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溫鐵軍教授是經濟學家,但是他始終認為自己只是三農問題專家,而三農問題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他提出的一套理論自然也對各方面都有涉及。
最近網上很多人噴溫鐵軍教授,既不是探討理論,也不是研究事實,就是直接扣帽子,說什麼的都有,有人說溫教授不學無術,有人說他挑唆工農矛盾,有人說他信口開河,更有甚者,直接喊溫鐵軍做個人吧。
溫鐵軍教授的觀點有可能是對的,也有可能是錯的,但是至少他一直在踐行,沒有循規蹈矩,而是利用自己的調查研究,歸納總結出自己的一套觀點。
溫鐵軍並沒有按照西方經濟學那一套來研究,而是獨闢蹊徑,利用紮實的調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論,也寫下了像《八次危機》《去依附》《全球化與國家競爭》等有代表性的著作。
我覺得溫鐵軍教授代表了一種底線思維,只要未來還有戰爭的可能,還有大規模疫情的可能,那麼我們就應該早做準備。
照搬西方教科書那一套並不是沒用,而是要去偽存精,結合我們的國情,否則就是邯鄲學步。
溫鐵軍也知道自己雖然投入了幾十年研究,但是理論並不是很完善,所以一直抱着敞開的態度,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甚至笑稱被噴慣了,但是他會笑眯眯的接受一切批評。
推薦大家可以看看溫鐵軍的《八次危機》《去依附》《全球化與國家競爭》《農村農業三部曲》等書,有點像中國經濟發展史,至少能引導你學會獨立思考。
溫鐵軍教授比較反感現在的很多專家,都是坐在辦公室里研究,根本不進行實際的調查研究,不過他也沒時間回應很多批評,70多歲的他說得最多的就是時不我待,在這百年大變局中,能多做點就多做點。
溫鐵軍已經70多歲了,本來想60歲退休的,但是確實事情太多,他說自己停不下來,未來的規劃是到80歲就不寫了,到90歲就不說了。
我覺得溫鐵軍教授通過實際的調查研究還是給出了很多新穎的觀點。並不是為了擺明自己的觀點,而是通過調查研究得出來很多聽起來不可思議的觀點。
也許溫教授的很多理論有局限性,但是眼光還是很長遠的,把農村農業的很多問題都分析透了。
像《八次危機》就是把從1949-2009我們遭遇到的八次大的經濟危機做了一些總結,看起來觸目驚心,也正是因為我們城鄉二元化的結構,才讓我們抵禦過了這八次危機。
對於過度的城市化,溫鐵軍教授並不是太感冒,從西方來說是如此的,但是我們跟西方的底蘊不一樣,完全照搬很可能造成更大的麻煩。
城市化的結果是更加高效,而且能把蛋糕做大,但是分蛋糕不一定公平,而且越來越大的城市,面對戰爭、瘟疫等問題的時候,確實抵抗危機能力很弱。
溫教授所說的鄉村振興,不是單獨去發展農村,而是發展鄉鎮化,百業百興,正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重要的思路。
三農是個很大的課題,不管是鄉村振興還是未來的生態文明,都不可能只靠溫教授一個人,而是需要更多人去思考,去一起努力,這也是溫鐵軍教授不斷講課、寫書的原因。
喜歡溫鐵軍教授的可以跟着他的思路,去系統地思考,去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案,建議好好看看溫鐵軍教授這套作品集,包括《八次危機》《去依附》《全球化與國家競爭》《農村農業三部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