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是全發酵茶,生產工藝大體為:萎凋、揉捻、發酵、乾燥。其品質特點是紅湯紅葉,茶味鮮爽。中國生產的紅茶種類繁多,產地較廣,有工夫紅茶、紅碎茶和小種紅茶三個類別。
紅茶是全發酵茶,因干茶顏色與茶湯色澤為紅色,故名「紅茶」。紅茶是全世界生產與銷售數量最多的一個茶類,很受普通大眾的喜愛。
紅茶原料選取採摘下來的茶樹嫩芽,經過萎調、揉捻、發酵、烘乾製作而成。由於紅茶在製作過程中發生了化學反應,改變了鮮葉中的化學成分,使茶多酚減少了90%以上,併產生茶紅素、茶黃素等新成分,香氣物質也比鮮葉有了明顯提高,所以紅茶具有紅葉、紅湯、味醇、香甜的特徵。
紅茶以其製作方法不同可分為三類: 一是工夫茶。其茶葉呈條索狀,細長顯鋒苗,滋味醇和,葉底完整。二是紅碎茶。其茶葉外形細碎,可分為葉茶、碎茶、片茶、末茶、紅碎茶等不同品類。茶湯鮮紅明亮,滋味鮮爽濃烈,有刺激性。是目前國際市場上數量最多的茶類。三是小種工夫紅茶(福建生產)。品質優異,經特殊加工附帶有煙味。
我國生產紅茶的省區有福建、安徽、浙江、江蘇、江西、湖北、湖南、雲南、貴州、四川、廣東、廣西、台灣地區。我國在紅茶貿易.上習慣以茶葉的產地命名。安徽省祁門門地區生產的紅茶稱「祁門紅茶」;雲南所產工夫紅茶統稱為「滇紅」;四川所產的紅茶簡稱為「川紅」。紅碎茶如雲南紅碎茶、廣東英德紅碎茶。工夫紅茶在福建有「白琳工夫」、「政和工夫」 、「坦洋工夫」 之分。
紅茶基本製作流程
1.委凋
鮮葉適度失水、內含物轉化的過程。是為揉捻(切) 和發酵做好準備。
2.揉捻切
破壞鮮葉組織,加速多酚類的酶促氧化,塑造成茶外形,提高茶湯濃度。
3.發酵
揉捻(切)葉在一定溫度、濕度、供氧條件下,生化成分發生一系列化學變化的過程。
4.乾燥
終止酶促氧化,散失水分,散發青草氣,提高、發展成茶香氣。
5.過紅鍋
小種紅茶加工的特殊處理過程。作用在於停止發酵,保存部分可溶性茶多酚,使茶湯濃厚,使青臭味在高溫中揮發,增加香氣。
6.煙薰烘焙
小種紅茶特殊處理工藝。在毛火時進行,將「過紅」復揉後的茶葉攤放於水篩上,置於烘青間吊架上,下燒未乾松木,松煙上升被茶葉吸收,使干茶帶松香味,成為小種紅茶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