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上學門診」,一號難求

2025年04月13日16:30:33 健康 1564

北京兒童醫院是我國最早一批開設兒童心理門診的三甲醫院,去年6月,醫院從原來兒童心身醫學科的基礎上,單獨分出了一個「拒絕上學門診」。門診開設10個月,接診近一萬人次。心理方面的問題分抑鬱、焦慮、雙相情感障礙等,拒絕上學屬於什麼問題?為什麼這麼多孩子出現這種狀況,以至於一號難求?


開診10個月、接診近萬人次
「拒絕上學門診」一號難求


清明假期結束後的第一天,北京兒童醫院挂號系統內,拒絕上學門診的一周號源顯示全滿。李瑛是這個門診的負責人,今天他接診的第一位患者是14歲的千千,她是因為遭遇校園暴力,進而拒絕上學的。


「拒絕上學門診」,一號難求 - 天天要聞


與千千不同,16歲的佳佳不肯去學校的原因卻是從一卷塗改帶找不到開始的。佳佳和媽媽都知道,導致她不能上學的肯定不是那捲用完了的塗改帶,而是長期積壓在內心的焦慮、迷茫。巨大的學業壓力讓佳佳喘不過氣,她不知道怎麼訴說,只有手腕上那一道道深深淺淺的傷疤知道,她已經承受不住了。


「拒絕上學門診」,一號難求 - 天天要聞


北京兒童醫院,李瑛接診了因為各種原因而拒絕上學的青少年。拒絕上學不是一種疾病,對於兒童青少年來說,不管哪種心理問題導致功能受損,直接表現出來的行為很可能就是拒絕上學。


「拒絕上學門診」,一號難求 - 天天要聞


北京兒童醫院拒絕上學門診副主任醫師李瑛:初一群體和高三群體是比較常見的,然後是初三和高一群體,它是有這樣年齡的特點。有的孩子比如有焦慮、抑鬱是比較常見的,軀體化也是比較常見的,有的會共病強迫,不能說百分之百,但是如果這個孩子已經維持不住上學的時候,其實就提示他的問題到了至少中度以上的水平了。


走不進校門的孩子
走不出焦慮的家長


兒童青少年的任何心理和情緒障礙都有可能導致拒絕上學,據相關文獻介紹,全球大約17.8%的兒童青少年存在拒絕上學及其相關問題。我國兒童心身醫學科普通門診中大概有20%到30%的患兒有拒絕上學問題。


醫生介紹,生物、心理、家庭、社會四個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了孩子拒絕上學的行為。突然遭遇這種情況的家長往往手足無措。在拒絕上學門診記者看到,很多父母為了帶孩子看病,放下手中的工作專程請假前來。在問診中,家長對孩子未來的期待和無法跟上同齡人腳步的焦慮,成為治療過程中首先需要克服的,李瑛和其他醫生們要幫助父母們把期待調整回合理區間。


接診過程中李瑛發現,一些父母過來求助的時候往往急於求成,認為看完醫生孩子就能回到學校了,有的家長甚至暴力逼迫孩子返校,這些做法都會增加孩子的壓力,結果適得其反。


「拒絕上學門診」,一號難求 - 天天要聞


李瑛:父母在這個過程當中,在早期的時候往往會採取一些比較極端的方式,比如說拖着拉着去送他上學,或者是大罵一頓、打一頓,這樣的情況在門診當中都出現過,而孩子在父母的這種應對之下會變得更糟糕。其實孩子們在遇到這個問題時,自己也很困惑,而父母最應該做的其實是先去接受和面對,同時站在孩子的角度嘗試去理解一下他,讓他知道爸爸媽媽是跟他在一起的。


在診療過程中,李瑛醫生注意到,如果全家都以治療孩子拒絕上學的問題為中心,孩子的心結可能越來越解不開。所以她建議家長可以選擇不再關注、談論孩子上不上學的問題。


「拒絕上學門診」,一號難求 - 天天要聞


李瑛:當你真正接納孩子的時候,他自然而然會向你靠近,因為爸爸媽媽和孩子的鏈接其實一直在那裡的。我們還是要相信孩子,他們的成長的力量是很足的,只是幫他們去梳理清楚,然後把被卡住的點幫他打開。


強行返校適得其反
重在激發孩子內在動力


家長克服焦慮,換位思考,百分之百地接納孩子之後,拒絕上學門診的治療就可以轉向孩子了,如何激發孩子內在動力成為治療的關鍵。


在治療中,李瑛會給家長兩張表格,分別是《心身治療家庭計劃表》和《行為觀察記錄表》。《計劃表》用於安排孩子一周七天的活動。父母可以與孩子共同約定,進行以文娛活動為主的非課業學習,比如看書一小時、下樓運動一小時等。《觀察表》則是記錄孩子作息、服藥等情況。整個治療是一個持續積蓄力量、小步上台階的過程,又叫作行為激活。


「拒絕上學門診」,一號難求 - 天天要聞


李瑛:很多父母總是關注大進步,但是忽略小進步,但是其實我們需要去守住小進步。至於什麼時候返回學校,其實在門診當中,更多的是讓家長朋友放下,因為一旦有期待的時候,就會影響到當下的進展。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接受治療的孩子在一段時間以後通常都會獲得動力嘗試重回校園,但有一半以上的孩子會再次退縮。


李瑛:從干預的情況來看,大概有1/3左右的孩子是可以返回校園的,或者進入到一種過渡上學的狀態,有2/3的話還需要再進一步的干預。


「拒絕上學門診」,一號難求 - 天天要聞


當上學被視作「絕對正確」,離開學校的孩子就要面臨更加大的壓力。實際上拒學的終點是重新找到自我延伸的方式,重要的是幫孩子找到那個卡住的結,從中突破,再次出發。即便不能返校,人生仍會繼續。無論結果如何,對於在困境中努力摸爬了一遭的孩子,都會收穫屬於自己的獨特禮物。




來源 | 澎湃新聞
編輯 | 段旭君
責編 | 潘從軍
審核 | 張暢
監製 | 婁翠微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23120190001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天府腫瘤大會|川腫實踐:張國楠教授詳解卵巢癌全程管理「六句箴言」 - 天天要聞

天府腫瘤大會|川腫實踐:張國楠教授詳解卵巢癌全程管理「六句箴言」

編者按:近年來,由於診療模式的改變,卵巢癌的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總生存期均有了顯著延長。為了更好地開展臨床工作,四川省腫瘤醫院張國楠教授提出卵巢癌全程管理「六句箴言」:決策是方向,手術是基石,化療是關鍵,PARP抑製劑是希望,MDT是護航,全程管理是保障。4月25~27日在成都召開的第七屆天府腫瘤大會上,《腫...
看到山東霍護士「男人長子宮」的笑話,董小姐可以鬆口氣了 - 天天要聞

看到山東霍護士「男人長子宮」的笑話,董小姐可以鬆口氣了

文/桐城一派醫療界的瓜,吃不完,真的吃不完。董小姐的瓜還沒有吃完,南京和山東的瓜又熟了。據媒體報道,南京南泰中西醫結合醫院涉嫌違規提供輔助生殖服務。5月4日晚,秦淮區衛健委等相關部門成立聯合調查組,到場開展調查問詢、封存有關資料、查驗暫扣相
夏季小心這種毒素!這3類食物容易隱藏 - 天天要聞

夏季小心這種毒素!這3類食物容易隱藏

夏天到了許多人愛「嗦粉」不過,「嗦粉」雖開心但你知道嗎?潮濕多雨和高溫的天氣河粉、米粉等濕粉容易被微生物污染進而產生米酵菌酸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01米酵菌酸的可怕之處米酵菌酸是食物被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污染後產生的一種毒素。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環境(26~28℃ 是該菌的最佳產毒溫度...
海南一地4人被通報 - 天天要聞

海南一地4人被通報

近日,海南省定安縣紀委監委通報四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分別是:一、定安縣教育局原黨委書記、局長王波違規收受禮品禮金、接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等問題。2021年至2024年,王波直接或通過其家人多次違規收受管理服務對象所送高檔白酒、香煙等禮品和禮金;先後多次接受管理服務對象宴請,宴請費用由管理...
蘋果攜手哈佛揭秘女性健康研究,月經周期對運動時間影響微乎其微 - 天天要聞

蘋果攜手哈佛揭秘女性健康研究,月經周期對運動時間影響微乎其微

IT之家 5 月 6 日消息,蘋果公司攜手哈佛大學,公布了「Apple Women』s Health Study」最新研究報告,研究分析了超過 11 萬名參與者的 2200 萬次運動數據,發現步行、騎行、跑步、功能性力量訓練和瑜伽是最常見的五種運動類型。蘋果公司於 2019 年宣布啟動三項全新研究項目,其中一項攜手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美國...
當心!長時間咳嗽?可能是哮喘丨健康總動員 - 天天要聞

當心!長時間咳嗽?可能是哮喘丨健康總動員

2025年5月6日是第27個世界哮喘日咳嗽變異性哮喘是一種以慢性咳嗽為唯一或主要癥狀的特殊哮喘類型被稱為「沉默哮喘」因其缺乏典型哮喘的喘息、呼吸困難等表現常被誤診為感冒、支氣管炎等疾病導致延誤治療本期嘉賓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上海市閔行區醫學會變態反應專業委員會委員 周傑點擊收聽完整內容何為...
當腦血管遭遇「驚雷」,警惕蛛網膜下腔出血!這些保命知識速看! - 天天要聞

當腦血管遭遇「驚雷」,警惕蛛網膜下腔出血!這些保命知識速看!

「醫生,我頭痛得像要炸開,真的想死!」凌晨03:00,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神經內科三病區收住一個48歲中年女性患者,患者看到接診醫生時,直述頭痛異常。當時接診醫生迅速判斷:外院CT顯示蛛網膜下腔出血,查體發現頸部僵硬如木板,下頜與胸口距離超三指——這是腦動脈瘤破裂的典型信號!立馬進行院內MDT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