家庭帶來更為嚴重的負擔。」祝斌說。

腰突症緣何低齡化

據介紹,腰突症是在腰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基礎上,因外力等因素導致纖維環破裂,髓核從破口突出壓迫相鄰神經,使腰腿產生疼痛、麻木、酸脹等癥狀。

記者採訪了解到,先天性發育異常是導致青少年腰突症的重要因素。但與此同時,後天性致病現象正不斷加劇,亟待引起關注。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當前很多青少年經常久坐,一些孩子趴着午休,一些孩子每天背的書包過重,這些都會帶來腰椎間盤壓力負荷增大,「催老」腰椎。

多位專家提到,一些孩子使用的課桌椅與身高不匹配。王萍芝指出,現在的孩子普遍長得高、長得快,大個子坐小桌子,很容易加大腰椎間盤壓力。

記者了解到,根據2015年實施的國標GB/T 3976—2014《學校課桌椅功能尺寸及技術要求》,中小學課桌椅有0號到10號共11種型號,分別對應不同的學生身高。但現實中,很多學校的課桌椅高度並不符合學生身高要求。

記者在太原某中學隨機測量了初一年級部分課桌椅,發現與國標不符的情況較為普遍。部分課桌桌面高約735mm,接近國標2號課桌(桌面高730mm),對應身高範圍為165至179cm。但有些使用這類課桌的學生身高超過180cm,而且這些課桌配的一些座椅座面高達到460mm,遠高於國標2號420mm的標準,座椅高、桌面矮,學生用起來彎腰更厲害。

體育鍛煉不足是另一重要原因。

王瑞指出,體育運動不足,腰背肌肉、椎旁肌群和韌帶等得不到有效鍛煉,對腰椎間盤的支撐不足,加大腰突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專家提到,突擊式應對中考體測也會增加患腰突症的風險。王萍芝告訴記者,每到中考體測前一兩個月,來就診的學生會明顯增加,其中不乏腰疼的。特別是一些地區將仰卧起坐、坐位體前屈列為中考體測項目,如果平時沒有良好的訓練基礎,突擊強化受傷風險較大。

浙江師範大學附屬丁蕙實驗小學體育教師喬福存表示,有體育老師和家長建議中考取消仰卧起坐、坐位體前屈項目,目前一般認為,動作規範可以起到鍛煉作用,但如果動作過度或姿勢不正確,有損傷腰椎的風險。

專家還指出,青少年腰突症與肥胖有顯著相關性。祝斌說,在腰突症的孩子里,接近一半都有肥胖現象。一些孩子人高馬大,有人體重達200多斤,「肥胖會導致腰部肌肉鬆軟無力,腰椎穩定性降低,腰椎間盤壓力加大」。

共同呵護青少年腰椎健康

受訪專家指出,腰椎間盤一旦出現退變則不可逆,青少年過早患上腰突症,會對生活、學習和工作產生終生影響,大部分人要「與醫生打一輩子交道」,其中女性還會在孕產期面臨額外風險。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脊柱外科中心副主任醫師毛路表示,預防青少年腰突症,學校、老師、家長必須形成合力,保證學生課間活動時間,避免孩子久坐;同時要開足體育課,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動作指導,做到科學鍛煉。

王萍芝建議,應當針對當前青少年腰椎壓力較大的新情況,優化中小學體育課程和中考體測項目,有針對性地加強頸椎、腰椎部位的訓練,如納入卷腹、平板支撐等動作。同時,要注意體育訓練的科學性,避免體育教育應試化;要循序漸進,避免不科學運動造成腰椎損傷。

考慮到課桌椅不適配給學生健康帶來的風險,多位專家建議,應適時加大相關財政投入,推廣使用可調節式課桌椅;同時強化相關督導檢查,保證學校根據學生身高做到課桌椅高度動態調節,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套「合身」的課桌椅。此外,一些學校通過採購可仰躺桌椅、開闢午睡區等方式,避免趴睡帶來的腰椎損傷,值得借鑒。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很多家長和老師都不認為孩子會得腰突症,對此疏於防範,也缺乏有效應對。

有臨床醫生表示,一些青少年出現腰腿疼癥狀後,部分家長沒有第一時間到正規醫院就診,而是到附近小診所、中醫館按摩,反而可能加重病情;有家長聽信網絡廣告隨意服藥,也存在一定風險。專家建議,加強青少年腰椎疾病方面的知識宣傳,共同為青少年健康織密保護網。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宋慧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新華社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讀這本書!健康的習慣也可以很輕鬆 - 天天要聞

讀這本書!健康的習慣也可以很輕鬆

人類的壽命更長了,但生活質量也更好了嗎?數據顯示,如今患慢性疾病的人數量眾多,人們的生活質量堪憂。如何做出微小的生活習慣改變,讓身體年齡比實際更年輕?如何讓提升你的健康壽命,既要活得長,更要活得好?如何從零開始學做人生的健康規劃,讓你從容不
中老年人普遍肝血不足,煮粥時加點它,能緩解眼乾、失眠 - 天天要聞

中老年人普遍肝血不足,煮粥時加點它,能緩解眼乾、失眠

你是不是也常常覺得眼睛乾澀、打不起精神,晚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眠?明明白天也沒熬夜、也沒喝咖啡,卻總是覺得腦子像糊了一層漿糊——這可不僅僅是「年紀大了」那麼簡單。中老年朋友尤其要警惕:一旦肝血虧虛,身體就像缺了一桶「潤滑油」,眼睛乾燥、睡眠難安
「1+1>2」,降壓藥聯用的隱藏技能,你用對了嗎? - 天天要聞

「1+1>2」,降壓藥聯用的隱藏技能,你用對了嗎?

有位朋友跟華子說,他現在服用替米沙坦,但是血壓控制的不理想,是不是需要加大劑量或是換成其他降壓藥物,比如氨氯地平呢?華子告訴他,增加劑量或是換藥,都不算最好的選擇,其實可以考慮在替米沙坦的基礎上,增加氨氯地平進行聯用,很可能會出現「1+1>
同濟醫院黨政領導深入調研科技創新進展 加速創建國家醫學中心 - 天天要聞

同濟醫院黨政領導深入調研科技創新進展 加速創建國家醫學中心

極目新聞通訊員 童萱攝影 陶繼東5月5日,同濟醫院黨委書記唐洲平、院長鬍俊波率隊深入光谷生物園科創公司開展專題調研,實地考察同濟醫院在此推進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情況。同濟醫院科創成果、科創產業的積極推進,不僅是同濟醫院在綜合類國家醫學中心創建征程中的關鍵一環,更是醫院肩負科技創新自立自強使命,積極融入國家...
為什麼一到夏天,手上就長透明小水泡 - 天天要聞

為什麼一到夏天,手上就長透明小水泡

夏天來了,很多人手上會長一些透明的「小水泡」,雖然不疼,但是癢到讓人懷疑人生,一不小心撓破後,裏面會流出一些液體。這些既影響美觀又奇癢無比的小水泡,到底是什麼?
馬上評|子宮肌瘤驚現男性患者,如此論文何以一路綠燈? - 天天要聞

馬上評|子宮肌瘤驚現男性患者,如此論文何以一路綠燈?

涉事論文於2017年6月發佈在《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誌。圖/電子雜誌截圖近日,一篇題為《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圍手術期的情緒和生活質量臨床應用效果》的論文引發廣泛關注。論文中稱「選取了子宮肌瘤患者8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男性會患子宮肌瘤?該論文被指「過於離譜...
去了日照8次,我的建議是... - 天天要聞

去了日照8次,我的建議是...

誰懂啊!去日照玩了一趟,3天花了不到1000塊。日照的景點多數都免費,只要提前做好攻略,真的很適合學生黨窮游~景點也很集中,但是一些細節還是要注意。建議參考本攻略~去日照玩3天行程安排:Day1:萬平口3號門-太公島牡蠣公園-第三海水浴場-大泉溝漁港-奧林匹克水上運動公園Day2:燈塔廣場-巧克力漁家-日照科技館-日照海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