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中國棄嬰被美國人收養,考上耶魯大學回國尋親,結局如何

2022年09月30日06:59:10 資訊 1644

如果早知道你會放手,我寧願沒來過。

這句話是多少被遺棄的孩子知道真相後的心聲啊!


她,出生幾個月就被遺棄在武漢街頭,幸運的是,她被一位美國婦女收養,待她如親生女兒,傾‬盡‬所有供‬她讀書。‬當她終於考上名校耶魯大學後,卻執意多‬次‬踏上中國故土尋找親生父母。


有人勸她:何必苦苦尋找當初遺棄你的狠心人呢,你養母對你這麼好,好好孝敬養母不就行了嗎?

她說:我要找到我的根,感恩親生父母把我帶到這個世界,讓我感受到了美好⋯

可人們質疑:沒有養母含辛茹苦二十年的養育,你能有今天的精彩人生嗎?

她‬‬說‬:我感恩養‬母‬,‬可我多想擁抱親生父母啊……

這是怎樣一段連綿了20多年的跨‬國‬真情故事?

女孩找到親生父母了嗎?她和養母之間會因為她的執意尋親產生隔閡嗎?


我們一起回顧"棄女"Jenna Cook堅持不棄尋親的故事。

1992年,中國棄嬰被美國人收養,考上耶魯大學回國尋親,結局如何 - 天天要聞

報紙上女孩尋親的報道


1、異國養母無私的愛


瑪格麗特·庫克是美國馬賽諸塞州紐伯里波市的一位小學老師。

她出生於1950年,從小腳掌外翻,因為家庭宗教信仰的原因不能做手術,因此她的成長學習和情感戀愛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30歲時,她不惜眾叛親離毅然去醫院做了手術,但由於已錯過了最佳手術時機,手術效果並不是很好,她依然不能奔跑、走路緩慢、姿態怪異,常常受人嘲笑。

到了1991年,已經41歲了的瑪‬格‬麗‬特‬擔心自身的疾病會遺傳,她沒有結婚更不敢生孩子,因此還是孤身一個。


瑪格麗特·庫克是一位小學老師,天天跟‬一群天真浪漫的孩子在一起,她非常想收養一個孩子陪伴自己,但因為各種原因,在當地都沒有申請成功。


機緣巧合之下,她得知可以在中國收養孩子,便準備齊所有材料去申請,幸運的是她申請成功了。於是跨越千山萬水來到了武漢。


強烈的母愛讓她與一個叫夏華斯的中國女孩相遇了。


1992年的3月24日,在武漢的一個繁忙公共汽車站,有人丟下一名棄兒,這個還在襁褓里的嬰兒被好心人發現,交給當時在車站附近的武漢市育幼院。

院長發現這個女嬰非常弱小,看樣子剛出生沒多久,襁褓里沒有留下任何隻言片語,一陣心疼後給她起了一個名字好聽的名字「夏華斯」。


後來育幼院為夏華斯做了體檢,萬幸的是,她的身體非常健康。


同年6月底,瑪格麗特·庫克來到了武漢,領養了夏華斯,還給人她起了一個美國名叫Jenna Cook,辦好各種手續後把她帶回了美國的馬薩諸塞。


瑪格麗特·庫克把夏華斯帶回家後,對她百般疼愛,教她識字學習,視如己出。

1992年,中國棄嬰被美國人收養,考上耶魯大學回國尋親,結局如何 - 天天要聞

夏華斯和養母


夏華斯和所有幸福的兒童一樣,過着無憂無慮的童年,‬她以為瑪麗格特就是她的親生母親。


可是隨着年齡的增長,她發現小鎮上的人跟她長得不一樣,包括母親在內,他們都是白皮膚黃頭髮藍眼睛,而自己卻是黑頭髮黃皮膚黑眼睛。


她問母親這是為什麼?善良的瑪格麗特·庫克告訴她:你出生在中國武漢,我是你的養母⋯


在養母的講述下,夏華斯知道自己是第一批被美國家庭領養的200個兒童之一,‬從那以後,美國家庭後來共領養了大約8萬名中國孩子,其中大多數是女孩。

此外,還有4萬名兒童被歐洲的荷蘭、西班牙以及英國家庭領養。


儘管她的媽媽瑪格麗特盡其所能讓她學中文,讓她了解中國,可自己是棄嬰殘酷事實很快讓夏華斯痛苦不堪,變得特別敏感,愛哭。


她的媽媽為了讓她快樂開朗起來,在經濟條件並不寬裕的情況下,請老師教她學花樣滑冰


與養母一起生活了五年後,瑪格麗特又收養了一個來自義烏的兩歲女嬰,她傾盡所有撫養兩個女兒,教她們中文,帶她們與其他領養了中國孩子的家庭交往,姐妹倆從小在母愛的呵護下,漸漸‬變得‬陽光開朗起來。

1992年,中國棄嬰被美國人收養,考上耶魯大學回國尋親,結局如何 - 天天要聞

瑪格麗特當年收養女兒的留影


2、努力學習成為最好的自己


隨着年齡的增長夏華斯才知道了媽媽的良苦用心。

她的媽媽從小就沒有了母親,父親也幾乎缺席了她成長的每一個日子。她從小就是在孤獨中長大的孩子,所以她才會為夏華斯帶來了一個妹妹,讓她有個伴兒,不再孤苦無依。


媽媽的付出姐妹倆都看在眼裡,她們約定,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學有所成報答母親。同時,每天一放學回家,她們就主動幫母親承擔家務。


母女三人相依為命。瑪格麗特工資不高,可她堅持讓夏華斯學花樣滑冰,讓妹妹學大提琴


為了節約開支,她一直穿舊衣服,卻給兩個女兒買很貴的健康食品和很貴的冰鞋,自己吃便宜的垃圾食品。‬

她一輩子沒有穿過高跟鞋,卻給兩個女兒買了五十多雙漂亮的鞋子。打開她的卧室抽屜,她‬的衣服都是破的,可是兩個女兒總是穿的乾乾淨淨漂漂亮亮的。


為了讓姐妹倆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每年農曆春節,瑪格麗特總是帶着姐妹倆去她們的中文老師家過春節,給她們包紅包,教她們包餃子。


中秋節,她指着天上的月亮告訴兩個女兒:你們的中國媽媽也在看這輪月亮、想念你們!

夏華斯曾不止一次問媽媽一一中國是什麼樣子,武漢是什麼樣子啊?

1992年,中國棄嬰被美國人收養,考上耶魯大學回國尋親,結局如何 - 天天要聞

夏華斯


看着女兒迷茫又渴望的眼睛,瑪格麗特節衣縮食攢到了一筆費用,於2002年帶着女兒來到中國旅遊,她們遊玩了桂林、香港、西安、北京等地,對女兒說:這就是中國的大好河山,這裡是你的故鄉!


在媽媽十年如一日、視如己出的關懷下,夏華斯不再像個小刺蝟般敏感,她的內心變得十分強大。

但是內心深處總有個一股寒涼在折磨着她:我是一個棄嬰,為何父母要拋棄我?難道我做錯了什麼嗎?肯定是我不夠好,父母才遺棄了我⋯


就是這股寒涼,加上母親溫潤的愛,讓她變得十分堅強,每天努力學習,處處上勁,力求完美。

她想有一天變得足夠完美時,要找到併當面告訴親生父母:

我並不是你們認為的那樣。


夏華斯是走讀生,為了節約女兒的時間,讓女兒在車裡能夠複習功課,更為了女兒的安全,瑪格麗特每天晚上9:00多準時到學校門口接女兒放學,風雨無阻。

那24分鐘路程的距離,10年間灑滿了沉甸甸的母愛。


在瑪格麗特事無巨細的照顧和指導下,夏華斯的成績非常優異,終於熬過了四年煉獄般的高中生涯。


2010年,在每門功課800分滿分的情況下,她考出了800 、760 、740的好成績,如願收到了耶魯大學的通知書。

正當瑪格麗特為每年6萬美元的高昂學費發愁並極力去籌借時,所幸的是,夏華斯獲得了每年5萬5千美元的獎學金,剩下的5000美元由瑪格麗特承擔。


耶魯大學的生活給了夏華斯想要飛翔的感覺,她終於不再害怕面對自己是被拋棄的事實,她覺得苦難已經被她跨過去了,她開始真正思念她的親生父母,感謝他們讓她來到世間,讓她經歷這麼多的精彩。


同時,她認為,美國的月亮總不及中國的圓,美國再好卻不是她的天堂,她的根在東方。


因此她選修了心理學,因為她曾經聽‬說,‬父母和孩子會有心靈感應。

她希望通過研究心理學幫助自己更好的尋親。再後來,她有了更大的夢想,對跨國收養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希望自己能做一些研究和貢獻,讓這個世界不再有像她那樣疼痛的少女。


她曾經問過妹妹:

你想過去找自己的親生父母嗎?

妹妹搖了搖頭:

不!不想,媽媽對我們這麼好,我為什麼要去傷她的心呢?既然他們當初拋棄了我,肯定有不想要我的原因,我為什麼要去打擾他們呢?


妹妹的話沒有動搖夏華斯尋親的決心。

1992年,中國棄嬰被美國人收養,考上耶魯大學回國尋親,結局如何 - 天天要聞


3、回國尋親媽媽你在哪兒


回國尋親意味着要有一筆不菲的費用,夏華斯深知母親退休工資不高,自身有疾病要常年吃藥,根本無力支援她。

她只有一邊努力學習一邊拚命打工賺錢,一個硬幣一個硬幣的攢錢。


每當夜深人靜時,根的呼喚就像洪水一樣爆發:爸爸,媽媽我一定要找到你們!


經過深思熟慮,她做好了自揭傷疤和隱私,甚至有可能千夫所指境況,將自己的尋親計劃作為研究課題向學校申報。


她想好了,無論人們怎麼指責他忘恩負義,她也要努力的去試一試。


也許這份真摯的孝心感動了學校吧,她的研究課題非常幸運地獲得了學校的批准,申請到了12項獎學金,再加上她拚命打工一個硬幣一個硬幣攢的錢,終於湊夠了來武漢的費用。


擔心母親心裏不好受‬,‬夏華斯摟着母親說:你永遠是我最親愛的母親!


瑪格麗特溫和地說:

孩子,既然你選擇了這條路,就要勇往直前,你渴望找到中國的家,那麼你就要不怕遭受打擊挫折,堅持去找,我會永遠陪在你身邊。


瑪格麗特還仔細回憶當年收養夏‬華‬斯‬時的每個細節,以便女兒能出師大捷,第一次去尋親就能找到親生父母。


當她得知20多年前那個寒冷的冬天,她被父母遺棄,臍帶都還沒長好,身上只裹着塑料布時,她嚎啕大哭,但這依然沒有阻止她尋親的腳步。


她花了很長一段時間,仔細製作了有關自己的材料,還附上自己在不同時期的照片、在美國的成長經歷,做成了相冊和海報。


儘管經濟比較困難,瑪格麗特擔心女兒一個人去孤單,她還是節省下了一筆錢,於2012年5月和女兒一起來到了武漢。

1992年,中國棄嬰被美國人收養,考上耶魯大學回國尋親,結局如何 - 天天要聞

尋親海報

一來到武漢,看到滿大街和她一樣黃皮膚黑頭髮黑眼晴的中國人,她就倍感親切,覺得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


夏華斯後來將自己回國的尋親之旅寫成了紀實文字,她寫道:


這是一次艱難的旅行,當我在媽媽的陪伴下,走到當初被遺棄的地點時,我無法自控的落下長淚⋯記得當年我到爺爺墓前送他,第一次懂得了生命的有限和離別之痛。彼時彼刻,我也彷彿站在一個墓前,我在人生起點的全部緣分被連根拔起,我的根被無情折斷,埋葬於此⋯


在福利院的幫助下,夏華斯找到了離開中國前養育過她兩個月的"寄養媽媽"張阿姨。


60多歲的張阿姨面對二十年前撫養過的小嬰兒,如今已經長大成一個婷婷少女,她感慨萬千地說:

孩子,那個年代有那個年代的"不得已",你的親生父母是愛你的,他們這樣做也是痛徹心扉啊!


張阿姨的話,讓夏華斯愛恨交織多年的心靈,有了一絲安慰。


為了找到父母,她頂着烈日到街頭巷尾打聽,把精心製作的海報發給路人。


不久,她萬里回國尋親的故事被登到當地的報紙上。儘管文章登在不顯眼的地方,篇幅也不長,但卻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夏華斯尋親的故事火了起來!


她殷切的尋親之心以及養母對她二十年如一日的視如己出牽動着整個江城人的心。


人們紛紛在當地社交媒體上留言,幾百個留言中表達的意思大致分為兩種聲音:

第一,

讚歎她的吃水不忘挖井人,‬

樹高千尺不忘根。


網友們表揚她的尋根之旅,同時表示願意竭盡所能留意身邊的信息,祝福她早日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


第二,

生而不養,何談恩大;

不生養大,恩大於天。‬

這部分網友勸她別浪費時間和精力,親生父母當年既然決絕地拋棄了你,肯定有他們的理由,現在尋找他們有什麼意義呢?還不如趕緊回美國完成學業,努力工作,報答養母的養育之恩。


面對不同的聲音,夏華斯沒有退縮,也許真相很殘忍,也許這條尋親之路根本就沒有終點,但是她會堅持下去,因為她的養母始終用愛托起她,助她遠行。

1992年,中國棄嬰被美國人收養,考上耶魯大學回國尋親,結局如何 - 天天要聞

母女情深


4、五十多個家庭來認女兒


一石激起千層浪。


夏華斯尋親的故事傳遍了大街小巷,一時間有近50個可能的家庭從黃岡仙桃漢川等地趕到武漢要與她見面"認親"。


夏華斯和她的養母決定與這50個家庭見面。

同時,她感到很緊張,她尋親的故事被電視台全程報道,50個家庭前來認親的時候,就意味着要出現在電視畫面上。說明至少有50個左右的家庭在1992年3月武漢的同一條街道上遺棄了一名女嬰。


而這50個當年遺棄孩子的父母,肯定知道遺棄孩子是犯罪的,可他們有勇氣面對當年的錯誤,有勇氣出現在電視節目上,這讓她感到緊張和吃驚。


同時,她忐忑不安:這50個家庭中有沒有自己的父母呢?如果有,該怎麼面對他們當年的無情無義呢?


然而很快事實讓她失望了,儘管這些家庭對夏華斯噓寒問暖,彷彿她就是自己的女兒。可經過DNA比對,這50個家庭中沒有她的親生父母。

但她還是與這些認親者擁抱、交談,從中,她聽到了太多讓人心酸的故事。

1992年,中國棄嬰被美國人收養,考上耶魯大學回國尋親,結局如何 - 天天要聞

與認親者相擁


她發現這些當年遺棄女兒的家庭並不像她原來想像的那樣無情無義。


有些家庭一丟棄就後悔不迭了,在痛苦的煎熬中不停的尋找。


其中有一位母親還留着孩子身上衣服的一塊布,希望將來團聚時能夠對上。


帶着失望與不甘,夏華斯和母親必須回國了。


當漸行漸遠的飛機穿梭在雲層中時,她的熱淚滾滾而下,她多希望能再次來武漢,但她知道自己的經濟狀況,捉襟見肘的窘迫卻斬不斷她尋根的念頭。


回去後,夏華斯很長一段時間精神都不能集中,也總是不由自主的想:


〇‬也許我的父母住在偏遠的鄉下,根本不知道我在尋找他們;

〇‬也許親生父母身不由己,無法認我這個女兒;

〇‬也許他們也知道我在找他們,卻出於內疚,不敢相認⋯

1992年,中國棄嬰被美國人收養,考上耶魯大學回國尋親,結局如何 - 天天要聞

夏華斯


她一日日憂心矛盾的模樣引起了妹妹的不滿:

姐,你到底為什麼,那麼多人包括我在內,不找親生父母不也過得好好的嗎?你這樣神情憂慮的模樣媽媽看了也很傷心難過啊,媽媽巳經快70歲了,從小把我們養大,我們能不能好好工作,為母親創造一個安享晚年的環境啊!


妹妹的話讓夏華斯潸然淚下,母親對她的愛如涓涓細流溫潤着她,讓她成長成一棵不懼風雨的大樹,可她卻沒有為漸漸老去的母親擋風避雨,一直在尋根的執念中掙扎⋯

1992年,中國棄嬰被美國人收養,考上耶魯大學回國尋親,結局如何 - 天天要聞

與尋親者見面


去不了武漢,夏華斯總是隔三差五通過郵件向武漢那邊的記者詢問進展或者是否有新的線索。


終於,‬在2013年的七月份,夏華斯獲得了一個免費來中國呆一個星期的寶貴機會。但她的母親這次確實沒有能力陪着她同行。


再次到達了她日思夜想的武漢,她做一切跟"根"有關的事:

用筷子、吃熱乾麵,甚至憧憬將來找一個中國男朋友,生一個中國孩子,一點點紮根,成為一個地道的武漢妹子⋯


可是,經過幾天的尋找認親,依舊沒有親生父母的隻言片語。


當她情緒低落,萬般沮喪時,她的母親打來的電話:

孩子,你不是沒有根的孩子,我這裡永遠是你的家,是你的依靠!


來自大洋彼岸的媽媽親切的語言,讓夏華斯淚流滿面:

這些年,她一個勁的想回到中國,想找到中國父母,想在中國紮根,可是多少次遇到挫折後,還是美國媽媽給予她溫暖,還是美國媽媽永遠在等着她⋯媽媽已經頭髮花白了,可她愛女兒勝過愛自己啊,不惜送她離開,這就是真正的愛啊!

1992年,中國棄嬰被美國人收養,考上耶魯大學回國尋親,結局如何 - 天天要聞

尋根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骨子裡對故土的牽掛,讓夏華斯這些年執意尋找親生父母。‬


可她沉浸在自己的‬根中,卻忘了,把她養大成‬才‬的媽媽恩大於天啊!


夏華斯回到美國後,將這幾年尋找親的經歷寫成了紀實文字發表,其中有段文字是這樣的:


我所見過的50多個家庭都生活在深切且真實的悲愴中。他們擁抱我、他們痛哭流涕、他們對我鞠躬、他們祈求我的原諒。


夏華斯的文章發表後引起了軒然大波,爭論紛沓而至。


有人認為,前來認親的家庭是因為可以在擁有美國國籍和在名校耶魯讀書的夏華斯身上有利可圖,若非圖利,這些家庭不會前來尋親。


也有很多人認為,前來認親的家庭是因為遺棄孩子後良心備受譴責與血濃於水的挂念,而夏華斯的經歷揭開了他們內心塵封已久的傷痛。

1992年,中國棄嬰被美國人收養,考上耶魯大學回國尋親,結局如何 - 天天要聞

認親


夏華斯在文中寫道:


有人警告我,說我的親生父母可能會要佔我便宜,你不應該找他們,當你找到他們後他們可能會對你不懷好意,比如向你要錢,或者要求去美國等。


故事還沒有結束。


從夏華斯第一次來中國尋親,並親筆寫下尋人啟事:

「爸爸,媽媽:我非常想念你們,謝謝你們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希望有一天能擁抱你們……」


到幾年後,她在文章《棄女的發聲》中寫道:

迄今為止,我仍然沒有找到我的親生父母。

關於他們為什麼在1992年3月將我遺棄在武漢的街頭,我仍然一無所知。但是,我永遠不會放棄。

1992年,中國棄嬰被美國人收養,考上耶魯大學回國尋親,結局如何 - 天天要聞

夏華斯的文字


5、有愛的地方才是家


也許,父母為什麼丟下我?什麼時候才能見到親生父母,讓他們見證我今天的精彩,將會是永遠縈繞在夏華斯心頭的遺憾吧!


但是,通過幾年的尋親,見證了太多形形色色與兒女失散的家庭。她‬才發現,其實她要尋找的根就在她的身邊,那就是養母給予她的,最純潔無私的愛。

有愛的地方才叫家啊!

1992年,中國棄嬰被美國人收養,考上耶魯大學回國尋親,結局如何 - 天天要聞

小時候的照片


也許,對於每一個被國外收養的孩子來說,回中國的家看看都是最大的心愿。


據統計,在1992年到2013年間,我國共計約13.9萬起國際父母收養中國兒童的案例,而被外國人收養的中國遺棄嬰兒中,超過90%的是女嬰。


2016年6月14日這一天,共有91名中國被收養的兒童和60個美國收養家庭遠道而來,踏上了尋根回訪的旅程,查看自己的收養檔案,尋找自己生的起點。


1995年出生在浙江、被遺棄的女孩兒瞿後芳就是這樣一個幸運兒。

1992年,中國棄嬰被美國人收養,考上耶魯大學回國尋親,結局如何 - 天天要聞

瞿後芳


瞿後芳被父母遺棄後,好心人將她送到了福利院,為她‬起名瞿後芳。她‬兩‬歲‬時‬,‬也‬就是1997年,瞿後芳被一個美國家庭收養,為她起名喬伊·瓊斯


她到美國後,生活和學習都非常順利,美國的養父養母待她如親生女兒一樣。


她24歲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執意回國尋親。非常幸運的是‬她把自己的資料報給《尋親》節目組,沒過多久就收到了節目組的回復,她的親生父母被找到了!


瞿後芳的親生父母一直住在浙江衢州,所以尋找起來並不艱難。

從小就知道自己是被收養的孩子,她無數次想像着親生父母的模樣,可是,當他們24年後面對面時,翟玉芳說不出一句話來,卻忍不住淚流不止。

瞿後芳的母親一直向女兒道歉,訴說當年的萬不得已,以及這些年的內疚和思念。


瞿後芳選擇了原諒,她對親生父母沒有任何抱怨,只有感恩。


她說,如果當初父母沒有拋棄她,現在的她只能繼續重複父母的人生,不會學到這麼多知識,也不會‬有那麼多開闊的見識以及精彩的人生。


認親後的瞿後芳不但選擇了原諒,還決定留在中國,和親生父母一起生活。


對於在瞿後芳的選擇,很多人感到驚訝和不可思議,他們質樸地認為,養父母的養育恩情大於親生父母,這樣做對養父母不公平。


更多人認為:養父母辛辛苦苦把你培養成名校的畢業生,你現在成才了親生父母才認你,你若是一事無成碌碌無為,他們跑得比兔子還快呢!選擇跟拋棄自己的父母在一起,把養自己成長成才的養父母丟棄在外國,不可思議,‬忘‬恩負義!‬


面對種種議論,瞿後芳表示,對自己的選擇不後悔,她也感恩養父母的付出,兩邊父母她會一起孝敬。


但願她的殷殷孝心能讓雙方父母都展露笑顏,從此與快樂相伴。

1992年,中國棄嬰被美國人收養,考上耶魯大學回國尋親,結局如何 - 天天要聞


寫在最後:


本文主人公夏華斯雖然沒有像瞿後芳那樣幸運地‬找到了親生父母。


但她認為,她竭盡全力尋找親生父母,不論結果如何,經歷着尋找的過程對於她來說是個解脫。


這麼多年來,她在養母的精心呵護下,從一顆默默無聞的平凡小草,終於成為一個被命運寵愛的幸運兒。


可是,那落葉歸根的鄉愁始終牽動着她的心,讓她不止一次想飛越大洋,飛回長江,飛回夢裡的故鄉。


就像她說的那樣,她永遠不會放棄尋找她的親生父母,因為那是愛的呼喚,是骨肉相連的牽掛,是人間親情的溫暖。


夏華斯的‬聲聲呼喚、含淚尋找也告訴了天下所有的父母:你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那就不要拋棄我,我們永遠不離不棄,因為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資訊分類資訊推薦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 天天要聞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陳建州風波牽連多位明星#近期,台灣省藝人陳建州性騷擾事件越演越烈,已經有三位女藝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澀會美眉妖嬌出來指控陳建州對她們的性騷擾行為。陳建州妻子范瑋琪則發文力挺老公。范瑋琪發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帶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赴歐勞工上船前消毒洗澡,發放印有編號的外衣、褲子、腰帶及內衣、草帽及鞋襪等,還統一配置毛毯、鋪蓋、水杯和鐵飯碗的工具包,並在離國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軍訓。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 天天要聞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頭條創作挑戰賽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記#​#電視劇向風而來行徵文#​最近我右側的眼睛好難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覺看東西不太清楚,視力下降很明顯,頭也暈暈的,悶悶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陽後有沒有這個癥狀。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 天天要聞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我有一個姓於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於。老於今年五七多歲,北大畢業,清華讀的碩士,北師大讀的博士,妥妥的學霸。他現在是一家廳級單位的副總工,待遇也不錯。在我們這些人眼裡,那可是人中龍鳳,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有一次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後,大家照例吹捧這位學霸朋友。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 天天要聞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街上有那種賣字畫的店鋪,這種店鋪非常的少,因為懂畫的人也少。店鋪的老闆是個愛畫之人,不是名家的畫,只要是畫的好,價格合適,他也會收下,或者幫忙寄賣。王立是一名沒有任何名氣的畫家,經常會拿一些畫到店裡寄賣,幾百到幾千的價格都有。這一天,王立又拿來一幅畫,說是要寄賣。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 天天要聞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節目被網友們重新翻出來,比如《今日說法》,網友們甚至還列出了必看節目單。說到必看的「電子榨菜」,網友們紛紛調侃起了一檔節目,它十分喜歡以農村口耳相傳的驚悚故事為開頭,經過不斷的探索,最終以科學的手段解釋靈異現象,它就是《走近科學》。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 天天要聞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作者:朱鈞賢 攝影:竹葉青「老闆,還有什麼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時止步,愕然的轉過身來。徐文琪將手中的鋼筆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視了她們一眼,道:「還有幾個問題要對你講一講,我們飯店是食品服務性質的,首先必須要求清潔和衛生,還有的是要注意服務態度必須熱情周到,使客人滿意。