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正史上,兩軍交戰,將軍們在中軍大帳中坐鎮指揮,一般不會衝鋒陷陣。因此,這些主將戰死沙場的概率很低。據不完全統計,顏良、夏侯淵、蹋頓三人分別被關羽、黃忠、張遼陣前斬殺,哪個人被斬殺的難度最大?依據正史上相關史料,分析如下。
關羽斬顏良
顏良,和文丑並稱「河北雙雄」,他是袁紹手下第一上將。孔融曾對曹操說過顏良、文丑兩人勇冠三軍,不可為敵,不能和袁紹交戰,要歸順袁紹。
公元200年,袁紹、曹操於官渡交戰。袁紹派出郭圖、淳于瓊、顏良三員大將攻打白馬。白馬守將是劉延,他不是袁軍的對手,於是向曹操求援。曹操看到袁軍來勢洶洶,於是採納謀士荀攸的建議,採用「聲東擊西」之計,先佯攻延津渡河,迫使進攻白馬的袁軍分兵救援。袁軍果然中計,袁紹果下令,郭圖、淳于瓊兩人停止進攻白馬,馳援延津,令顏良獨自帶兵進攻白馬。
郭圖、淳于瓊帶兵離開後,曹操帶着騎兵輕裝簡行,突然出現在白馬。曹操以中郎將張遼、偏將軍關羽兩個降將為先鋒,進攻還未反應過來的顏良。關羽遠遠看見顏良的中軍麾蓋,策馬衝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到顏良身邊,在顏良親兵的注視下,刺死顏良,隨後又拔出腰間佩刀,斬其首級而還。
這不是演義中的戰場廝殺,而是三國志中記載的,無人能夠想像,關羽竟然能夠在千軍萬馬之中衝到敵方主將面前,從容將其斬殺,還順利回去,難道敵方主將的親兵是擺設嗎?因此,關羽斬顏良的含金量最高,難度也最大。
黃忠斬夏侯淵
漢中之戰中,曹軍主將是夏侯淵,駐紮在定軍山,蜀軍由劉備親自帶領。交戰初期,劉備將部隊分成十部,輪流夜襲防守東圍鹿角的張郃,張郃的部隊勉強支撐,隨時都可能被劉備的軍隊打下來。夏侯淵作為主將,為顧全大局,於是分一半兵力救援張郃。其實,這是劉備的「聲東擊西」之計,他引誘夏侯淵將大部分部隊馳援張郃後,火燒夏侯淵鎮守的西圍鹿角。
夏侯淵看到鹿角被燒,情急之下,僅帶着400精兵前去救火、修補鹿角。劉備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派出老將黃忠,居高臨下,突襲夏侯淵的軍隊,出其不意,將其斬殺。夏侯淵不顧自身安危,作為一軍主帥,不在中軍大帳坐鎮,而是親自帶着士兵去前線救火,修補鹿角,被黃忠所斬,屬於咎由自取。夏侯淵是自己送到前線被黃忠斬殺,難度比關羽突襲到顏良中軍大帳面前刺死小多了。
張遼斬蹋頓
張遼,和關羽是老鄉,都是山西人,然而他卻真心歸順了曹操,為其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成為曹操手下五子良將之首。他最出色的戰績是白狼山之戰和逍遙津之戰。其中逍遙津之戰中,張遼差點生擒,或者斬殺孫權(如果斬殺孫權,張遼必將名垂青史)。
白狼山之戰中,曹操騎兵碰到烏桓大軍,當時曹軍人少,許多人都畏懼不前。張遼力排眾議,勸說曹操下定決心,趁烏桓軍還未反應過來的時候,出其不意殺個天翻地覆,將其擊敗。曹操同意了張遼的建議,任命張遼為前敵總指揮,讓其帶着張郃、曹純等人進攻。不出張遼所料,烏桓騎兵被擊潰,就連烏桓單于蹋頓也被張遼斬殺。
但是,此戰張遼是在亂軍之中斬殺烏桓單于蹋頓的,當時混戰,很可能不是張遼獨自一人和蹋頓交戰,而是數人群毆蹋頓,張遼也不是一刀斬蹋頓的。因此,張遼斬蹋頓的難度比關羽斬顏良的難度低。
結語
關羽斬顏良是含金量最高,也是難度最大的,他是直接衝到顏良中軍大帳,來到顏良面前,正面將其刺死,其次是黃忠斬夏侯淵,他是在夏侯淵在前線救火,修補鹿角的時候被黃忠斬殺的,最後是張遼斬蹋頓,他是在亂軍之中將其斬殺的,難度最低。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