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心電圖分析:
P波規律出現,在I、II、III、aVF及胸導聯直立向上,avR倒置,PR間期0.18s,心房率約60bpm,所以基礎心律為竇性心律。紅色標記的都是竇P。
R3、R8後有提前出現的P'(藍色標記),其後無QRS波群,伴不完全代償間歇,所以P'是房性早搏未下傳。
R4、R9呈和竇性QRS略有差異,和竇P有不同成對重疊,聯律間期約1.65s,考慮是過緩的交界性逸搏,或高位室性逸搏。
圖2心電圖分析:
基礎心律是竇性心律。紅色標記的都是竇P。
R4後有P'(藍色標記),是房性早搏未下傳。
R5其前有P'波(藍色標記),在II、III、aVF倒置,avR直立,PR間期>0.12s,聯律間期約1.4s,由此可知其為過緩的房性逸搏。其後有竇P(紅色標記)。
圖3心電圖分析:
基礎心律是竇性心律。紅色標記的都是竇P。
R3後有P'(藍色標記),是房性早搏未下傳。
R4為過緩的交界性逸搏。其後有竇P(紅色標記)。
圖4心電圖分析:
基礎心律是竇性心律。紅色標記的都是竇P。
R1、R3、R5後有P'(藍色標記),是房性早搏未下傳。
R2、R6為過緩的交界性逸搏,和竇P有不同成對重疊。
圖5心電圖分析:
基礎心律是竇性心律。紅色標記的都是竇P。
R4、R7、R9後有P'(藍色標記),是房性早搏未下傳。R14是房性早搏。
R5、R8、R10為過緩的交界性逸搏,和竇P有不同成對重疊。
相關知識點:
一、房性早搏
起源於左、右心房、房間隔、腔靜脈和冠狀靜脈竇口附近的早搏,稱為房性早搏(APB)。在各種早搏中,以房性早搏的發生率最高。
Holter監測顯示,正常人群中房性早搏發生率75%-90%,大多數非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房性早搏是偶發的,24小時房性早搏總數不超過100次。
起源於T波頂峰上的房性早搏誘發房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及心房顫動的發生率高。
房早心電圖特徵:
①期前出現的異位P'波,其形態與竇性P波不同;
②P'R間期>0.12秒;
③大多為不完全性代償間歇,即早搏前後兩個竇性P波的間距小於正常PP間距的兩倍。
二、房性逸搏
在竇性頻率下降的情況下,心房內異位起搏點被動性地發放一次或連續兩次激動,形成的被動性的房性抑動,稱為房性逸搏。
診斷條件:
1,延緩出現的單個或成對房性搏動, P'波形態與竇性P波不同。
2,逸搏間期0.1-1.2s,頻率50-60bpm。
3,P'-R間期≥0.12s。
房性逸搏連續出現三次或三次以上,稱為房性心律(房性逸搏心律)。
三、加速的房性逸搏
診斷要點:
①提早的P'波形態與竇性P波不同。
②聯律間期在0.6-1s,心房率60-100bpm。
③P'R間期≥0.12s。
房性逸搏連續出現三次或三次以上,稱為加速的房性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