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像一個天生樂觀,每天都在笑的女孩,有一天會因為抑鬱症而自殺。
英國女孩Maisie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當收到Maisie輕生的消息時,她身邊的同學和朋友都不相信是真的。
因為在他們眼裡Maisie是一個樂天派,活潑開朗,成績優異,愛旅行,愛健身,還熱衷公益活動……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警察認為Maisie生前可能患有抑鬱症。
Maisie的家人無法接受警方的說法,畢竟Maisie生前沒有一點兒抑鬱症的徵兆。直到她的妹妹在收拾她的遺物時發現了一張小紙條,正面寫着「I』m fine」,翻到背面卻是「help me」。
而這種在外人面前開朗、樂觀,實際上內心卻遍布陰霾的情況,被稱為「微笑型抑鬱症」。
一、抑鬱症:就像感冒一樣常見
近些年,抑鬱症在大眾的視野中出現得越來越頻繁。也許在有的人看來,抑鬱症是脆弱、矯情的借口,然而數據卻表明:抑鬱症像感冒一樣常見。
據統計,在全球範圍內,2020年抑鬱症患者增加了28%。我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抑鬱症患者高達9500萬,其中有6.8%終生患病,無法治癒。
從專業的角度來說,抑鬱症屬於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目前抑鬱症的病因尚未清楚,研究認為可能與生物、心理和社會環境等因素有關。
而微笑抑鬱症是非典型抑鬱的一種形式,又被稱為微笑面具綜合征,患者幾乎不會表現出消極、悲觀的情緒,反而總是樂觀向上、笑臉迎人。
只有獨自一人的時候,他們才會出現黑暗的一面,沉淪於痛苦,不斷積壓負面情緒。白領是微笑抑鬱症的高發人群,尤其是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以及企業高管等,而且男性發病率比女性高。
為什麼有的抑鬱症患者走出了黑暗,有的抑鬱症患者卻選擇自殺呢?
有資料顯示,有2/3的抑鬱症患者會出現輕生的念頭,有1/10的抑鬱症患者會自殺成功。
之所以會有輕生的想法和行為,是因為抑鬱症讓他們悲觀絕望,無精打采,對生活感到無趣,對未來失去了希望。精神上的不適,還會引起身體上的不適,疼痛、失眠會進一步摧毀他們。
更關鍵的一點是,只有1/10左右的抑鬱症患者接受了有效的治療,有的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抑鬱症,有的知道但選擇逃避……最終導致癥狀持續加重,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糕,最終不堪折磨,選擇輕生。
二、聽到這6句話,別以為是在開玩笑
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醫師李軼琛介紹,抑鬱症早期癥狀表現為容易發怒,一點微不足道的小事就生氣;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沒有動力去做;經常莫名其妙地哭;喜歡抱怨,愛說消極的話;難以入睡,經常失眠;嗜睡,喜歡一個人待着等。
而有抑鬱症傾向的人,嘴上可能會常說這幾句話,大家要多留心自己或身邊的朋友:
「我感到很無助」
「我的生活只剩絕望」
「不管發生什麼,我都不在乎」
「一切都是我的錯」
「我真是一無是處」
「我覺得我要是不在了,對所有人都好」
尤其這幾類人,是抑鬱症的高危人群:
- 女性,特別是處於懷孕、流產、分娩後、更年期等特殊時期的女性;
- 有遺傳相關性的人群,研究發現,父母一方患有抑鬱症,子女患抑鬱症的概率為25%;
- 處於人生特殊階段的人群,比如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
- 壓力比較大的人群;
- 處於應激狀態的人群,比如經歷了重大的天災人禍等。
三、抑鬱症並非「硬扛」就能過去了
面對抑鬱症,硬撐根本無法解決問題。
在抑鬱症治療方面,有的人錯誤地以為抑鬱症是心病,其實並非如此。實際上,抑鬱是大腦里的某些化學物質發生了變化導致的,需要規範的醫學治療。
目前,治療抑鬱症主要是服用抗抑鬱葯,抗抑鬱葯可以有效緩解焦慮、緊張等癥狀。所以,患了抑鬱症不要諱疾忌醫,應該積極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正面解決問題,不要逃避。
當然,除了堅持藥物治療之外,以下幾種方法也有助於治療抑鬱症:
1、 堅持體育鍛煉
運動可以增加體內與改善心境有關的化學物質,調節不良情緒。
另外,沒有必要制定難以完成的運動計劃,可以每天做幾種不同的運動,每種做幾分鐘,就可以顯著改善健康狀況了。
2、加強人際交往
不要把自己封閉在小天地中,給自己胡思亂想的機會,應該勇敢地走出去,小範圍地進行社交,比如約朋友看看電影、逛逛街,甚至只是聊聊天等,都可以減少焦慮和孤獨感。
3、改善睡眠
保證足夠的失眠時間,提高睡眠質量,有一些實用的小技巧:比如白天午睡時間不超過30分鐘、規律作息、睡前洗澡和看書等。
4、學會減壓
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承認自己是不完美的,允許有一些小失誤。如果壓力實在太大,還可以嘗試一些減壓小妙招:聽音樂、做瑜伽、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找朋友傾訴等。
抑鬱症不是小事,出現疑似抑鬱症的癥狀要重視,及時進行干預。抑鬱症也不是什麼大事,只要勇敢面對,積極尋找辦法解決,就能走出困境。
參考資料
[1]《為什麼那些笑着說「I'm fine」的人,最後自殺了》.Vista看天下. 2017-09-23
[2]《樂觀的人也會得抑鬱症?警惕微笑抑鬱症侵襲健康》.人民網科普. 2019-06-06
[3]《我國抑鬱症患者佔全球五分之一,已成國人重要的疾病負擔!》.保健時報. 2020-06-0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