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狹窄很可怕,過度灌注更可怕!

2023年10月24日19:38:05 健康 1514

70多歲的林奶奶,既往有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平素並未規律服藥,血壓、血糖控制一般。8月以來,林奶奶反覆出現頭暈、右側肢體無力、行走不穩,曾到外院就診。

外院頭顱MRI顯示林奶奶左側基底節區腦梗死。經治療後,林奶奶的肢體無力的情況有所改善,但活動仍不靈活,不敢行走。為尋求進一步診療,林奶奶在家人陪同下來到廣東三九腦科醫院

神經內二科寧偉芹醫師接診患者後,安排完善相關檢查。CTA檢查提示患者頭頸部動脈粥樣硬化,其中左側頸總動脈分叉口-左側頸內動脈起始部局部管腔基本閉塞。DSA腦血管造影結果提示:左側頸內動脈起始部重度狹窄,狹窄率約90%,累及長度約20mm,狹窄遠端血流緩慢,前交通開放右-左代償;右側頸內動脈起始部中度狹窄,狹窄率約40%,累及長度約15mm;右側頸內動脈海綿竇段中度狹窄,狹窄率約60%,累及長度約10mm。

經腦血管病MDT多學科會診,考慮患者為左側頸內動脈起始部重度狹窄,血管內治療指征明確,無絕對禁忌症。

與家屬充分溝通、告知病情及手術相關風險後,決定為患者行左側頸內動脈起始部重度狹窄球囊擴張血管成形+支架植入術。術後,神經內二科主任鍾水生查房時,發現患者意識模糊,右側肢體肌力2-3級。複查CT顱腦平掃提示左側大腦半球腫脹。

血管狹窄很可怕,過度灌注更可怕! - 天天要聞

鍾水生閱片後分析,患者左側額顳頂枕島葉皮層及基底節區見瀰漫高密度影,伴有左側腦腦溝、腦回變淺,考慮與左側頸內動脈開通後,引起高灌注造成造影劑外滲相關。應立即嚴格控制血壓、清除氧自由基,適當脫水等治療。經及時治療1周後,林奶奶轉危為安。

鍾水生指出,腦血管狹窄病人開通血管後有3%-4%概率發生過度灌注,因此為防止術後發生過度灌注,需注意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有無新發神經系統癥狀,如有異常,應立即複查頭顱CT,而後立即處理,以防手術前功盡棄。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靜安區中心醫院中醫科新病房啟用,這些亮點值得期待 - 天天要聞

靜安區中心醫院中醫科新病房啟用,這些亮點值得期待

近日,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中醫科病房順利完成整體搬遷,新的病房位於醫院3號樓(急診樓)12樓,以「更上一層樓」的姿態,為患者打造更加優質、舒適的住院環境。新病房寬敞明亮,配備獨立的衛浴設施,現代化的呼叫系統觸手可及,患者只需輕輕一按,醫護人員就能第一時間響應。病房走廊內外裝飾融入了傳統中醫元素,與現代...
這些App、SDK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存在問題!中央網信辦通報 - 天天要聞

這些App、SDK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存在問題!中央網信辦通報

根據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佈的《關於開展2025年個人信息保護系列專項行動的公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法》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中央網信辦組織對App、SDK收集使用個...
91歲大爺確診喉癌,接受高難度半喉切除術!提醒:長期吸煙、酗酒很危險 - 天天要聞

91歲大爺確診喉癌,接受高難度半喉切除術!提醒:長期吸煙、酗酒很危險

眾所周知,咽喉是人體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器官,集中着呼吸、發音和吞咽等功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日,長沙泰和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毛坤華帶領的醫護團隊成功為一位 91 歲高齡患者實施「氣管切開術+垂直半喉切除術+喉功能重建術」。術後患者恢復良好,現已康復出院。近日,91歲徐爹爹(化姓),因反覆頭暈、肢體乏力,伴有眩暈...
人民日報: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對待患者就講一個厚道 - 天天要聞

人民日報: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對待患者就講一個厚道

厚道,是一種兼具道德厚度與行為溫度的價值準則,不僅是衡量醫德的精神刻度,更是踐行醫者初心的精神底色。近日,《人民日報》以《對待患者就講一個厚道》為主標題,生動報道了我院醫務工作者傳承「厚道行醫」文化,為無數家庭點亮生命曙光的感人事迹。
體重管理起來!成都「萬步有約」健走激勵大賽啟動 - 天天要聞

體重管理起來!成都「萬步有約」健走激勵大賽啟動

5月8日,由成都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成都市體育局聯合主辦的成都市2025年「萬步有約」健走激勵大賽啟動儀式在溫江區金馬街道濱河公園舉行。本次活動積極響應「體重管理年」的號召,旨在通過推廣健走運動,幫助市民管理體重,邁向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