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孤煙
電影《大決戰》中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華野代司令員粟裕在電話中下死命令:「不惜一切代價,佔領曹八集!」鏡頭一轉,蔣軍第7兵團司令官黃百韜也抓着電話喊:「人死絕了,也要給我守住!」
在整個淮海戰役中,曹八集是第一個關鍵點。黃百韜要是佔領了這個點,那就打開了西逃的通道,也許就能逃出生天,那粟裕精心謀劃的淮海戰役也就開不了場。最終把黃百韜的一線生機給徹底堵死的,是華野13縱,粟裕的死命令,正是下給他們的。
13縱1947年秋天才從地方部隊升級成野戰軍,是華野最年輕的部隊。他們和華野9縱、東野4縱一母同胞,都是膠東子弟兵。全國各地的兵,公認是東北和山東的最能打,而山東兵又數膠東兵最強悍,因此13縱很快成了華野的後起之秀。打萊陽,7縱基本打殘,取勝是靠13縱最後收官;打兗州,13縱的攻堅能力令人驚嘆;打濟南,13縱的風頭完全蓋過了同屬西線的3縱和10縱,9縱得了「濟南第一團」的稱號,13縱是不服氣的。
13縱在接到佔領曹八集的命令時,他們距離曹八集還有上百里路,途中還要過運河。儘管困難重重,他們還是按時到達了。縱隊司令員周志堅給先頭部隊38師下命令,哪個團先到哪個團先打,跑得最快的114團便率先向北門發起了攻擊。
駐守曹八集的是蔣軍100軍44師,也就是「榮譽二師」,全是老兵,打仗經驗多,能拚命,是很不好打的對手。蘇北的村落到處都是水壕,蔣軍充分利用了這一地形特點,水壕外設置鹿砦、鐵絲網,圍牆下修了地堡掩體,各個火力點用交通壕相連接,這對山東部隊來說是全新的課題。
戰鬥過程險象環生。114團1營順利突破北門,但敵師長劉聲鶴組織敢死隊反擊,很快又封住了突破口。1營陷入重圍之中,打得只剩下幾十個人,命懸一線。2營和3營反覆突擊,好不容易打開了突破口,結果在向縱深發展時被火力死死壓制,動彈不得,而突破口上留的人太少,旋即又被敵人封住。
114團在北門打不開局面,打南門的39師115團也攻不進去。就在戰局僵持的時候,焦急萬分的周志堅接到38師的報告:112團趕到了。
13縱有兩個最強的團,一個是37師109團,也就是是大名鼎鼎的「濟南第二團」,另一個就是38師的112團。一般的戰鬥不用他們,一旦用上了,就是要解決戰鬥的。
112團跑了一天,人困馬乏,飯也顧不上吃就投入了戰鬥。主力就是主力,112團一上陣就打開了局面。他們很快突了進去,一路衝殺,先把困在圍牆裡的1營救了出來,然後打下敵人的兩個大地堡以及一個山炮陣地,全團投入了縱深戰鬥。
聽說112團打進去了,周志堅徹底放心了。最終守敵3000人被全殲,師長劉聲鶴也死於亂槍之下,結果是人死絕了也沒守住。
攻下曹八集,標誌着黃百韜撤到徐州的希望徹底破滅,只能在碾庄圩集中兵力做困獸之鬥了。淮海大戰,13縱立下頭功。不過,曹八集也暴露出部隊在水網村落作戰中戰術手段存在嚴重問題,而這一問題在隨後攻殲黃兵團的戰鬥中暴露得更加徹底。
打黃百韜,13縱是主攻部隊之一,他們的任務是打下小宋庄、大宋庄、賀檯子和後黃灘這幾個小村落。就是這幾個看似唾手可得的小村子,讓13縱走了麥城,以至於周志堅多年後在回憶錄中還感慨:「大江大河過來了,卻在小河溝里喝了幾口水。」
這幾個村子連成一片,都在碾庄的西北面,守軍是100軍的63師,總共不到3000人。幾個村子都在水網中,房子之間有可以跑船的水溝,村子周圍有叢林,之間全用交通壕連接起來,地形和防禦工事與曹八集如出一轍。
淮海戰役中的華野部隊
戰鬥先從小宋庄打起,在殲敵200人後又向大宋庄進攻。周志堅這個時候來到小宋庄,看到的景象觸目驚心:小宋庄幾乎是血流成河,沒想到打一個小小的村落死了這麼多人。37師的110團和111團聯手攻下了大宋庄,一共只抓了240個俘虜,可見敵軍的抵抗是何等頑強。
蔣軍在小宋庄和大宋庄的殘部都逃到了賀檯子,這是個只有20來戶人家的小村莊,卻讓華野部隊蒙受了重大損失。
碾庄戰鬥示意圖
13縱集中了38師的兩個團和39師的一個團攻打賀檯子,打了兩天兩夜,全線受挫,傷亡巨大,不得不撤出戰鬥。天一亮,周志堅帶上警衛員到38師主攻營指揮所看地形。望遠鏡里,幾百米的開闊地上躺着密密麻麻的遺體,全是進攻隊形。拋棄戰友的遺體絕不是我軍的傳統,但戰鬥已經激烈到無法在撤退時及時搶回戰友的遺體,只能戰後再收斂。
周志堅心頭沉重,回到縱隊指揮所後接到了粟裕的電話。粟裕罕見地發了火,在電話中嚴厲批評:「攻擊剛開始,你們部隊傷亡就這麼大,進展也很慢,下去整頓一下再打。」
13縱沒有打下賀檯子,這成了他們自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窩囊仗。駐守賀檯子的蔣軍殘部後來撤到了黃灘,最後被6縱給消滅了,13縱連報仇的機會都沒有了。
13縱撤到曹八集東南一帶進行修整,召開營以上幹部會議,對曹八集以來的作戰進行總結。這個會議沒有追究任何人的責任,也沒有追究誰不勇敢,只是強調要總結經驗教訓。周志堅總結說,吃虧的原因就是沒有適應水網村落作戰的特點,用攻城的老辦法是不行的,在開闊地上硬沖那是白白送死,當務之急是要研究平原作戰的戰術手段,比如說近迫作業。
解放戰爭時期的周志堅
在圍攻黃百韜兵團的戰鬥中,華野各縱都吃了虧,像4縱這樣的老部隊損失比13縱還大,這還是因為水網村落作戰對各部隊都是全新課題,13縱沒經驗,其他部隊也沒經驗。13縱自成立以來連打勝仗、順風順水,受到一次挫折之後難免會影響到士氣。粟裕之所以把13縱撤下來休整,說到底還是出於對這支部隊的保護。
在之後圍殲黃維兵團的戰鬥中,13縱又成了主力。總結了平原作戰經驗教訓的他們,這一次就打得很好。所以說,在部隊成長的歷程中,打敗仗也是必須要上的一課。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