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糖尿病的人,如果有了周圍神經病變,要怎麼辦?

2022年11月01日23:57:22 健康 1094

有位患糖尿病的老患者和華子說,感覺自己的手腳發麻,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是糖尿病引起了周圍神經病變,這是個什麼病,以後要怎麼治療呢?

華子說,患糖尿病的人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就有可能造成周圍神經損傷,尤其是長期患病的人群,超過10年的糖尿病人,有半數的人會發生周圍神經病變,但疾病形成機制現在尚不明確,所以治療也要從多方面入手。

有糖尿病的人,如果有了周圍神經病變,要怎麼辦? - 天天要聞

一、糖尿病會引起周圍神經病變

現在人們還沒有弄明白糖尿病引起周圍神經病變的確切機制,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與長期嚴重的高血糖有關。從而導致了微血管病變、DNA損傷、氧化應激損傷、神經炎症、細胞營養障礙等多種反應,最終導致神經細胞不可逆的損傷。

周圍神經病變的典型癥狀,就是在四肢遠端出現灼燒、針刺、蟻走、麻木、疼痛等多種感覺異常。同時也有可能累及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等多個系統,導致心率過快或過緩、血壓調節異常、消化不良、排尿異常、性功能障礙等多種癥狀。

不過此病沒有特異性的診斷方式,出現上述癥狀的糖尿病患者,在排除了血管炎症、脊椎疾病、腎功能不全、甲狀腺疾病、感染性疾病、藥物不良反應等其他因素影響後,可考慮發生了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有糖尿病的人,如果有了周圍神經病變,要怎麼辦? - 天天要聞

二、控制血糖是治療的關鍵

糖尿病引起周圍神經病變的可能機制中,最主要的是「山梨醇蓄積假說」。人體的血糖(葡萄糖)正常代謝時有兩種主要途徑,一是進行有氧代謝,最終會生成水和二碳化碳;二是進行無氧代謝,生成乳酸。

但是當血糖過高時,主要代謝途徑無法利用全部的葡萄糖,就會使葡萄糖的旁路代謝增多,使葡萄糖在醛糖還原酶的作用下,生成山梨醇。大量的山梨醇蓄積,就會引起周圍神經損傷。

所以說,高血糖是導致疾病的直接原因,治療的關鍵就是控制好血糖,一般來說,把糖化血紅蛋白(HbA1c)控制在7%以內,就可以較好地預防周圍神經病變。

有糖尿病的人,如果有了周圍神經病變,要怎麼辦? - 天天要聞

三、藥物治療要從多個方面入手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機制不確切,可能有多個危險因素,所以藥物治療也要從多方面入手。

1、改善代謝紊亂:可以使用依帕司他,這是一種醛糖還原酶抑製劑,可以阻止葡萄糖進行旁路代謝,減少山梨醇的生成和蓄積。

2、對抗氧化應激:可以使用硫辛酸,這是一種B族維生素,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可以降低神經組織的脂質氧化,可以抑制蛋白質糖基化,並且也有抑制醛糖還原酶的作用。

有糖尿病的人,如果有了周圍神經病變,要怎麼辦? - 天天要聞

3、改善微循環:可以使用胰激肽原酶,可以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障礙,增加對神經組織的營養和氧氣供給。

4、促進神經修復:可以使用甲鈷胺,促進神經細胞的核酸代謝與蛋白質合成,促進軸突的運輸功能與再生。

5、緩解疼痛癥狀:周圍神經病變的主要癥狀是疼痛,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需要進行止痛治療。抗抑鬱藥物、抗神經痛藥物、中樞性鎮痛藥物,都可以用於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止痛治療,具體藥物選擇,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有糖尿病的人,如果有了周圍神經病變,要怎麼辦? - 天天要聞

總結一下,長期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人,容易出現周圍神經病變,高血糖是引起疾病最主要的原因,控制血糖是治療的關鍵。但疾病機理現在並不明確,藥物治療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具體藥物的選擇與使用,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對用藥有疑惑,請諮詢醫生和藥師。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識。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入伏必吃三道菜!老理兒養生講究全給您掰扯明白了 - 天天要聞

入伏必吃三道菜!老理兒養生講究全給您掰扯明白了

今兒個咱嘮嘮這小暑跟三伏天的事兒,順帶跟您說說咱北京人入伏後必吃的三道硬菜!您瞧啊,小暑眼瞅着就到了,這天兒是一天比一天熱乎。要說這三伏天,可是一年裡陽氣最足、濕氣最重的時節兒,也是調補身子的黃金窗口兒。
你真的需要減重嗎? 「科學減重標準」了解下 - 天天要聞

你真的需要減重嗎? 「科學減重標準」了解下

轉自:經濟日報近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北京大學糖尿病中心主任紀立農教授與阿里健康聯合發佈「科學減重標準」,希望通過規範的營養管理、運動干預、藥物治療,幫助超重與肥胖人群開啟科學減重之旅。
油膩大叔控糖 60 天變型男,控糖真的這麼管用嗎? - 天天要聞

油膩大叔控糖 60 天變型男,控糖真的這麼管用嗎?

最近幾年,互聯網上颳起了一陣「控糖」風,說「控糖」能減肥,能美容、養顏,控糖60天就能從油膩大叔變成健碩型男,還能預防各種慢性病。身邊好多朋友都在喊着要「控糖」。不過,控糖控的到底是什麼糖呢?飲食里的碳水又該怎麼算?今天我就來和大家好好嘮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