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權力的遊戲之中,親情是可以隨意扔掉的破抹布!」,自古就有着無情最是帝王家的說法,在權力之路上,親情無疑是奢侈品。歷史諸多案例告訴世人,為了那把龍椅,親情是隨時可以被丟進權力垃圾桶的。
關於權力和親情的關係論點,李世民無疑是很有發言權的,玄武門之變殺大哥和弟弟也一直是他明君外衣上的污跡。
可以說,古代君王哪一個會是真正的善良之輩,要想保證皇權的絕對控制權,很多時候親情就必須丟在一邊。
乾隆皇帝在很多歷史迷眼中算是一個對親情很看重的人,他沒有和他父親雍正一樣對兄弟各種暗黑,反而對自己弟弟都照顧的很不錯。
然而,歷史總會存在旁人很難窺探的另一面,對弟弟好是一回事,但一旦弟弟頻繁在皇權底線上踩踏,等待他的仍然只有深淵。
歷史上,乾隆一個弟弟就因為觸犯了皇權的禁忌,從而被皇帝嚴懲,然後他31歲的弟弟居然在青中年時期,因小病去世。很多人懷疑弟弟的死亡跟乾隆的看望有關。
親情人設
此人就是乾隆皇帝的六弟弘曕,兩兄弟相差足足22歲,在乾隆登基時,他才只有兩三歲。也許是因為這個年齡差,乾隆對這個弟弟非常的喜歡。
一直以來,乾隆都想着成為一個超越父親和祖父的偉大皇帝,雍正的民間和朝廷風評並不好,他對兄弟的狠和刻薄也一直被歷史所詬病。
因此,對於立志想成為「十全皇帝」的乾隆來說,在營造親情人設上,他是必須要做的比父親更好的。
對於弘曕這個最小的弟弟,乾隆是看着長大的,親情是真的有,再加上乾隆繼位的時候,弘曕還很小,從皇權角度上說,這個弟弟對乾隆是沒有絲毫威脅的。因此,乾隆對弘曕的這份親情就能夠更加的純粹。
不遺餘力的培養
乾隆對弘曕的培養的確是非常用心的,甚至在皇帝心目中,他的地位就和自己的皇子一樣重要。
在弟弟小時候就特意給他請來了名師沈德潛,此人可是當時一等一的大儒,在他的悉心教導下,弘曕文采出眾,聰敏不凡。
在弘曕成年之後,乾隆同樣大力的開始培養他,甚至讓弟弟在武英殿、御書處,以及圓明園護衛部隊這些軍政要地換着「鍍金」,乾隆很顯然是朝着培養弟弟文武全才方向去的。
如果按照這樣的劇情開始下一集,相信弘曕的大結局會成為清朝手握實權的王爺,然而,慢慢長大的弘曕卻慢慢的「歪樓」了。
變反派了
皇帝一系列寵溺套餐讓他漸漸的迷失了,他開始變得浮躁,甚至一步步變成了「反派人物」。他本性貪婪好財,為了獲取更加的財富,他開始利用非法手段去斂財,甚至做出強佔百姓財產的罪惡事情。
甚至在乾隆命令他給盛京送玉牒這件國家大事上,他居然荒唐的提出要先去打獵,然後再去辦公事。這件事讓乾隆更是大為不滿,這種公私不分的性情,怎能重用呢?
但因為對幼弟的喜愛,這一次乾隆仍然沒有爆發出來。而從這一個小故事也可以看到,弘曕雖然號稱文采出眾,但是長大以後多半是荒廢了,而且情商絕對不及格,這樣的情商註定了他的一生會是一個悲劇。
到了後來,弘曕在乾隆的底線上始終荒唐的上串下跳,欠商人錢不還,還以權力從商人百姓手中低價購買東西,甚至後期發展到將手伸進了軍機處里,可以說,他的種種行為已經讓乾隆忍無可忍的地步。
圓明園「九州清晏大火案」是乾隆時期一件著名的失火案,野史關於此案有一種版本是,《還珠格格》里的男主角永琪就是因為在此案中,不顧生死的背着乾隆逃出了失火現場。
這才讓乾隆越來越喜歡他,甚至準備立他為皇太子,可惜永琪英年早逝,因為永琪的死,乾隆一度哭的撕心裂肺。
而在這次大火中,諸宗室子弟都非常及時趕來救火,而弘曕身為乾隆弟弟,住處離圓明園要比很多皇室子弟近很多,然而他卻是最晚一個到的。
而且到了救火現場,還一臉嘻嘻哈哈,毫無皇家子弟的責任感,這一刻,乾隆的怒火終於爆發了,不久,乾隆下旨奪去弘曕所有官位,郡王頭銜降至貝勒。
弘曕病倒了
乾隆的怒火一下子就嚇壞了弘曕,不久,就病倒了。在太醫對弘曕下病危通知書後,乾隆急忙趕去看望自己這個最喜愛的弟弟。
並和弟弟說了心裏話:朕責罰你,不是從此就要遠離你,而是你幾年的所作所為實在讓朕太希望了,朕只是想給你一個教訓,希望你能夠正視自己的錯誤荒唐,你始終是朕最喜愛的弟弟不是嗎?
然而,此時的弘曕已經病入膏肓了,在聽了哥哥這段話以後,他跪在地上和乾隆請罪,並在皇帝走後,說了一句話:我現在可以死了。
從這句話,可以解讀出一些不一樣的內容,弘曕說這句話顯然是因為乾隆的體己話,讓他終於釋懷了,他明白哥哥原諒了自己,自己可以不帶着遺憾和恥辱死去了。哥哥能夠親自來看望自己,已經表示兩兄弟和解了。
弘曕的一病不起很顯然是被皇權給嚇到了,在乾隆如此嚴厲的責罰下,他感覺到自己已經失去了皇帝的寵溺,甚至想到了無情帝王家這句話,這種對皇權的恐懼,最終讓這位溫室里成長起來的貝勒枯萎了。
而乾隆對弘曕的重罰,固然是因為弟弟品行不端,貪財無度,但是從深一點的挖掘來看,在這件事的後面始終還是皇權的鬥爭。
不管是圓明園救火的姍姍來遲,還是插手軍機處的舉動,這些都撞到了乾隆敏感的皇權底線上,這也是皇帝懲罰弟弟的一個重要原因。
弘曕年僅31歲就病重而死,一方面是因為他自身作死,更重要的還是因為他觸碰到了皇權。哪怕乾隆再是喜愛這個弟弟,在保護皇權上,誰都是可以犧牲的,這也是古代皇權鬥爭的必然法則。當然,從乾隆在弘曕死前那段話來分析,乾隆內心柔軟之處還是有一塊親情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