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詹森效應」:為什麼孩子平時學習很努力,成績卻一般?

2023年04月17日06:51:01 心理 1959

心理學「詹森效應」:為什麼孩子平時學習很努力,成績卻一般? - 天天要聞

班級里的一個女學生給我發消息。

這個女生平時學習很努力,特別刻苦;下課了,不願意出去玩,在教室里背書。

平時上課,回答問題也特別積極。

各科老師對她的評價是:很努力,很刻苦。

但每一次考試,她都考不出「好的成績」。

始終都是班級中等偏上的水平,不上不下。

這個問題,我們這些做老師的也特別無奈。

她給我發消息說:

「老師,為什麼我已經很努力了,成績還是沒有進步呢?我也很努力背書,努力做題,努力學習,但就是一到考試我就考不好。」

實際上,這並不是個別的現象。

無論在學生身上,還是在成年人身上,這種狀態都存在。

心理學上有個「詹森效應」,能夠很好地解釋這一現象。

心理學「詹森效應」:為什麼孩子平時學習很努力,成績卻一般? - 天天要聞

-01

詹森效應:情緒應激反應下的「錯誤決斷」

詹森效應背後的故事:

有一個運動員叫「詹森」。

他在平日的訓練中,十分刻苦努力,並且每一次訓練場上的成績都很好。

可每次到了「大賽」,他就接連失利,要麼排在中等,要麼墊底。

這與他平日訓練的成績,完全不符合。

心理學家指出,這就是一個人在比賽時,過度緊張,壓力太大,導致臨場發揮失常。

詹森效應的心理學意義是:

當一個人心理素質比較差的時候,他面對外界的壓力,往往會產生明顯的應激反應。

在情緒應激反應的影響下,最終的結果也不盡人意。

心理學「詹森效應」:為什麼孩子平時學習很努力,成績卻一般? - 天天要聞

國外有一個「走鋼絲演員」。

他每一次在高空走鋼絲時,都十分順利,收穫了許多粉絲和名聲。

當他最後一次「退役表演」,卻出了意外,丟掉了生命。

他的妻子在接受採訪時說:

「丈夫這次表演之前,不斷念叨我一定不能出錯,一定能完美結束;他以前的表演中,根本就不會這樣,我能感受到他的焦慮和緊張。」

人的行動,往往會受到情緒的影響;

而人的情緒,又左右着最終的結果。

心理學「詹森效應」:為什麼孩子平時學習很努力,成績卻一般? - 天天要聞

-02

人為什麼會陷入「詹森效應」的怪圈?

為什麼有些人很努力,卻沒有好結果?

為什麼孩子平時學習刻苦,認真,卻考不出好成績?

為什麼訓練的時候,成績很好,比賽時就不行了?

1、臨場應變能力差,情緒管理能力差

有些人特別容易緊張,焦慮。

尤其是到了人多的場合,更容易「露怯」。

表現為:發抖,緊張,說話結巴,手心出汗,不知所措。

潛意識的想法是:

「那麼多人盯着自己,好糟糕,好想找個地方躲起來。」

尤其是當眾演講時,那種被人群盯着的感覺,讓他們內心焦慮又恐懼。

就像有些人是「鏡頭恐懼症」,面對相機和鏡頭,就不知道該如何做了。

本質上來說:

這類人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公眾的場合下,無法讓自己表現得自然。

特別在意外界的看法,無法接受自己的失敗。

心理學「詹森效應」:為什麼孩子平時學習很努力,成績卻一般? - 天天要聞

2、越是擔心什麼,就越來什麼

有句俗語這樣說:

「你越怕什麼,就越來什麼」。

老一輩的人經常說:不要說胡話,不要說狂話,也是類似的道理。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墨菲定律」。

其中一個要素就是:

越是擔心什麼,害怕什麼,這件事就越容易發生。

因為人的行為,會不自覺地受到你潛意識的影響。

在親密關係中:

你越害怕對方離開你,對方最後就真的離開你。

在社交中:

你越擔心別人討厭你,最後別人真的不喜歡你。

考試時,你越擔心考不好,就越容易出錯。

這一切,都是你的潛意識在作祟。

緊張,焦慮的情緒,會讓你無法擁有平和的心態;

情緒越不穩定的情況下,你就容易犯錯。

心理學「詹森效應」:為什麼孩子平時學習很努力,成績卻一般? - 天天要聞

-03

如何走出「越努力,越糟糕」的怪圈?

回到文章開始時,我班級里學生的故事。

我跟她這樣講:

「在老師眼裡,你特別優秀,聽話又懂事;你的努力,刻苦,老師都看在眼裡。你的成績跟你的努力不成正比,我想這是因為你的思想壓力太大了。你太想證明自己,導致你每一次考試時,都很緊張,無法發揮出真實的水平。我能夠理解你的感受,焦慮與心情,所以我給你的建議是,一切都當成平日里的訓練和測試。」

影響一個人成績,人生,結局的,跟智商的關係不大。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

決定一個人成功的因素,只有15%來源於智商,其餘的85%都源於「情緒」。

越是自信的人,就越容易成功;

越是自卑,膽怯,患得患失的人,就越容易搞砸。

心理學「詹森效應」:為什麼孩子平時學習很努力,成績卻一般? - 天天要聞

心理學上有個「杜根定律」。

意義是:最終的勝利和成功,一定屬於自信的人。

什麼是自信?

是發自內心的相信:我能行,我可以,我能做到。

當你達到自信的境界,你會發現你腦袋裡好像打開了一個開關。

通透,洒脫,心態平和,情緒穩定。

為什麼有些人明明長得不好看,卻很有魅力?

因為他足夠自信。

為什麼有些人看上去沒那麼努力,卻總是能獲得成功?

因為他內心堅定又自信。

自信,才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

心理學「詹森效應」:為什麼孩子平時學習很努力,成績卻一般? - 天天要聞

在家庭中:

父母要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多讚美他,理解他,支持他。

在愛情中:

我們要幫助伴侶變得自信,要發自內心地欣賞他。

關於自我:

認可自己,接納自己,不斷鼓勵自己,才能讓我們逐漸變得自信。

思考題:

你有沒有「很努力,結果卻很糟糕」的經歷?

孩子學習努力,成績卻不好,你會怎麼做?

作者亦開懷,情感心理學創作者,你的情感心理諮詢師。

關注我,每天都可以看更多兩性、家庭,社交心理文章~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佈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裏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