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耳聞目睹的悲劇一而再,再而三的在我們周圍發生。
互聯網時代的繁榮和發展,為我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埋下了禍根,網絡貸款成了年輕人的衣食父母,信用卡的過度依賴成了某些人的生活依靠。
王宏亮,大四學生,一個農民家庭的孩子,父親在建築工地打工,母親在家務農,辛苦掙的錢供兒子上學。在校期間,王宏亮看到別的同學穿好衣服用好手機,也心生念頭,在別人的指點下,僅憑一部手機,輸入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人臉識別,不費吹灰之力就搞到一萬元,簡直讓王宏亮感到萬分神奇和激動。錢一到手,便在專賣店花8000元買了一部蘋果手機。由於父母給的錢不夠花,還不了網貸,又聽人說信用卡能套現,又辦了張信用卡,還了網貸,可一個月後信用卡又到期催帳,沒辦法又去網貸,拆東牆補西牆,四年大學沒念滿,王宏亮竟借了三家網貸公司的錢,手上有五張信用卡,每月倒卡的手續費和分期還款利息就高達二千多,似乎越還越多,越倒越沒錢還帳。從開始的欠一二萬,到第四學年,王宏亮的欠款數字達到了八萬之多,終因債務纏身,思想壓力過大,患上了憂鬱症,不得已,也無心學習,最終輟學回家。
像王宏亮一樣的人在社會上有千千萬萬,特別是八零後,九零後的那代年輕人。一個純情少年,禁不住生活的誘惑,自不量力,掉入網貸的深坑,愈陷愈深,毀了自己,害了家人。
信用卡的發展如暴風雨般的鋪天蓋地,也讓一部分人嘗到了鉗頭,刷卡消費曾經一度成為時尚和潮流,伴隨着時間的推移,由於疫情失業和創業失敗,入不敷出的人數越來越多,信用卡逾期成為各發卡機構的玩疾,許多人為了維持徵信,不斷辦卡,今天還這個卡,明天倒那個卡,過幾天又套出來還別的卡,一萬元六拾元手續費,倒來倒去,盡把錢倒給了銀行,一天辛辛苦苦為銀行打工,日子也過的有今沒明,非常艱難。
曾經有人說,要毀掉一個人從使用信用卡開始,不是沒有道理,盲目消費,越前消費,過度支出,你將付出沉重的利息,手續費和逾期罰金,刷卡一時爽,還錢淚汪汪,過度依賴信用卡過日子,迎接你的將是無盡的苦惱和憂愁。
網貸信用卡究竟害了多少人我們無法統計。超前消費,自不量力,虛榮攀比,其實這也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在物慾橫流的今天,誘惑無處不在,網絡世界和金融機構也看準了人們善良幼稚的心思,唯利是圖地幫助我們園了初期的夢想,讓一部分人迷失了自己,將煩惱和憂愁牢牢地套在了脖子上,一輩子忙忙碌碌在為銀行打工,生活也過得異常艱辛。
網貸和信用卡究竟害了多少人?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關注我!分享更多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