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骨拔高,魔鬼的契約!

2025年04月11日09:53:07 健康 1724

犧牲健康,換取長高10厘米,如果是你,你願意簽下這份「魔鬼契約」嗎?

2021年,江蘇女孩小夢在社交平台上偶然發現了一個名為「斷骨增高術」的群組。群內鋪天蓋地的「成功案例」讓她心動不已。

據群里宣傳,土耳其的無外架內置手術被描述為「安全無痛」「疤痕微小」,醫托梁某甚至承諾「無感染先例」。

身高僅1.55米的小夢,懷着對高挑身材的渴望,最終支付60萬元,分兩次在土耳其接受了大腿內置和小腿外架手術。

斷骨拔高,魔鬼的契約! - 天天要聞

手術的過程十分殘酷——

外架手術需截斷腿骨,用鋼針穿透皮膚固定斷骨,外部安裝圓環支架,每天手動旋轉旋鈕拉伸雙腿,持續一年半;內置手術則在腿骨中植入電磁驅動髓內釘,通過體外遙控牽引。

做完手術後,小夢成功從,1米55「長」到了1米68,可到了術後第六個月,小夢的右小腿突然紅腫潰爛,膿液滲出,確診為急性骨髓炎。

噩夢從此開始,醫托梁某卻威脅她必須隱瞞實情,否則停止治療,土耳其醫生僅開具口服抗生素,最終導致病情拖延惡化為慢性骨髓炎。

斷骨拔高,魔鬼的契約! - 天天要聞

如今,小夢體內的髓內釘因取出風險過高而無法拆除,磁鐵部件可能生鏽,內固定裝置隨時可能斷裂。

她形容自己「像帶着一顆定時炸彈」,雙腿疼痛僵硬,無法奔跑、下蹲,甚至無法正常站立。更諷刺的是,她的經歷又被醫托包裝成「反面案例」,轉而推銷所謂更安全的「全內置手術」。

那麼,到底什麼是斷骨增高術呢?所謂的斷骨增高術,醫學名稱其實是「肢體延長術」,最早由蘇聯醫生伊里扎洛夫於20世紀50年代發明。

這項技術的初衷,是用於治療先天畸形、創傷性骨缺損等疾病。其原理是通過截斷骨骼並安裝外固定支架,利用組織再生能力緩慢拉伸斷骨間隙,從而實現肢體延長。

然而,這項技術自誕生之初便伴隨着高風險。手術可能損傷神經、血管,引發感染、骨髓炎,甚至導致終身殘疾。

2006年,我國原衛生部明確禁止將肢體延長術用於美容目的,僅允許三級以上醫院在嚴格適應證範圍內開展。

但是,在暴利驅使下,不法分子通過社交平台將手術包裝成「安全快捷的增高方案」,誘導健康人群接受手術,屢禁不止。

2020年,山東菏澤某醫院違規開展手術,導致患者術後膝蓋無法伸直;2022年,江西一名19歲女生因脛腓骨延長術致殘,需終身依賴拐杖。

類似案例背後,是無數醫托的瘋狂收割——他們以「現身說法」展示虛假療效,收取高額傭金,甚至威脅患者隱瞞併發症。

斷骨增高術的泛濫,除了暴利驅使,更深層的原因,是社會對身高的畸形追捧。很多人認為高即為美,即為成功,醫托們正是抓住這種心理,營造了群體焦慮。

專家指出,身高受遺傳影響顯著,骨骼生長板閉合後,任何極端手段都無法逆轉自然規律。

而那些冒着風險「拔高」的人,往往陷入更深的痛苦。正如小夢所言:「長高後的每一刻,都在為虛榮心買單。」

真正的美,源於對自我的接納與珍視。與其追逐虛幻的標準,不如學會欣賞獨一無二的自己。

社會需要更多元的價值導向,媒體應減少對身高標籤的渲染,醫療機構則需加強科普,揭露非法手術的危害。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斷骨嵌釘,只有血淚,絕無美矣。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為何人最終都會死亡呢?醫生從血管的角度來講,答案很簡單 - 天天要聞

為何人最終都會死亡呢?醫生從血管的角度來講,答案很簡單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時不時會遇到一些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患者。他們中,有些正經歷着慢性疾病的折磨,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每天都在與身體的「不聽話」作鬥爭。這些疾病不僅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和工作,更帶來了心理上的沉重負擔。
大便是腸胃的鏡子,出現這3種大便,趕緊調調脾胃 - 天天要聞

大便是腸胃的鏡子,出現這3種大便,趕緊調調脾胃

在繁忙的工作和多變的生活節奏中,許多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腸胃不適的困擾。或是經常腹瀉,影響了工作效率;或是便秘纏身,讓人焦躁不安;又或是不明原因的腹脹、消化不良,嚴重時甚至影響生活質量。有時候,我們會去醫院做個檢查,醫生說「注意飲食,調整
讓呼吸更自由!2025世界哮喘日科普活動在廣州舉辦 - 天天要聞

讓呼吸更自由!2025世界哮喘日科普活動在廣州舉辦

2025年5月6日是第27個世界哮喘日,今年主題為「讓吸入治療惠及所有哮喘患者」。為提升公眾對哮喘防治的認知水平,由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生物島實驗室指導,廣東省呼吸與健康學會主辦,廣州市廣播電視台協辦的「護肺健康 暢享呼吸」世界哮喘日科普活動,在廣州國際媒體港舉行。院士、專...
【有醫說醫】第27個世界哮喘日:我國患者超4500萬人,有病還能運動嗎? - 天天要聞

【有醫說醫】第27個世界哮喘日:我國患者超4500萬人,有病還能運動嗎?

「每次發作時,感覺我就像是一條被撈出水的魚,又像被吸進外太空,空氣稀薄,控制不了一點。」這是哮喘患者在網絡分享的自嘲留言,詼諧中透着無奈,也讓更多人直觀感受到,哮喘並非小病,而是一種隨時可能打亂生活節奏的慢性疾病。每年春季,全國各地樹木植物陸續進入飛絮期,加之氣候溫差頻繁變化,通常被視為哮喘急性發作...
《黃帝內經》空腹睡覺的智慧:不吃夜宵反而更健康? - 天天要聞

《黃帝內經》空腹睡覺的智慧:不吃夜宵反而更健康?

現代人睡前刷手機、吃夜宵已成習慣,但2300年前的《黃帝內經》卻提出"胃不和則卧不安",主張"空腹而眠"。古人這種反常識的養生法,如今被科學證實:適當飢餓感能讓睡眠質量翻倍!今天我們就來破解這個"餓着睡更香"的千古謎題。 一、《黃帝內經》到
剛睡醒還累?身體在給你發「信號」啦! - 天天要聞

剛睡醒還累?身體在給你發「信號」啦!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晚上早早爬上床,一覺睡到自然醒,可起床後還是感覺渾身疲憊,就像沒睡過一樣。這是咋回事呢?今天咱就來嘮嘮,為啥剛睡醒身體卻還是很累。 在古代,人們就很重視睡眠,中醫經典《黃帝內經》里就提到「起居有常」,強調了合理作息對
帶狀皰疹引發「世界第一痛」,甘肅老人坐飛機來漢接受微創除痛 - 天天要聞

帶狀皰疹引發「世界第一痛」,甘肅老人坐飛機來漢接受微創除痛

極目新聞通訊員 張夢石 譙玲玲 鍾亞春76歲的吳奶奶近日從甘肅蘭州坐飛機來到湖北武漢,接受「世界第一痛」即三叉神經痛的治療。5月6日,在武漢市第一醫院疼痛科病房內,老人術後疼痛大為緩解,即將出院的她拉着醫護的手道別。老人拉着醫護的手表示感謝 通訊員 代雨朦 攝吳奶奶家住甘肅省蘭州市,育有一兒三女。20多天前,其...
手腳一旦出現這4種異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儘早檢查 - 天天要聞

手腳一旦出現這4種異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儘早檢查

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忽視了生活習慣對血管的毀滅性傷害,不知不覺中,血管就悄悄「報廢」了。那麼,哪些習慣會加速血管的「報廢」?出現哪些異常,意味着血管堵了?一起來看 年輕人常做的3件事正加速血管報廢 ■高糖飲食每天奶茶甜點不離口,熬夜還要吃夜宵,這些習慣會不斷腐蝕血管內皮,讓血管壁「坑坑窪窪」。■高...
《中國醫藥指南》:深表歉意,辭退涉事編輯 - 天天要聞

《中國醫藥指南》:深表歉意,辭退涉事編輯

【來源:新聞晨報】此前被媒體報道的 多篇婦科論文及文獻中出現「男性病例」一事中 ,其中兩篇涉及文獻均發表在《中國醫藥指南》期刊,如宮頸癌、高危產婦等論文中出現多個男性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