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基本信息
建築類型 | 方艙醫院及健康驛站 |
目前狀態 | 使用中 |
用地面積 | 89,671.5㎡ |
建築面積 | 總建築面積37,506㎡ |
總床位數 | 1478床 |
建築高度 | 6.5m |
建築層數 | 地上2層 |
設計起止時間 | 2022年3月11日-2022年3月20日 |
竣工時間 | 2022年3月24日 |
投入運營時間 | 2022年4月 |
委託單位 | 德城區城鄉建設局 |
主要醫療運營單位 | 德州市立醫院 |
設計單位 | 山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施工單位 | 東海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貳
總體設計
本工程為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方艙醫院、德城區新河路健康驛站項目 , 位於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新河路以北,解放南大道以西。德城區方艙醫院地上一層建築面積為 11,034.00 ㎡ ; 德城區新河路健康驛站地上二層,建築面積為 25,862.6 ㎡。全部採用裝配式、輕型鋼結構。(如圖 1 至圖 2 所示)

圖1-東南向鳥瞰圖

圖2-規劃總平面圖
本工程分為方艙醫院與健康驛站兩個部分。其中方艙醫院共 5 個護理單元,共518 張床位,每個護理單元按照傳染病的醫療流程進行布局,基本分區分為清潔區、限制區(半清潔區)、隔離區(半污染 區和污染區),相應區域之間設置緩衝間和隔離措施。醫護人員和患者的流線嚴格劃分,清潔物流和污染 物流設置專門路線,互不交叉。
健康驛站分為隔離用房、醫護用房、服務用房,共 936 張床位。(如圖 3 至圖 4 所示)

圖3-功能分區圖

圖4-流線分析圖
叄
建築設計
方艙醫院共設 5 個護理單元、518 張床位,每個護理單元包含 8 ~ 10 個「病房艙」。按照傳染病的醫療流程進行布局,基本分區分為清潔區、限制區(半清潔區)、隔離區(半污染區和污染區),相應區域之間設置緩衝間和隔離措施。
患者通過病人走廊進入隔離留觀病區,進行隔離觀察。醫護人員從清潔區進出污染區出入口處分別設置衛生通過入口室和衛生通過出口室。衛生通過進、出流線分設,男、女分設。
具體進入流程為 :清潔區經一次更衣(穿工作服)、二次更衣(穿防護裝備,佩戴防護用品)、緩衝區進入污染區 ;返迴流程為 :經脫防護服、緩衝過渡間(脫隔離衣等防護用品)、回到清潔區。留觀病房區脫衣緩衝的污染防護用品打包後,與留觀病房內所產生的廢棄物一同存放至留觀病房區域垃圾暫存間,處置室的醫療垃圾直接打包運出。
病人使用的衛生間和洗手盆,全部設置在單個「病房艙」內部,單個病房分別設置約 1 個成品廁位、1 間淋浴室和 1 個的盥洗槽,並考慮老弱病殘需求,部分成品廁位和淋浴室配備扶手欄杆。
本項目採用模塊化、標準化設計,相同使用功能的箱體、板材或構配件宜具有通用性和互換性。外觀整潔、美觀,其保溫、隔聲、防水、防火等性能滿足國家現行標準規範的要求。
屋面採取有效密封措施避免雨水滲漏。屋面採用鋪設防水卷材等防水加強措施 ; 箱體之間縫隙應采 用大於縫隙寬度 5 ~ 10mm 的配套橡膠條填實封堵,或採用其他配套產品填實封堵。
患者出入口設置了 無障礙坡道 ; 供患者使用的門無門檻,滿足輪椅通行要求,患者通行門寬度滿足平床要求,凈寬度不小於 1.10m。具體項目設計時,無障礙設施符合《無障礙設計規範》(GB 50763-2012)的相關規定。所有內窗 均為不可開啟,傳遞窗具備互鎖功能。(如圖 5 至圖 6 所示)

圖5-典型單元平面圖

圖6-典型單元流線分析圖
點擊查看:【德品醫療股份】為中國醫院打造更智慧的護理系統整體解決方案
肆
結構設計
德城區方艙醫院為地上一層裝配式輕鋼機構體系,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 5 年。地上結構採用箱式結構,基礎採用筏板基礎。項目南北長度 153m,東西長度 103m,為超長結構。
本項目為應對新型冠狀病 毒肺炎的臨時防災建築,工期緊、時間短、任務重,為保證項目按期順利交付,施工現場直接在現狀場地平整完成後,上鋪 250mm 碎石墊層碾壓密實,作為建築物地基。
因本項目位於山東德州,根據周邊項目經驗,場地土承載力較差,為減少場地不均勻的影響並考慮工期要求,減少現場鋼筋加工及支模工作量, 基礎採用 250mm 厚筏板基礎,設雙層雙向鋼筋網,不設後澆帶,筏板採用 C30 早強快硬混凝土,同時採取摻加膨脹劑、採用低水化熱水泥,嚴格控制水灰比等措施減少筏板開裂。上部結構採用模塊化箱式結構,標準模塊尺寸為 3m×6m×3m,在基礎混凝土強度滿足安裝施工要求後現場組裝。箱式結構與基礎通過 提前預埋的預埋件連接。
伍
給排水設計
給水系統豎向不分區,由市政給水管網直供,供水壓力 0.20MPa。污染區給水系統接入前設置倒流防止器 ;半污染區及安全區給水系統採用市政直供的方式。系統選用標準化、集成化、裝配化程度高的設備、管道系統及附件 ;設備採用集成衛生間、集成淋浴間等設施,並預留成組擴展接口及空間 ;管道系統及附件優先使用便於安裝和拆卸、可重複利用的管材。
洗手盆採用小型容積式電熱水器(小廚寶)製備生活用水。集中淋浴熱水由電熱水器製備。
污染區內和清潔區內單獨設置飲水器。
在污染區排水系統的排水通氣管出口處安裝凈化滅菌裝置進行處理。污染區的空調冷凝水間接排水排至污水管道。醫療區排水、病房排水排入污水處理站處理,並應採用二級生化處理達到環評報告要求標準後,再排入城市污水管道,送至城市污水處理廠進一步處理。污水檢查井採用密閉塑料排水檢查井,檢查井應設置防墜落網。
污水處理設施密閉,尾氣應統一收集消毒處理後排放。根據現場實際條件,成品化糞池、消毒池選用 鋼筋混凝土材質。室內設消防軟管卷盤給水系統,內含 19mm 消防軟管卷盤,長度 30m,自帶真空破壞器。
室內按嚴重危險等級 A 類火災增配手提式磷酸銨鹽乾粉滅火器,單具滅火器最小配置滅火級別為 3A,最大保護距離不得大於 15m。CT、網絡機房等不宜用水保護的區域,均設置七氟丙烷氣體滅火系統。採用櫃式(無 管網)七氟丙烷預製滅火系統。
室外消火栓其水源為兩路市政給水提供,管網成環狀布置。室外消火栓宜沿建築周圍均勻布置,間距不應大於 120m,距路邊不應大於 2m,距建築外牆或外牆邊緣不宜小於 5m。室外消火栓根據間距不超過 120m 布置於生活給水管網上。
陸
通風與空調設計
一、
空調系統
01 健康驛站
健康驛站隔離點設置熱泵式分體空調,夏天製冷,冬季制熱。
02 方艙醫院
設置熱泵式分體空調,夏天製冷,冬季制熱,分體空調均帶輔助電加熱。空調系統的冷凝水不可隨意 排放,應間接排入病房衛生間的便池、地漏或洗手池排水管,同污物、污水、廢水集中處理後再排放。部 分冷媒管過長,需要特殊處理。冷凝水管道布置應避免潔凈區與半污染區、污染區相互聯通。
新風系統均採用數字化直膨式新風機組。
二、
通風系統
01 健康驛站通風
健康驛站隔離點等各主要功能房間設有外窗,可採用自然通風。公共衛生間設置專用排風豎井和帶有止回裝置的通風器,並在屋頂設置集中的無動力通風器。
02 方艙醫院通風
本項目為確保氣流有序流動,行成合理的壓力梯度,避免交叉感染,參照《傳染病醫院建築設計規範》 (GB50849-2014)進行通風系統設計。
清潔區設計新風量 3 次 /h,半污染區、污染區設計新風量 6 次 /h。
設置機械送風、排風系統使建築氣流組織形成從清潔區(醫生通道)至半污染區(醫護走廊),再至污染區(負壓病房)有序的壓力梯度。送排風量的行對差值維持各區域空氣壓力梯度,防止傳染性空氣從 縫隙由病房滲至清潔區及室外。
負壓病房採用上送下排的氣流組織。送風口設於病房走廊部位,頂送風口 ;病床床頭外側各設 4 個底部距地 100mm 的下側排風口 ;使清潔空氣首先流過房間中醫務人員可能的工作區域,然後流過傳染源進入排風口,防止送、排風短路。病房衛生間底部距地 100mm 的下側排風口,排出衛生間異味。
每間病房、診室送排風支管均設置多工況控風單元(自帶電動密閉風閥),可單獨關斷,進行房間消毒。所有送、排風口均設置囊式方型恆定風量閥,保證各房間風量恆定。
根據分層、分區的供給方式設置送、排風機組,減小病房通風運行系統,有利於分層、分區運行管理及減少運行費用。
所有送風系統均在送風機正壓段設置初效、中效、亞高效過濾器,以保證送風潔凈。
在新風機組新風入口處(負壓段)安裝新風入口式靜電除塵空氣凈化裝置,初阻力≤ 30Pa。新風入口式靜電除塵空氣凈化裝置與新風機組、聯動控制,同步開啟、延時停止。
污染區、半污染區所有排風系統均在排風機負壓段設置初效、中效過濾器、高效過濾器,並在排風 機負壓段設置管道式無臭氧紫外線滅菌燈,與排風機聯動。以減小排風污染環境或停機時倒灌影響室內環境。
送風機和排風機均在一層室外落地安裝。送、排風機水平布置,兩者邊緣最小水平距離應大於 20m。當水平距離不足 20m 時,排風口應高出進風口,並不宜小於 6m。排風口應高於屋面不小於 3m,風口應設錐形風帽高空排放。
所有送、排風機均採用數字化節能離心風機箱。風機設備應採購備用設備,以便設備故障及時更換。
柒
電氣及智能化設計
一、
低壓配電系統
1) | 供電電源採用室外箱變供電。 |
2) | 柴油發電機作為一級負荷中特別重要負荷的應急電源,供電時間不小於 24h。 |
3) | 智能化系統及其他重要場所另配有不間斷電源,其蓄電池組連續供電時間不小於 15min。 |
二、
照明系統
照明採用 LED 光源,色溫在 3000K ~ 4000K 之間。病房應採取防止燈具對卧床患者產生眩光的措施。病房和潔凈用房的照明燈具採用潔凈密閉型燈具,並吸頂安裝。
三、
建築物防雷、接地及安全防護
1) | 方艙醫院按二級防雷建築物設防,分別設置防直擊雷和感應雷的措施 ;電子信息系統按 D 級設 置雷擊電磁脈衝防護措施。 |
2) | 利用金屬構架和金屬屋面做為防雷裝置,利用電氣貫通的金屬框架作為引下線;採用共用接地極, 要求接地電阻不大於 1Ω。 |
3) | 接地型式採用 TN-S 系統,電源電纜在進線處做重複接地。 |
四、
智能化系統
1) | 方艙醫院智能化設計主要包括 : 綜合布線系統、安全防範系統、可視對講系統、信息發佈系統等 內容。 |
2) | 火災報警系統 :採用獨立式火災報警探測器。 |
捌
標識設計
項目做院區內、建築內兩個層級的標識導示系統。院區內標識導示須明確指向「應急隔離點」所在位置,並在設置患者就診路徑時避免與其他人流交叉;建築內標識導示須明確房間名稱、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界限,以及對於防護用品穿脫的說明和規定。
來源:《新冠肺炎方艙醫院建設案例彙編(1.0版)》
築醫台聯合行業專家、全國主流醫療建築設計院、總承包單位和各專項供應商,重磅推出行業首個《新冠肺炎方艙醫院建設案例彙編(1.0版)》,內容覆蓋15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31個優秀方艙醫院建設案例、以及相關建設規範、優秀供應商產品名錄,內容超過10萬字。
http://news.zhuyitai.com/zt/fangcang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