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14日宣布,從即日起不再公布無癥狀感染者數據,因為當前實行願檢盡檢的策略,許多無癥狀感染者不再參加核酸檢測,無法準確掌握無癥狀感染者的實際數量。此前一天,「陪伴」人們三年的「通信行程卡」小程序正式下線。網友們心情很複雜,有的曬出最後一天行程碼截圖作紀念,有的說「感謝三年來的保護」,有的則說「但願今生,永不相見」。
當前我們進入了新的防疫政策調整優化階段,有些城市正在遭受疫情衝擊。人們的心態正在發生積極的變化,「陽」了的朋友按照提示吃藥休息,平穩度過病程之外還互相傳授經驗;「陰」着的朋友備好防護消毒用品和藥品,積極防禦。這或許說明,奧密克戎毒性明顯減弱,了解病程發展之後,人們不再那麼緊張,有了泰然處之的平常心。抗疫三年來,我們的防控方案調整了九版,每一次根據的都是病毒的變異特點以及我們日漸提高的防控能力,是尊重科學、因時因勢做出的調整,也都切實有效。三年抗疫,我們贏得了德爾塔病毒轉為奧密克戎、毒性持續下降的寶貴窗口期,贏得了對症藥物研發特別是中成藥大量推出的寶貴窗口期,贏得了全民廣泛接種疫苗的寶貴窗口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13日公布的數據,全球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6.45億,死亡超過663萬人。截至13日,中國內地報告確診病例36萬例,死亡5235例。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指出,抗疫三年來,中國新冠死亡率是全世界死亡率平均值的兩三百分之一,是美國的1/860。在有的國家人均預期壽命近兩年下降的情況下,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2020年為77.93歲,2021年提高到78.2歲。三年前疫情剛起時「一罩難求」,如今我們的口罩不僅足夠自用還能大量出口。近期針對N95口罩需求的上升,工信部重點對N95口罩加強了生產調度,物資充足。藥品特別是中成藥的研發和上市,與三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新冠病毒疫苗方面,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疫苗生產線,年產能超過70億劑,已經提供55億劑疫苗,完全能夠滿足當前疫情防控形勢需要。截至12月13日,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34.5億劑次,接種總人數達13億,覆蓋人數和全程接種人數分別佔全國總人口的92.73%和90.37%。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疫情高峰哪怕只是晚來一兩個月,整個社會的疫苗免疫屏障就會更加堅固,醫療資源的應對也會更加充足與從容。網上有人就當下病例的激增提出疑問,「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而十四億人晚感染、少得病的抗疫成果恰恰作出了回應:沒有當初,何來今日?當然,防疫政策的優化調整過程中總會有新困難新挑戰。病例驟然增加,有的人遇到了買葯難、去發熱門診排長隊等問題。堅持問題導向、逐個直面破解、採取果斷措施,一直是我們打贏疫情防控戰的法寶。「350萬盒抗疫藥品已投放北京數千家醫院、藥店」「第二劑次加強免疫接種方案公布」……應對舉措接踵而至。
三年來,我們用行動證明了我們始終在戰「疫」中掌握了戰略主動,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人類的歷史,就是傳染病的流行史;人類的生存史,就是和傳染病鬥爭的歷史。道阻且長。1980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全球範圍內消滅天花。天花,這種烈性傳染病,在困擾人類近3000年後,成為首個、也是唯一被消滅的傳染病。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證實,中國本土脊髓灰質炎傳播已經徹底阻斷。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脊髓灰質炎將成為第二個被完全消滅的傳染病。絕大多數傳染病是與人類長期共存的。新冠病毒的毒性可能逐漸減弱,直到與人類長期共存。最困難的時刻,我們挺過來了!我們完全有理由為自己的防疫「成績單」感到自豪。疫情還沒結束,但疫情的威脅終將被驅散,人們要回歸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只要我們看清發展趨勢,堅持科學防疫,保持團結一致,就能一如既往克服眼下的困難,對疫情實現「戰略反攻」。草木蔓發,春山可望。前面就是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